研究发现|如何理解青春期叛逆?
作者:鲸鱼
责编:刘祥宇
编辑:甄 卓
美编:卢思伶
图源:网络,侵删
来源:微信公众号:家姻心理(ID:gh_b23d067f4e3c)
“青春期叛逆”这几个字如同乌云一般笼罩在很多家长心头,像定时炸弹一样挥之不去,如何处理青春期的亲子关系,是很多家长都很头疼且担心的问题。不少青春期孩子的家长抱怨不知道该如何跟孩子相处了:
“现在动不动就跟我发火,摔门走人,一副想要离家出走的样子”
“再也不是小棉袄了,整天都不知道她脑子里在想什么”
“越管越不服管,不管我又不放心,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今天来和大家一起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探讨一下青春期叛逆。它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时期吗?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吗?作为家长,该怎么应对孩子的叛逆期?
青春期叛逆到底存在吗?
总体来说,确实存在。大量科学研究表明亲子冲突在青春期先上升后下降,存在明显峰值。其中,2018年一项研究通过5年的追踪,发现亲子冲突呈现一种先上升直到16岁左右达到顶峰后,开始下降的趋势(Meeus, 2018)。
▷ 图1 | 亲子冲突的变化趋势
与此同时,该研究还关注了父母权力的发展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亲子冲突的上述变化,父母在孩子面前的权力是逐渐减小的。
▷ 图2 | 父母在孩子面前的权力的变化趋势
也就是说,青春期是孩子逐渐成长为独立个体的过程,同时也是父母逐渐让渡权力的过程。
孩子开始隐藏自己的秘密、尝试自己做决定、挑战父母的边界。父母起初并不适应,还不愿意放手。孩子进而以比较激烈的方式为自己争取权利,发展自己的自主性。
因此,青春期叛逆期,不如叫做亲子磨合期。
所有孩子都会经历青春期叛逆吗?
根据心理学家Steinberg估计,只有约5% ~ 10%的家庭会发生严重的亲子冲突。目前几项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
2011年,Trentacosta等研究者发现12~15岁的母子冲突分为三类:高水平上升(<10%)、中等水平下降、低水平稳定(约60%)。
2014年,Castellani等研究者发现15-20岁的亲子冲突也分为三类:高水平下降(<10%)、中等水平上升、低水平稳定(约70%)。
由此可见,在12岁-15岁青春期前期,经历逐级升高的亲子冲突的家庭小于百分之十,而在15岁-20岁青春期后期时,亲子冲突总体是下降的,哪怕是冲突比较严重的家庭也不足百分之十。
总体来说,整个青春期,经历严重冲突的家庭仅占不到10%,并非所有青少年都要经历这一时期,大部分家庭(60%以上)将会平缓度过叛逆期。
家长该如何陪孩子安稳度过叛逆期?
今年春晚,那首令人潸然泪下的歌曲《是妈妈是女儿》中有两句歌词:
女儿:“你的嘘寒问暖,我知道是为我好的,但又让我觉得,我不曾被信任着”
妈妈:“我的孩子啊,我不知道自己做得够好吗?放手如果是一门功课,妈妈一生没考过”
如何学会放手,是每个家长都要备考的功课。当然,这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很多父母来说,在过去养育孩子的十几年里,一直都是付出模式,一旦放手,难免会产生一种失落感,好像孩子再也不需要自己了。
事实并非如此,研究发现,父母对孩子提供的支持确实随着冲突加剧有所减少,但是过了低谷之后会逐渐好转。
▷ 图3 | 父母支持的变化趋势
这从侧面反映了,当孩子在16岁左右达到叛逆高峰前,他们也许会拒绝父母的支持,宣誓自己的努力,但在完成内在自我的成长与分化后,他们会重新寻求父母更多的支持。
所以,作为家长,请放心地松手吧。叛逆也是一种信号,说明孩子在长大,家庭进入了新的阶段,这是整个家庭需要面对的挑战。不妨可以试着欣赏孩子的力量,感受并回忆来自青春特有的莽撞。
发自内心地信任孩子、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的需要,就能接纳生命在不同阶段的变化,也接纳有些弯路自有它的意义。陪伴孩子一同见证,陪伴他们从弯路中吸取教训,陪伴他们学会为自己负责,再目送他们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