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淡定从容的人,都明白这三个道理
文:罗近月
来源:美灵心生活(ID:meilingxinli)
最近在追《延禧攻略》,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他们斗了多少回合,不是哪一个上位、哪一个得宠,而是我喜欢看那些大女主们遇事淡定从容的样子。
那些活得淡定从容的人,到底赢在哪里呢?
著名的人际关系大师戴尔·卡内基曾讲过一个故事:
两个伐木工人在森林里砍树,其中一个整天辛苦劳作从不停歇,另一个人休息很多次,中午还小睡一会儿。
最后他们看一天的成果,那个从不休息的工人说:我每次都看见你休息,为什么你砍得木材比我还多,这不公平!
他的同伴回答:你难道没发现,我每一次休息的时候,都在磨斧头吗?
淡定从容的人,看起来就像这位总是休息的伐木工人,看起来不急不躁,却能够事半功倍地做好事情。
时间越不够用,越要慢一点或者停一停
我以前只要咨询排得满,再加上还有其他安排时,我就恨不得把一份时间分成两份花,我对自己的时间要求越苛刻,看起来越忙,做事的效率就越糟糕。
后来,我决定做减法,拿出好几周的时间,硬砍掉一半的工作,我以为情况会立刻好转。然而,让我意外的是,我依然手忙脚乱,时间依然不够用。
这让我一度以为,时间都是挤出来的,人的潜力也是被逼出来的,于是我又重新拾起那些砍掉的工作,继续为自己能不断挤出时间而自豪。
后来,我真的疲惫了,觉得自己就像一头快被榨干的奶牛,意识到不能这么虐待自己,必须对自己好一点。然而,要怎么好,才能既完成繁琐的工作,又能让自己活得舒服呢?
我翻阅了几十本时间管理的书,得出一个最重要的启示就是:在一天中,最关键的时间不是你真正做事的时间,而是你花在做决策上的时间。这个花在最决策上的最关键事件叫抉择点。
举个例子说,假如晚上我有两个小时的时间,我觉得这个时间挺宝贵了,然后我想赶快做点事情,我手里有很多事情:写稿、回复邮件、阅读感兴趣的书籍、对最近情况做个总结,还想着泡个茶喝,或者跟老朋友聊聊天,还有临时的一些消息需要回复。
于是想着事情太多,便马上开始,我赶快去烧水,然后等水开的时间想急忙回个邮件,邮件回到一半,然后有一些信息进来又赶快处理,然后不知不觉又顺手拿起手机跟老朋友聊天,聊完之后手边有本书看两页,想着写点总结,打开总结又顺手写起文章。
然后琢磨着怎么开始写文章,突然想起茶还没有泡,等泡完茶之后,发现两个小时过去了,除了泡茶什么都没有做成。然后,带着自己浪费时间的遗憾,又开始接下去的安排,就这样忙完一天,发现好像每一件事都干的不痛快,还常常会责怪自己不应该完不成事情。
那么,有了抉择点会有怎样的不同呢?我知道即便我很忙,但是我更需要时间来理一理需要做什么,这段时间最适合做什么。于是,两个小时的时间,我可能用十分钟来慢慢泡茶,然后给自己二十分钟来看看最想做什么,该怎么做。
我可能会决定把一个半小时留出来专心写稿,把想到的其他事情先记在一旁,于是我就在这一个半小时内喝着茶,专注地完成一件事情。
等这段时间结束,我再看看自己接下来该安排什么事情。这时候,我才发现并不是我有太多的事情,而是我每天用许多碎片化的时间转辗反复于许多事情,才浪费了太多的时间。
所以,从那之后,无论我有多忙,我都会留几分钟,甚至半个小时,来作为自己的抉择点,我完成事情的效率变得更高,同时自己也变得更轻松自在。我能感觉事情还和以前一样多,但我却有时间睡午觉或做做SPA,每一天都有更饱满的状态。
想想过去繁忙的自己,就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可是为什么会这么忙,并且越攒时间还越忙呢?因为我过去只关注自己应该立刻采蜜,却从不规划路线,只得让自己四处乱撞,结果自然差强人意。
这给到我一个特别深的感触就是,不仅仅是工作,推而广之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论是爱情、婚姻、家庭还是人生,如果我们总习惯在慌乱之间赶快做点什么,还不如好好给自己一些时间,辨别清楚什么才是眼前最重要的事情,然后专注去实现它。
这些花给自己做决策的时间,或许不需要太多,但如果你开始具备这样的意识,在任何事情面前都给自己留一些空间,你的人生就会变得简单而饱满。时间越不够用,越要慢一点或者停一停,想想接下来可以做什么,这比争分夺秒地干许多可有可无的事强多了。
付出不等于收获,不要任焦虑驱赶自己
如果你还相信付出等于收获,我可以给你一大票的真实证明,那些在情感和婚姻中使劲付出的女人,大多数收获的都是满地鸡毛。
在《幸福三重奏》里,大S撒娇、抹眼泪、跟自家老公说话敞亮了一些,直接被骂上热搜。然后又因为吃虾要男人剥的言论,被路人看不惯,直呼“太矫情”。
来看看她老公汪小菲的回应:
我们都不敢轻易说这样的婚姻观太正了,因为很多人会看不惯。
特别是那些在婚姻中辛苦了一辈子、把自己男人当成皇帝伺候、还从没有被感激被正眼相看的女同胞,哪里敢认同一个女人其实可以轻轻松松地爱与被爱,这太不能让人平衡了!
