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一盘,狗塑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作者:之韵
设计:小刘
主播:Aplin
排版:小刘
责编:小绿
来源:微信公众号:白岛岩心(ID:whiteisland_2017)
告白是小孩子才做的事情,成年人要如何获得喜爱呢?首先要“抛弃人性”,“变成猫,变成老虎,变成被雨淋湿的狗狗”,大家对这句话一定不陌生。提到狗狗,你可能会想到水汪汪的眼睛、摇来摇去的尾巴、可爱热情的性格,也可能会联想到一个像狗狗一样的人。为什么狗狗惹人爱?为什么狗狗能给我们带来治愈的力量?本次岩读带你揭秘!
01
狗狗为什么这么可爱?
1.确认过眼神,是狗狗?
33000多年前,狗就开始被人类驯化了。驯化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人为选择导致物种改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选择塑造了狗的行为和解剖结构,并让它们成为了人类最好的朋友。在许许多多的动物中,狗与人类交流的能力甚至比人类最近的亲戚黑猩猩还要强,也比它们自己最近的亲戚狼更强。研究表明,人与狗之间的眼神接触在交流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眼神接触可以帮助狗知道什么时候交流是针对它们的,狗与人类进行眼神接触的动机也反映了主人与狗狗之间的依恋水平。
为什么狗可以自如地与人类进行眼神交流呢?研究者们发现,驯化改变了狗的面部肌肉解剖结构,用于和人类交流。狗的脸上有一种负责扬起内侧眉毛的肌肉(也就是上图左侧的红色部分),而狼没有,行为观察的数据也表明,狗产生眉毛的运动明显比狼更频繁,强度也更高(Kaminski et al., 2019)。狗的这种肌肉使它们可以睁大眼睛做出楚楚可怜的表情,引发人类的同情心,让人更想养它们。看见这张可爱的puppy face,谁能不心软呢,即使狗狗刚刚做了坏事也会选择原谅吧?。
2.狗狗也有Baby schema
婴儿图式(Baby schema)指的是一组面部特征:头部相对较大、圆脸、高而突出的前额,大眼睛、小鼻子和小嘴巴,这样的特征会吸引人们的注意,唤起积极的情感,让人们觉得可爱,更想照顾和保护婴儿,减少攻击婴儿的可能性,这些对婴儿图式的反应是先天的(Lorenz, 1943)。Baby schema也存在于常见的宠物狗和猫身上,它们表现出形态和行为上的婴儿特征,并且婴儿特征可能作为驯化的结果被保留到成年期,这被称作幼态持续(neoteny)。
有研究者认为,幼态持续可能是宠物对我们产生吸引力的基础。我们不仅对人类婴儿有婴儿图式反应,看到可爱的宠物、卡通人物、毛绒玩具,我们同样想要亲近它们。Borgi等人(2014)让3~6岁的儿童以及成人被试评价婴儿阶段和成年阶段的狗、猫、人类的可爱程度,结果发现对婴儿图式的反应在儿童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儿童和成人都认为婴儿阶段的生物更可爱。更有趣的结果是,无论有没有养宠物,被试都认为小动物比小婴儿还要可爱,而在成年的狗和猫当中,狗更占上风一些。
3.可爱不分物种
最初提出婴儿图式的Lorenz还提出了一个观点——我们对可爱的编码机制不具有物种特异性,因为不同物种的婴儿面孔具有相同的特征,之后的研究采用适应范式证明了这一点。知觉适应指的是长时间暴露于特定的刺激后,对刺激的感知发生变化,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之前房间里很暗,开了一盏灯之后就会觉得它特别亮,相反如果房间里本来就很明亮,这盏灯就显得没那么亮了;范式可以简单理解为经典的固定的实验程序。Golle等人(2013)在实验中发现,对于同一张人类婴儿面孔,被试看了可爱的小狗图片之后进行评价,与看了不那么可爱的小狗图片之后进行评价,后一种情况中这个人类婴儿会被认为更可爱,因为被试心目中“一般可爱”的面孔会向之前适应的方向靠拢,这说明不同物种的可爱涉及的是一个共同的加工机制。
如果可爱是不分物种的,那么“狗塑”的存在就显得很合理了。除了可爱的特质可以在狗狗和人类面孔之间“转移”,研究还发现人类可以在不和狗互动的情况下根据面孔图片准确地识别狗的积极和消极情绪,这也表明我们处理狗狗面孔和人类面孔的过程是相似的。马尔济斯、柴犬、哈士奇、边牧、萨摩耶、牛头梗……狗塑的快乐或许就在于发现它们和人类的相似之处吧。
02
小狗治愈你我他
1.(云)养狗会令人幸福?
养狗的朋友一定都经历过被狗狗治愈的时刻,即使云养狗也有类似的效果。
研究表明,现实生活中养宠物有很多好处,包括降低血压、增加户外运动和社交机会、减少孤独感和压力、提高自尊和生活满意度等等。
为什么云养狗也会治愈人心呢?Baby schema本身会激活大脑的奖赏系统和成瘾系统,让人产生愉悦的感觉。当看到视频中主人与狗狗的互动时,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也会帮助我们不必亲自养狗就能体验主人的快乐。
2.被赋予小狗特质的人
前一阵子“小狗文学”戳中了很多人的心。
在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和莉丽·布里克的通信集《爱是万物之心》里,马雅可夫斯基信落款处都有一只他画上的小狗。
小狗文学里狗狗是美好意象的具象化,代表着勇敢、真诚、笃定而不畏困难的爱,这可能并不是人类的一厢情愿。Kaminski等人(2017)做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实验,他们给狗狗展示了不同的情境:实验者关注着它们还是背对它们、实验者手中是否食物,同时观察狗狗的面部表情,发现当有人类的关注时,狗狗的面部表情明显更多,而有没有食物不会产生影响。研究者们认为,这说明了狗狗对人类的关注很敏感,它们的面部表情是与人交流的主动尝试(狗狗可能比你想象中的更想和你互动)。
小狗文学也是一种对亲密关系的想象,人们在其中接受着“小狗”的爱意,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也希望有人会像这样爱自己。小狗不仅仅是勇敢、真诚、热情的符号,也是我们理想的亲密关系的投射。我们能在小狗文学里找到亲密关系中包含的几大要素:了解(knowledge)、相互依赖(interdependence)、关心(care)、信任(trust)、回应(responsiveness)、相互一致性(mutuality)、承诺(commitment)。
此外,在小狗文学中,人们通常会选择是将自己还是对方代入小狗的角色,“小狗会永远陪你”、“无论如何小狗会一直爱你”……代入小狗的那一方似乎拥有更少的权力。与一般的权力类似,关系中的权力是影响、改变或控制另一方的能力或潜能,在亲密关系中具体表现为做选择时有更多决定权、对关系中的问题有更多发言权等等。如今许多人向往“犬系”恋爱,可能也有在其中可以体验高关系权力的原因。
最后,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更了解狗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