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发女孩遭网暴后去世,她并非死于抑郁症,而是...
本文字数约:4147 字
阅读时间约:6 分钟
本文章节:
01、自杀的粉发女孩并非得了抑郁症
02、被网暴后,为何有人抑郁,有人趁机暴富?
03、若不幸被网暴,该如何积极面对?
01
自杀的粉发女孩并非得了抑郁症
最近,杭州24岁女孩郑灵华因“抑郁症”而自杀,成为了近期网络的热点事件。
去年7月,郑灵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她到医院向爷爷报喜,并拍下照片和视频分享到社交平台。
照片中的她留着粉色长发,开心地与躺在病床上的爷爷交谈,爷爷欣慰地拿着孙女的录取通知书。
郑灵华说,自己把头发染成粉色,是希望在毕业照上留下明媚且鲜艳的回忆。
图片来源于网络
郑灵华只是一个普通女孩,这本来只是一次极其寻常的社交媒体分享。殊不知,这成了她噩梦的开始。她的粉色头发引发巨大关注,不少人指责她不正经,甚至说她是“陪酒女”、“夜店舞女”。
更有过分的是,还有人恶意攻击郑灵华的爷爷,甚至指责华东师范大学。
长期的网暴对郑灵华带来了严重的心理伤害,她无法正常地生活与学习,后来被诊断为抑郁症,服用药物后仍然情绪低落,日常生活都感到困难,每周都要看心理医生。
郑灵华将头发染回了黑色,还一度卸载了手机上的社交媒体APP,试图回避网络暴力。但那些语气尖锐、用词粗俗的攻击性评论仍在她脑海里盘旋。
郑灵华也尝试通过法律途径维权。但在维权的过程中,她的病情波动,不得不中止学业回到杭州治疗,但最后还是病情恶化,自杀去世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为一名精神心理医生,哪怕只是作为一名普通的大众,我都为这名女孩的悲剧感到非常痛心、惋惜!
而且,从她的经历和患病过程来看,我认为她罹患的并非是抑郁症,而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但因为一直得不到有针对性的治疗并继发了抑郁发作。
网暴事件对郑灵华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她难以自控地回想起那些攻击性评论,刻意回避相关的网络使用场景,这都是PTSD的典型症状。
对于抑郁症来说,主流的治疗方法是服用抗抑郁药,辅助以心理治疗、运动疗法等等。但对于PTSD来说正好相反,药物治疗只是辅助手段,更重要的是利用心理治疗或临床心理干预修复相关的心理创伤。
而且,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病因非常明确,就是创伤事件导致的。但在主流精神科中,抑郁症的病因不明确,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异常等生物学层面的假说仍占主流。
如果大夫将一个PTSD患者错误地诊断为抑郁症,不但会令后续的治疗缺乏针对性,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还会令患者维权时受阻,因为患者没法证明抑郁症的病因与遭受的创伤事件有直接关系。
就像我们经常提及的2018年“庆阳女生跳楼事件”,高三女生李某奕被班主任吴永厚强行亲吻、搂抱后,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出现PTSD症状。但当地医院却诊断为抑郁症,后来才被北京安定医院纠正诊断为PTSD。但女孩最终还是跳楼去世。
如今,李某奕的悲剧在郑灵华身上重演了。
那为什么PTSD容易漏诊、误诊?
