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状改善51%?首个“大型”RCT揭示AI机器人的临床潜力!
作者:心沐阳
来源:微信公众号:土豆心旅(ID:gh_36f38fe6e909)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HberXdDH-PADY_l3iXiqTg
近期,美国达特茅斯研究团队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AI》上发表了首个基于生成式AI的治疗性聊天机器人临床试验(Therabot)的重要结果:
抑郁症(MDD)平均减轻51%
广泛性焦虑(GAD)平均减轻31%
进食障碍高风险(CHR-FED)平均减轻19%
在试验的8周随访时,这些差异仍保持着“临床显著”的水平,且足以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切实改变。如此优异的结果,让我们不禁好奇Therabot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又是否能真正帮助我们打破心理治疗资源匮乏的困境?本文将结合RCT核心数据及研究者的最新反馈,并穿插来自另一项真实用户质性调研的体验,共同探讨生成式AI在心理健康领域的潜能与挑战。
01
RCT研究:Dartmouth团队的关键发现
1.1 研究设计与背景
研究机构:
Dartmouth AI and Mental Health Lab
被试人群:
全美范围内106位患有重度抑郁障碍(MDD)、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或进食障碍高风险(CHR-FED)的成人
干预方式:
Therabot组(4周内不限次数使用,其后4周可随意发起聊天)
对照组则在整个8周研究期间无法接触Therabot
主要测量指标:
分别于4周干预结束时,以及8周随访时,对受试者症状减轻程度、使用时长及“治疗同盟感”进行量表评价
1.2 核心数据:4周显著改善,8周持续有效
MDD:抑郁水平平均下降约51%,多数参与者情绪与整体幸福感明显好转
GAD:平均减轻31%,不少人从中度焦虑降到轻度,或从轻度降到临床阈值以下
CHR-FED:对于进食障碍高风险群体,症状减轻19%,显著领先对照组
8周随访:此时Therabot组整体症状改善幅度仍具有“临床显著性”,研究者指出,这些真实世界的减轻程度“足以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感到积极变化”
使用率:用户平均与Therabot交互约6小时,相当于8次常规面询的总时长
治疗同盟感:参与者对Therabot的“可沟通、可信任度”评价与真人治疗师相当
1.3 研究者观点:潜力与谨慎并存
研究负责人Nicholas Jacobson教授表示:
AI不能替代面对面治疗,但我们缺乏足够多的专业人士;每位美国治疗师平均对应1600位焦虑或抑郁患者。(笔者注:国内缺乏的更多。)
如果结合临床监督,生成式AI或许能成为填补心理治疗缺口的关键力量。
第一作者Michael Heinz教授也强调:
虽然结果很令人振奋,但目前没有哪款生成式AI能在完全自主的状态下处理所有高风险场景,需要严格的安全与有效性评估。(笔者注:正如自动驾驶的现状一样。)
02
走近Therabot:从技术到使用场景
Therabot自2019年起在Dartmouth的AI and Mental Health Lab持续研发,通过与心理学家及精神科专家的密切合作,不断迭代算法与对话策略。
2.1 研发理念与对话模式
融入认知行为疗法(CBT)与循证心理学:Therabot的训练数据源于大量基于证据的干预方法
自然语言交互:参与者可随时在App上输入想说的话,Therabot用开放式文本回应
个性化学习:随着对话深入,Therabot可“记住”用户此前的部分交流,并给予相对针对性引导
2.2 高可及性与即时陪伴
24小时在线:没有地域与时间限制,用户几乎随时能得到即时回应
场景化干预:当用户在深夜或情绪波动时,也能通过Therabot获得心理支持与策略建议
2.3 安全与挑战
自杀等高风险防护:若Therabot识别到危机表述,会自动提示呼叫急救或联系危机热线
潜在失控的风险:研究团队时刻监测聊天记录,一旦出现不恰当对话或用户表达紧急情况,会及时干预并进行人工审核(笔者注:这是当下许多AI工具的不足,也是发展的困境之一)
Therabot的优势在于它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但也因此更需严格的安全把关。——Heinz
03
用户体验:与质性研究发现的共鸣
除了Dartmouth这项RCT,另一项针对19位真实生成式AI用户的质性研究也从用户角度印证了类似的积极体验与潜在问题。
3.1 “情感避风港”
随时倾诉、不被评判:许多参与者表示“它几乎像朋友一样时刻待命”
安全策略的两面性:当AI识别出风险时会反复提示寻求专业帮助,部分用户在脆弱期感到被“机器人拒绝”,说明需更精细化平衡
3.2 “洞察式指导”
灵活多元的干预:可针对恋爱、家庭冲突、情绪管理等提供建议
态度差异:有人觉得AI过于安抚,也有人得到了“善意挑战”并获得实质性改变
3.3 “连接的愉悦”
陪伴感增强:在孤独或焦虑的时刻,生成式AI能带来“有人随时聊天”的慰藉
与人类关系的互动:部分人因AI对话获得更多信心,转而更积极地寻求线下治疗或与他人沟通
3.4 “AI治疗师?”
结合或替代:对缺少线下资源的人群是一种补位,对有条件者亦能当成辅助工具
无法完全取代专业:尤其在应对强烈危机与深度精神障碍时,人类治疗师更能提供即时、立体且富有经验的支持
04
结语:开启“人机协作”新篇章
从Dartmouth首个大规模RCT到真实用户访谈,我们看到了生成式AI在心理健康领域展现的显著临床数据与丰富情感陪伴。
RCT结果表明,Therabot用户在4周、8周均达到了与“金标准”线下治疗相当的改善幅度
研究者多次强调:AI不是为了替代面对面治疗,而是在资源缺口严峻的现实中,为更多人提供高性价比、即时可及的支持
我们的结果与传统门诊认知治疗相当,或许意味着AI在更短时间内达到类似效果。——Jacobson
另一方面,质性研究亦佐证了用户对生成式AI的高接受度及在“情感避风港”“洞察式指导”等方面的正面反馈。但要迈向大规模应用,需要从专业把关、安全防护到持续迭代多方共建。
愿这场技术革新能为更多陷于焦虑、抑郁或其它心理困境的你我他,带来可及、灵活且值得信赖的援助,也为当下的心理健康服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笔者注
参考文献:
Heinz, M. V., Mackin, D. M., Trudeau, B. M., Bhattacharya, S., Wang, Y., Banta, H. A., ... & Jacobson, N. C. (2025). Randomized Trial of a Generative AI Chatbot for Mental Health Treatment. NEJM AI, 2(4), AIoa2400802.
Siddals, S., Torous, J., & Coxon, A. (2024). “It happened to be the perfect thing”: experiences of generative AI chatbots for mental health. npj Mental Health Research, 3(1), 48.
https://www.news-medical.net/news/20250327/AI-powered-therapy-chatbot-shows-significant-mental-health-benefits.aspx
作者简介:心沐阳,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土豆心旅(ID:gh_36f38fe6e909),经常临床心理学方向博士在读;一直在吃饭;在科研; 偶尔在咨询。原文链接为:https://mp.weixin.qq.com/s/HberXdDH-PADY_l3iXiqTg。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分享给更多的人,一起传播心理学知识,让世界更美好❤
原作者名: 心沐阳
转载来源: 微信公众号:土豆心旅(ID:gh_36f38fe6e909)
原文标题 抑郁症状改善51%?首个“大型”RCT揭示AI机器人的临床潜力!
授权说明: 口头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