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每个人都需要健“心”|心理健康
早在十年前,大众对“心理健康”一词还很陌生,而如今我们可能也有所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人走近了“心理健康”,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心理健康”的讨论已逐渐成为我们讨论的常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心理健康问题,明确提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服务。
可见,对心理健康的重视与身体健康摆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
01、心理健康的起源
心理健康的兴起与一位大学生的贡献是分不开的,那就是——比尔斯(是20世纪初一位就读于耶鲁大学商学院的美国人)。
因精神失常自杀未遂,被送进了精神病院。他目睹了精神病人所受到的种种粗暴的待遇与非人的生活,亲身感受到了社会对精神病人的歧视、偏见和冷漠。
三年后,他病愈出院,正是因为自己的亲身经历,才让比尔斯更加坚信并立志把自己的余生献给精神卫生事业。不久,他便出版了自传《一颗找回自我的心》一书。许多著名的名人也被其感动,比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等人.
在众人的支持下,比尔斯于1908年5月,发起并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美国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这为心理健康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后在比尔斯等人的积极努力下,1909年美国全国心理卫生委员会在纽约成立,此后心理卫生运动不仅在美国发展迅速,而且扩展到世界各国。在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下,每年的10月10日为“世界卫生日”。比尔斯也成为世界心理卫生运动的先驱。
而中国的心理卫生协会成立于1936年,后因战乱停止。1985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恢复,对我国心理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与病魔的不屈不挠的对抗,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心理健康”,让人敬佩同时也令人感激。
02、什么是心理健康
我想大家可以先想一想:你认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样的?
一方面,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给出了明确的界定:“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良好的状态。”(WHO,1946)
一个人只有身体、心理、社会适应都处于一个良好状态时,才是真正的健康。
不仅如此,还提出了“健康四大基石”理论: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另一方面,什么是“心理健康”?
不同的学者对“心理健康”的定义也会有所不同。
Medilexicon的医疗辞典定义的心理健康为:“情绪、行为和社会方面的成熟或正常;没有精神或行为障碍;心理处于良好的状况,个体自身的本能驱力得到自己和所在社会环境的接纳,达成一种满意的整合;爱、工作和休闲追求间的合理的平衡。”
我国心理学百科全书中心理健康的定义为:“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卫生,包括两方面含义:1)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2)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林崇德认为:“心理健康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没有心理疾病,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向上发展的心理状态”。
在《中国国民健康发展报告》中,将心理卫生(mental health)即“心理健康”;运用心理知识,结合教育、家庭、医学等方面的技术和手段,防止心理疾病,保持和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的措施和活动的总和。
也有的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1、智力正常;2、情绪健康;3、意志健全;4、行为协调;5、人际关系适应;6、反应适度;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来源:百度百科)
而我认为的“心理健康”是情绪上——乐观开朗,安定平稳;心理上——保持心理平衡;身体上——坚持适量运动。
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有利于人们在自我觉察时对自己的状态更清晰,同时对维护我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有重要意义。
03、什么是亚健康?
说到健康,我们必然会提到的一个相关的词就是“亚健康”,那什么是“亚健康”?
你是否在日常生活看到他人遭遇到这种情况:没有精神记忆减退,身体疲倦,还时不时感到郁郁寡欢,自我感觉很不舒服,去医院就诊,医生的检查结果却是身体生理功能正常,这种介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不良健康状态中称为“亚健康”。
有资料表明,人群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标准者约占15%,患有各种疾病者也约占15%,而处于亚健康状态者却占65%左右。
我们其实不难发现,现在大多数的年轻人都处在这样的状况,至今还没有治疗亚健康的“对症药”。因此,我们能做的只能是“预防”,努力的同时也要为自己多想想,重视自己的健康。
04、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需要知道的不仅仅是它的概念和来源,最重要的是如何去判断,有什么判断标准?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被公认为是“最经典的标准”:
①充分的安全感;
②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③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④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⑤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⑥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⑦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⑧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⑨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⑩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不仅如此,有的心理学家还提出将心理健康的标准定为以下十个方面:
①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②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④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⑤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自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⑨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当然不同的国家又有不同的标准,判断标准并非是绝对的,不一定每一个方面都有表现。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具备基本的心理健康状态和心理保健的能力。
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只能作为一个参考的标准,也可以到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或是心理测验的专门机构用专门的量表测试,结果会有专业人士为你解答,帮助你更好的了解自己。比如我国学者根据美国曼福雷编写的心身健康问卷改编而成的心理健康自我评估表,这也许能帮助你对自己心理健康的程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心理健康的检验,提醒我们要关注内心状态并做出调整,如果自己难以调整,也可以经过专业人员的帮助,恢复到健康状态。
写在最后
每个人都渴望健康,不仅是身体的,更是心理的,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的健康,但却不知道从何开始,如何做,我们需要从实践中正确的认识自己,自觉地控制自己,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等等。总是,心理健康是一个变化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关注和保健。
鲸选会员整理了包括自我觉察、爱自己、幸福感、心理自助等200多个主题,把心理学内容通过音频,文章展现提升学习效率。
点击下方链接,期待与你一同成长,加入一起学习吧↓↓↓
http://book.ikudp15.top/platform/522/993CA947929A5608E22297B04D09B2FB/y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