一方面是很多精神科大夫问诊时,主要询问患者的情绪、行为症状,不注重询问患者的个人经历,尤其是症状出现前有没有经历过较重大的事件。当然,这里面也有可能是患者出于某些原因,不愿告诉大夫。
另一方面是,就算大夫询问了相关经历,患者也如实回答了,但很多大夫并不认为“网暴”“性猥亵”这类人际关系负性事件会构成巨大的心理创伤。
这里存在着一个对“心理创伤”这个概念的理解分歧。传统、主流的精神医学认为,会引起PTSD的创伤事件应该是会严重危及个人生命安全的,比如地震、车祸、暴力犯罪等等,一般人遇到了都会极其恐惧,想起来都后怕。
可是,很多学者发现,每个人对于负性事件的感受不完全相同,心理承受能力也是不同的,一个事件会不会引起巨大的心理创伤、从而形成PTSD,应该从个人的主观感受和具体症状来判断。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虽然患者经历的事在很多人听起来不严重,但只要ta出现了PTSD症状,就应该诊断为PTSD。
可惜,上面说了,在这个问题上精神科大夫们仍有分歧,很多大夫并不认同这个观点,又或者缺乏这个意识,就容易将出现了PTSD症状的患者诊断为情绪障碍。
02
被网暴后,为何有人抑郁,有人趁机暴富?
如今是互联网时代,被网暴过的人并不少,但并非所有人最终都会得精神心理障碍。有些人不但没有情绪问题,反而趁机将网络流量“变现”为可观经济收入。
比如广西南宁的“电瓶哥”周某。2015年8月,周某因多次盗窃电瓶车而入狱,媒体采访他的时候,他不但没有悔改之意,还语出惊人,说“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的”“监狱里个个是人才”,迅速走红全网。当时很多人指责他三观不正、不务正业、不思进取,也有人用粗暴的语言辱骂他。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这些评论似乎丝毫未对周某产生负面影响,令人意外的是,他刑满出狱后,很多网红影视公司争着与他签约,还有消息称某电动车公司邀请他担任“首席品牌官”!
虽然周某确实三观不正,网友们的指责情有可原,但在某种程度上,他也算是遭受过网暴,为什么他没有形成心理创伤呢?而善良、孝顺的粉发女孩郑灵华,还有被亲生父母抛弃的刘学洲等等,却在网暴后自杀呢?
从科学精神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主要的原因之一是被网暴者的归因模式。从周某的言行举止来看,他极有可能是一位人格障碍的患者,符合人格障碍的3个特征:严重缺乏自我反省能力,严重缺乏同理心,行为远远超出社会的规范。
对于周某这类人来说,外界对其不认同、批评的声音,他们根本就不在意,内心像是刀枪不入似的,对旁人更加没有愧疚感,他们也只在意自己的感受。
而且,人格障碍患者习惯性地外归因,遇到挫折或问题时,把一切的责任都归咎为外界与他人,认为自己根本就没有错,都是别人的错,别人没法理解自己。
当巨大的关注给他们带来了不少流量,流量还能实现利益变现,让他们获得可观收入时,他们还会非常兴奋,内心膨胀,更加不认为自己有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非但没有遭受到心理伤害,反而可能感到高兴、愉悦。
可是,对于大部分没有人格障碍的人而言,他们具备同理心及自我反省能力,就很难完全不在意外界的负面评价,也更容易被恶意攻击的语言所伤害。
我们在临床心理干预中还发现,很多PTSD患者在经历巨大的心理创伤事件之前,就经历过不少叠加性心理创伤,并缺乏积极的引导。这导致他们内心本来就有自卑、敏感、容易自我否定的一面,抗挫折的逆商能力较弱。
在长期的网暴下,他们容易出现与人格障碍患者相反的归因模式——内归因模式,不断怀疑自己是否做错了什么,深陷自责、甚至是自罪。这进一步加深他们的自卑和抑郁情绪。
与此同时,巨大的心理创伤还会激活他们过去的心理创伤,令其出现严重的情绪症状,继发情绪障碍。
有的患者则一直生活平顺,没有遇到过太多挫折和人际冲突,当突然遭遇铺天盖地的网络谩骂时,他们猝不及防,陷入极大的恐惧、迷茫之中。
03
若不幸被网暴,该如何积极面对?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每次悲剧后,如何制止、约束网络暴力,都会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但至少从目前来看,要通过法律或互联网机制来彻底消除网络暴力,短时间内这还难以实现。
