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五月,你过得还好吗?丨岩读
作者:宛荻
设计:小刘
主播:Enya
排版:小刘
责编:四小
来源:微信公众号: 白岛岩心(ID:whiteisland_2017)
五月,正值花若云霞,气候回暖;
今年的春夏,你过的好吗?
今年的酷暑,你准备怎么过呢?
若你在江南,今年的春来江水你是否有去体会一番?
若你在上海,从前的车水马龙人潮拥挤你是否常常怀念?
若你在海外,现在的你是否有所牵挂?
01
疫情中的城市
三年载,从2019那个冬天开始,疫情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还未离开。
2022的春天,我们又被卷进这场风暴,不管如何呼喊,都还不曾停止。
上海停止运行了,繁华绚丽仿佛已是前世之事。我们大都感慨疫情带来的影响总是远远超过我们可以想象的,而在这个风口浪尖上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是影响巨大。
在疫情区里,在上海,隔离是一个没有终点的开始与过程。已然三十多天,这个“长假”我们并不翘首以盼。好像一下子,世界变了,这座城市“安静”了,但压力从未消失。从前面对学习工作的焦虑紧张突然转移到了生存与生活。大家苦恼家里装不满的冰箱,抢不到的食材,甚至,日渐见底的日用品。又或者,每次下楼测核酸时,那种担心害怕可能直到今天都从未停止。
而这都是此时此刻焦虑情绪的来源。不同于单纯的恐慌与惧怕,这是在人们预感到了未来某种威胁或痛苦的复杂综合情绪。在日常中,焦虑只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但如果面对的压力源过多导致难以承受或着抵御,焦虑症便是可能的后果。
在疫情区外,这一切就好了吗?
02
疫情的心理影响
并不,刷着新闻,看着各式各样的朋友圈,扫过一些照片与留言;即使是陌生人的故事,“心如止水”也难以做到。我们感动于一些世俗温暖,同时也会为一些做法愤愤不平。
必须承认,调查显示在这期间全球心理问题的患病率持续走高,包括抑郁症,社会杜绝,甚至自杀冲动。政治抑郁(political depression),或者说是时代抑郁,值得我们关注。虽然这是个“新词”,但凭字面意思,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抑郁,是弥漫在社会中的普遍无力与难过。它符合抑郁症的标准,是一种临床表现,但在我们传统了解的抑郁症之上,它多了一个维度:即个人对命运掌握的无力感。
03
疫情中的同理心
不论是个人经历,还是网络报道,我们可以随时了解这个世界上灾难与痛苦的发生,比如疫情、地震、海啸。可即便正在或已然有所了解,我们也明白所看见的背后还有许多是不曾看见的悲伤。也就是说,无能为力之感是政治抑郁的强大归因。
我们被卷入同一件事,拥有着共享的经历和感受,情绪也同样在传染着。或许我们心底会问:那个老人后来收到药了吗?那个孩子离开父母是否仍旧平安?即使相隔千里,在看到他人经历苦难与危险的时候我们仍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已然亲身感受过这些痛苦,这是所谓的替代性创伤。想要那些看到的听到的痛被抹平,太难了。
哪怕只是默默观望,我们已共情在此刻;
哪怕在海外,我们不止牵挂国内的亲人,同时牵挂世事,挂念许多。
那,还好吗?这一切都还会好的对吗?
04
应对策略
既然疫情仍就肆虐,那不妨就从爱护自我做起吧。
自我调节,学会抽离
若你被封在家,你是否手机不离手时刻关注新闻与社交媒体?其实,政治抑郁就和人与社会的关系大大相关,而这层关系的一部分就反映在网络与媒体上。并不是说要彻底与这些消息隔绝,而是应该保留一个度:如果它们真的会给你精神上带来了烦恼与焦虑,那先“放下吧”。正所谓“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可以接受的”。
那在关注时事、团购买菜之外,你还会做些什么吗?也许磨练厨艺是个不错的选择:用仅有的食材亲手做出一顿美味佳肴应该会成就感满满!也许你也可以学一个新技能,一门新技术,不光是为了打发时间,这也是一段发现自己的经历。
当注意力被转移,焦虑会慢慢消散,内心也会平静不少……而面对一些负面情绪,一件可以带来快乐的事情,一次冥想,一次充足的睡眠就可充当良药。
若封闭的生活依旧让你无法适应,那就打开内心,留下多一些窗口。
若你还有些许自由,那就适当地与发生的一切共情,同时走进自然,好好生活吧。
珍惜当下,珍视生活
其实生命本就因为脆弱才显得弥足珍贵。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我们需要建立与自己的联系,连结自我的身体、心理与感受,寻找适合当下的状态与自愈的方法。但同时,我们不会永远独来独往,我们总有牵绊与记挂。
如果当下的你正和家人在一起,那就珍惜你们每一次互动、每一次沟通吧,或许你们可以分享曾经的往事,可以一起做一件快乐的事情。
如果此时此刻你的身边只有自己,若有机会,跟你认为重要的人联系一次吧。在这些看似简单的互动中,我们可以感知到自己的情绪被接纳,内心被倾听,从而压力得以释放……走出压力的方法也许正藏在平常的幸福里。
从前的平淡日常让我们觉得人生总归来日方长,
如若真有来日方长,我想我们会满心欢喜期待明天,
可如若来日方长太难,我想我们仅会希望此刻的平静安宁。
待到春风十里时,愿有樱花漫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