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幸福的两种途径
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伊壁鸠鲁派和一个斯多葛派进入酒吧。伊壁鸠鲁点了一瓶香槟。
他说:“生活就是体验快乐”。
斯多葛主义者点了一杯软饮料,他告诫他:
“世界上的人们正在挨饿,你应该考虑其他人。”
你更愿意像伊壁鸠鲁派还是斯多葛派一样生活呢?
01
伊壁鸠鲁哲学
“一切适度——享受简单的生活乐趣。”
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在公元前 307 年左右创立伊壁鸠鲁哲学。
伊壁鸠鲁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为了获得幸福生活,人们应该寻求适度的快乐。目的是达到 aponia(没有身体疼痛)和 ataraxia(没有精神疼痛)的状态。
只有过着没有任何痛苦的生活,我们才能达到平静的状态。安宁生活的唯一方法就是过简单的生活,带着简单的欲望。
伊壁鸠鲁确定了三种类型的欲望:
自然和必要:温暖、衣服、食物和水。
自然但不必要:昂贵的食物、性。
不自然也不必要:财富、名望、政治权力。
我们应该专注于满足自然和必要的欲望,限制那些不自然或必要的欲望。
伊壁鸠鲁认为:
人的一生并不完全被必然性、被命运所锁定。人有能力、有可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人有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人必须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强调个人自由,强调个人责任,强调个人精神世界的健康、纯洁和完善。
伊壁鸠鲁认为,要幸福首先要正确对待死亡。死亡既然都不可怕,人们就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全身心地关注现实生活,在人们的有生之年,在人们能够感受到的时候努力追求幸福。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更偏重于灵魂的无纷扰,他提出,为了实现幸福的目标,人们应该抛弃政治,远离人群,在与几位同类挚友的交往中静悄悄地、不引人注目地,最好是默默无闻地了此一生。
02
如何实践
1、适度生活
伊壁鸠鲁哲学是适度生活,不过奢侈或放纵的生活。
同样,如果总是在最好的餐厅用餐,喝最昂贵的葡萄酒,将永远无法学会欣赏奢侈品。我们必须经历平凡,才能让不平凡脱颖而出。
2、满足于简单的生活乐趣
伊壁鸠鲁派认为,想要更多是通往痛苦和焦虑的道路,而获得安宁的方法是生活在“快乐的贫困”中并限制欲望。
伊壁鸠鲁派坚信,如果你不感激你所拥有的,你就会一直在寻找更好的东西。停止为你没有的东西而努力,享受你拥有的东西。
3、培养友谊
“吃喝没有朋友,就像狮子和狼一样狼吞虎咽。” ——伊壁鸠鲁
伊壁鸠鲁非常重视培养友谊,有忠实的朋友让我们快乐。
人是社会人,我们孤立无援,我们渴望别人的触摸或谈话,我们在爱我们和关心我们的人周围茁壮成长。
03
斯多葛哲学
斯多葛主义是一种创立于 3 世纪的哲学。
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之诺。之所以叫斯多葛学派,只因其经常在雅典集会广场的画廊聚众讲学,这个广场的名称从古希腊语翻译过来就是“斯多葛”。
斯多葛学派强调顺应自然和尊重自然规律,顺从天命,安于自己的本分和地位,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过恬淡寡欲的生活,才能得到幸福。
在伦理道德层面主张用理性节制欲望,以达到心灵的安宁和幸福,因此也被称为“禁欲主义哲学”。
之诺说:与自然相一致的生活,就是道德的生活,自然指导我们走向作为目标的道德。
斯多葛学派的幸福观有两个重要的点:首先是人应当过一种复合自然的清心寡欲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其次是人应当克制自己的欲望,尤其是控制外在的事物的欲望。
在这点上,和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思想十分接近。叔本华认为,人生的本质是痛苦,痛苦是确定的,而幸福是不确定的 ,我们所能做的只是降低痛苦。
斯多葛学派认为,一个人变得焦虑、偏执、愤怒和无助,往往是因为受欲望的驱使,过度关注超出自己控制范围之外的东西,比如名誉、金钱、地位、社交关系等。
斯多葛学派相信有些事情是我们可以控制的,有些事情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当我们对我们可以控制的事情心存感激,不再担心我们不能控制的事情时,我们就会获得幸福。
代表哲学家:爱比克泰德、马可·奥勒留……
爱比克泰德著名观点:"接受你无法改变的,改变你可以改变的。"
爱比克泰德提出,在我们遭遇人生痛苦和挫折的时候,要时刻提醒自己:你能控制什么,不能控制什么。
哪些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比如身体、财产、名声、工作、父母、朋友、天气、过去和将来,以及我们必将死去的事实。
我们对外部世界发生的事情,只有很有限的控制能力,我们必须接受这一点,不然就会生气、害怕,大部分时间还可能过的很悲惨。
爱比克泰德认为,人类大部分的困难都源于两个错误:第一个是试图控制无法控制的;第二个是没有承担起对我们所能控制之物的责任。
04
如何实践
1、活在当下,感恩你所拥有的
斯多葛学派与伊壁鸠鲁学派对欲望有着相似的信念。斯多葛学派有一种“感恩你所拥有的”的态度,但他们并不提倡生活在贫困中。
斯多葛学派并不反对一个人想要更好的生活,或者更多的物质,或者积累财富,只要这些东西为他人所用。
2、专注能控制的事情
在自己能够作出改变、选择的范围内,专注于自己所能掌控的事情。我们常常能够听到身边的人说起“顺其自然”这个词,但真正能够做到的却极少。
遵循自然法则的前提下,我们能够控制的事情少之又少,但在这个范围内,我们却可以努力把自己能够掌控的事情做到极致。想要每件事都按照你设想的结果去发展,这不太现实,也违背了自然规律。
3、承担责任
我们如何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或是怎样做才能感知到幸福的存在,都是我们需要自己思考的问题,而牵扯出来的问题又需要如何面对、如何解决,也都是我们需要自己承担的责任。
此外,我们还要承担选择、思考、行为及决策的责任。
说到底,人生是自己的。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分不清楚什么是重要的事,什么是不重要的事,也无法区分究竟哪些事情是自己能够掌控的,哪些是自己掌控不了的。
很多时候我们因为追求那些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情产生负面情绪。也就是说,我们可能并不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也意识不到自己的能力能够做到怎样的程度,这时就会放大自己行为能够产生的影响力,误以为自己能够掌控很多事情。
因此,充分体验自己的经历,增强自我意识和自我感知的能力,了解自己的能力范围,通过复盘和反思来来提升自己,拓展能够掌控的事物的范围。
写在最后
其实,每一种思想都有其适用边界,也有每个时期的局限性,我们能做的,就像美国作家拉茨菲尔德所说:“同时保持两种相反的观念,还能正常行事,这是一流智慧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