另一方面,虽然在网络时代,我们要学会谨言慎行,避免因不当的言行引起网友公愤,惹来网暴;但有时候,即便我们没有做错什么,也依然可能被网友们恶意攻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网暴真的不幸降临在我们身上时,我们该如何应对?以下从科学精神心理学的角度提供几点建议。
第一,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层次,理性地了解网暴者的心态。
那些总是在网上攻击别人的“键盘侠”主要分为以下3类:
第一类是水军。他们受雇于某个个人、团体或公司(比如一些三观不正的大v或其公司),以大量发帖回帖为主要手段,为雇主制造舆论,甚至不惜放肆造谣,攻击别人。
这些雇主请水军有可能是出于某种现实目的,也有可能就是看不得别人好,甚至是有意制造社会舆论分裂,制造社会动乱。我们国家台湾地区的“1450”就是典型的代表。
第二类是在现实生活中失意的人。他们工作不顺,生活过得很辛苦,并把自己的不幸归结为社会与他人的责任。他们有一定程度的偏执型人格改变或反社会型人格改变,有的甚至达到了人格障碍的程度。
他们在现实中压抑了很多负性情绪,内心非常自卑、懦弱。可在虚拟网络世界里,因为真实身份被隐藏了,他们会变得嚣张、跋扈,通过疯狂攻击别人来发泄负性情绪。
对于以上两类网暴者,我们越难受,他们越开心,我们被他们的评论击倒了,他们就得逞了。所以对这些人最好的反击就是无视,并且活得更好、更精彩,让他们永远达不到目的。
第三类网暴者是缺乏独立判断能力、容易人云亦云的人。这些人有可能是比较善良的,他们认为自己在网上批评别人是出于正义,是为了宣传正确的、积极的三观。
但他们的认知非常局限,缺乏独立判断能力,很容易被人带节奏,不知不觉就加入到网暴的行列中。说得通俗一些,他们本质并不坏,但单纯且无知。
很多攻击粉发女孩郑灵华的网友就是此类。他们没有坏心,背后也没有什么阴谋和势力,但他们思想非常传统,认为一个好的年轻人就不该染这种张扬的颜色,装扮应该朴素、端庄,否则就是不正经、流里流气。
他们并未意识到如今是一个打扮更加开放、自由的时代,衣着、发色并不代表一个人的品行或能力,很多年轻人都爱大胆穿出自己的风格,染自己喜爱的发色。
他们更未注意到,自己轻飘飘的一句不当评论和攻击,对于被网暴者的内心来说有如千钧之重,很容易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成为悲剧发生的原因之一,成为“杀死”被网暴者的“帮凶”。
就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她为什么会惨死?虽然这与封建社会的压迫、残害有关,但也与祥林嫂身边的人总是嘲弄、侮辱与伤害她有关。这些人大多都不是什么恶人,有的甚至比较善良,但他们受到封建思想的荼毒,在无意中对祥林嫂施加了莫大的心理压力,成为了封建社会的“帮凶”。
看清以上网暴者的“真面目”,这有助于我们更加理性地对待他们的言论。
第二,对于网暴,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理性的反击方式,比如及时收集证据,利用法律维权,向社会平台申诉、投诉;还可以毫不留情地、痛快地将其删除、拉黑,扔进“小黑屋”!
我们在网络上发表精神心理方面的文章、视频时,也经常遇到“键盘侠”,对我们无理地谩骂、攻击。我们不予理会,或者直接删除、拉黑。
第三,虽然时间不能治愈一切,但如果摆正心态的话,时间确实能够部分地抚平伤口。现在网上的热点层出不穷,但大多都不过是“各领风骚”2、3天,很快就会被大众淡忘,我们不妨将事件先放在一边,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
等到风波逐渐平息后,我们还可以有意识地将“坏事变好事”,借网暴事件反省自己有哪些不足之处,深刻地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找到自己的弱点、短板,好好提升,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提升自己的逆商及抗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