她们必须维持自己扭曲的道理,否则半辈子可能就白活了。然而,如果为了已经白活的半辈子,开始认死理,剩下半辈子也跟着白送了。
在我的咨询中,我见得最多的是,很多女性朋友一边痛恨丈夫不负责任,另一边又从不敢放下一点肩上责任。她们一边叫嚷着要公平,另一边又连自己休息半个小时都会自责不已。
她们通常会告诉我,我做了这么多,我说了那么多,为什么没有用?如果我们一边说着要,另一边又拼命拒绝不要,你说要和不要哪一个会奏效呢?
就像大S和汪小菲上节目,大S老公都能欣然接受,宠爱、娇惯着自己的女人,而广大的女同胞却接受不了了。实际上,看不惯女人活得舒服的,大多数还是女人,因为自个儿活得不舒服,就觉得别人不该舒服。
我们这个时代的女性,如果不多一些自身,就会有特别多的焦虑。这些焦虑,一半是传承父母,一半是来自于自己。这些焦虑本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如果你为此不断付出,你其实只是通过付出来收割自己,养肥自己的失望罢了。
所以,每当我们在急着做一些觉得非做不可事情之前,给自己一个可以切换的抉择空间,当你尝试照顾自己的焦虑时,你的大脑会被重新激活,你才能聪明地做回自己的主人。
或许,当女人不再热衷于猫捉老鼠的游戏,既可以好好创造自己的价值,又能坦然接受一份平等的婚姻,不忙着拯救懦夫变强,也不屑于谴责浪子回头,能正视自己的选择,也敢痛快活出自己时,社会所抱持的畸形婚姻观念才有机会被瓦解。
入戏太深时,别忘了你才是自己人生的导演
我小时候做噩梦,每次做到最恐怖的时候,我就会提醒自己睁开眼睛,屡屡奏效,仿佛梦是我自导自演的一出戏。
长大之后才发现,每个人都在演一出自己的戏,自己编剧,自己出演,自己叫停,自己改剧本,乐此不疲,周而复始。
然而,许多人编完剧,演着戏,演着演着就开始讨厌自己,怨恨别人,甚至觉得这是自己一生的宿命。他们入戏太深,以至于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提线木偶,忘了自己才是这出戏的主人,不知道可以随时叫停和修改剧本。
举个例说,当一个女性在情感中感觉不安全时,她会觉得对方迟早会抛弃自己,于是她渴望着有一个人可以永远留下来,为了找到这样一个人,她开始不断试探,不断考验,却不敢给出自己的真心。
当真爱降临在身边时,她同时也会感觉到危险在靠近,她绝不能让自己再受伤,所以也不允许自己靠亲密太近,只要对方靠近时,她就会抛出她的试探和考验。
直到某一天,那个无法从这段感情里获得亲密的人选择了离开,人走了,或者心转向别人了,那个感觉不安全的她终于安全了。
她看起来像是被伤害了,实际上却是赢了,因为她印证了自己最初“对方是会抛弃自己的”的假设,同时也在心里庆幸“幸好自己没有付出真心”。
只顾演戏的人,不会看见这样的剧本,他们忙着演完一出戏,又赶紧接着演下一出,然而每一出都以美好的期待开场,以同样的失望收场。如果爬过一座山很失望,最好的弥补是接着爬下一座,即便每一座都失望,但是只要爬下去,就永远不会掉入绝望的漩涡。
但有时候,人生如果不绝望一回,失望的戏码就还会一直被演下去,有的人直到生命的终点,也不曾明白自己的人生不过在一遍遍地重演着自己并不喜欢的戏本,而这个戏本的创作者就是自己!
有一个比喻说,如果你把手指放得离眼睛足够近,你看见的就是一片漆黑,直到你把手指从眼睛上挪开,开始有了一些距离,你才会足够清楚地看见手指的模样。
你是自己人生的演员兼导演,你决定着自己的人生是继续复制独幕剧,还是可以上演多幕剧!在此之前,不论你的经历曾经或现在让你感觉到多么黑暗或者痛苦,你都可以先停一停,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出演的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