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什么会自残
自残是指那些人们有意伤害自己身体的行为,常见的方式有割伤、抓伤、烧灼、吞服有毒有害物质等等。自残这个行为看起来很疯狂,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疼痛似乎也总是让人痛苦,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会自残?甚至喜欢上自残?
与常识矛盾的是有过自残行为个体在人群中的占比相当高,中国目前没有统计数字,但是据英国NHS统计约有10%左右的青年人有过自残,而且这个数值是偏低的。
而美国的美国精神健康协会(MHA)通过对几个国家1000名受访者调查发现,约4%的成年人和15%的青少年在情绪危机的时候曾使用过不同方式进行自残,而大学生自残的比率则更高,由17%至35%不等。在某心理咨询平台上的问答板块中也有不少人提问,对自己的自残行为感到困惑不解,不清楚为什么会自残,甚至想到自残会有兴奋感。
在清醒的、情绪平稳的时候,他们也觉得自己的行为疯狂可怕,可是为什么会在情绪危机中采用自残行为呢?
最近的一个研究表明(Yujie Guo,2018),大脑的压力反应和奖赏相关脑区(LHb-VTA)的活跃程度与自残行为协同,也就是说当相关脑区的激活程度增高时,自残行为也增多。因此,自残行为被用于处理情绪危机是由脑生理机制决定的,但是显然不是每个人都会使用这种方法,为什么有些人更偏向于用自残来减除精神痛苦呢?
原因有很多。一方面,采用自残行为者往往痛苦情绪的基线水平比较高,因此他们更容易被激起强烈的难以忍受的负性情绪,以至于产生需要即刻缓解的巨大压力。因为天生的脑神经机制,他们会不自觉地选择自残。而当他们这样做的时候,也确实会降低情绪的痛苦。
这是因为,一方面,他们往往有比较低的自尊水平,自我评价低,自残带有惩罚意味,当他们这样做的时候,自我可能被暂时谅解,而心理上的强烈内疚、自我厌憎、羞耻等等情绪就得以平复;另一方面,疼痛会反射性地刺激大脑内啡肽的分泌,从而缓解那些极端痛苦的情绪。
然而,自残之所以会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行为,不仅是自残会损害身体,而且还因为自残行为有可能成瘾而产生更为严重甚至致死性的后果。因为自残能即刻去除了当事人难以忍受的情绪痛苦,而可能作为自我抚慰的一种操作手段被负强化。随着自残次数的增加,当事人可能会越来越习惯地使用这个方法缓解情绪危机,最终导致成瘾。自残行为有可能会越来越严重。
自残的危害不仅是身体上的,而且是精神上的。自残者不仅有伤残的风险,而且因为自残,他们会是严厉的自我批评者,通常感觉羞耻,并觉得自己是差人一等的,甚至是变态的。所以自残行为往往是需要优先处理的危险行为之一。
正如前文所分析的,自残行为有心理功能,所以要停下自残行为,首先要觉察难以忍受的痛苦情绪是在什么样的情境里发生的,看看有什么样的更少自我伤害的方式能帮助自己去降低情绪。比如,手握冰块,可能迅速地让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躯体感觉而降低情绪水平;又比如,用弹手腕上带的橡皮筋的疼痛代替刀割;又比如,去洗一个热水澡,让自己放松下来,等等。更多的方法可以参见《辩证行为疗法》一书。
然后,我们要去分析,是什么样的一系列心理行为过程最终导致了强烈的情绪激起,而不得不采取自残这种应对策略的。这种技术又称:行为的“链分析”。经过分析,我们往往会发现是一系列情境—行为的反复演进,最终促成自残。我们往往需要去阻止或调整一个关键性的,导致我们生活在其中的情境越发应对困难的行为策略,从而真正减少自残的可能性。
当然,自残行为背后往往是一个极度痛苦的个体,他们的问题原因各式各样,自残行为只是他们用于缓解痛苦的手段,正因为他们往往心理和社会资源缺乏,他们才不得已采用这种“饮鸩止渴“式的应对策略。自残行为并不变态,相反,它是一群内心极度痛苦的人挣扎求生的呼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