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理论:在冲突的关系中,我们该如何表达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只从自己或他人所表现的行为来进行判断,进而做出回应,可最后我们不但没有解决问题,还导致关系很不好。
当你看到孩子不写作业时,就训斥他,非要他去写作业,你才会觉得他是对的;
当你看见伴侣没有耐心回应你的话,就觉得伴侣对你不好;
当我们没有按计划执行时,就会觉得自己做错了。
……
台湾知名亲子导师李崇建说:“人们常从冰山一角切入,顺着既定的思维诠释问题,经年累月受苦,而不能觉察。”
如果我们想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就需要更好地了解自己、他人。
李崇建在这本《理解我们内在的冰山》一书中详细讲解了萨提亚模式中的冰山理论,以及如何使用冰山模式建立与自己、他人良好的沟通关系。
今天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冰山理论的内容。
01
冰山模式
所谓的冰山模式说的是,水平面以上的冰山,正是我们所看到的行为、事件、故事。而水平面指的是我们的应对模式,被称为“求生存的姿态”。而水平面以下就是我们的感受、感受的感受、观点、期待、渴望和自我,这部分解释了真实的我们。
同样事件、行为或故事,每个人的应对模式不同,而这个模式来自我们过往的成长经历。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当你成为父母后,每当听到孩子哭闹时,就会瞬间发火,吼孩子。其实你之所以吼孩子,是在你小时候被如此对待过,所以面对类似的场景,你会选择这样的生存模式,而不是其他的,因为其他的你并没有学过啊!
在我们看待行为、事件或故事时,都会以自己熟悉的方式来应对,这是我们已经认可的生存模式。但是否正确,我们并不知道。
02
我们常用的“应对姿态”
只有当我们对自己的做法有所觉察和审视时,才会思考我们的做法是否正确,如何才能找到正确的做法来进行有效沟通。
萨提亚提出了我们常会做出的四种基本的应对姿态:
1. 指责
在沟通中,我们会指责别人,因为我们只看到了自己,在意场景带给我们的影响,而忽视沟通中的那个人。这是一种否定、命令。
比方,当我们坐公交车时,孩子在车上乱走动。这个时候的我们常常会指责孩子,因为我们心里担心自己被别人批评、笑话,想要做出适合这个场景的行为,但我们并没有关注孩子为何会这样。
2. 讨好
在沟通中,我们会讨好别人,因为我们在意他人,想要适应这个环境,但我们忽视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比方:为了让妈妈关注自己,我们会主动做些让妈妈开心的事情,即便这些事情是我们不喜欢的事情。
3. 超理智
选择超理智应对模式的人,不会在乎人,而只在乎所在的环境。目的是通过掌控这个环境来获得认可。他们会争辩、说理。
比方:当我们没有按计划做事时,就会批评自己,根本就没有关注自己为什么这么做。好让自己觉得其实自己还是知道对错的,还是不错的。
4. 打岔
在与别人沟通中,我们什么都不在意,而是在别人沟通中说些与当下话题无关的事。目的是拒绝和对方讨论当下的话题。
比方:作为父母的我们与孩子沟通他不爱学习的问题,但在你说的过程中,孩子会插嘴说些无关学习的事。其实他对这个话题根本就没有兴趣,也不愿意沟通,但他觉得没法反抗父母,只能用这种方式来保护自己,好让自己没那么痛苦。
以上这四种基本应对姿态其实并不利于我们的沟通,甚至还会让关系变得很紧张。而萨提亚认为健康的应对姿态是保持一致性,也就是说我们在沟通中表达我们真实的感受、想法和期待,让沟通能够实现我们和他人所希望的结果。
比方:身为妈妈的你最近忙于照顾孩子很累,便主动找到爱人,对他说:“亲爱的,我最近照顾孩子有些累了,接下来的家务你能否多做些?”而爱人也在倾听和关注你的感受,并说:“可以的,最近辛苦你了,好好照顾自己啊!”
你看这种沟通方式能够表达你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想法以及期待,而对方也真实地表达了自己,这段沟通就利于两个人的关系。
03
真实的我们
只有真实的表达自我和关注真实的沟通对象,我们才能让沟通变得顺畅而有效。那么,如何看到真实的自我和他人呢?这就是冰山水平线以下的部分了,分为感受、感受的感受、观点、期待、渴望和自我。
1. 感受
感受分为身体感受和心里感受。身体感受如疼痛、热、冷、酸等等;心里感受如难过、伤心、愤怒等等。
2. 感受的感受
感受的感受是指我们对自身产生的感受的一种评价。比如当我们对父母的某些行为而感到伤心时,却又觉得这样做的我们并不对,而产生羞愧感。
3. 观点
所谓的观点就是我们对某件事、行为或故事的看法,它来自我们过往的经验。而不恰当的观点会束缚一个人,当我们觉察到观点的不适合,重新选择,便能改变我们的生活。
比如,小时候父母告诉孩子不应该吃糖,长大后孩子也会认为自己不应该吃糖。
4. 期待
期待分为对自己的期待和对他人的期待,以及他人对我们的期待。但期待也有好与不好之分,好的期待会让我们过得很好,但不好的期待会让我们很痛苦。不过我们可以自我觉察,从而选择适合我们的期待,进而改变生活。
比如,父母对孩子有成才的期待,而这个期待与孩子真实的期待不一致,那么这个期待就会带给孩子很大的痛苦。如果父母知道自己的期待不合理,而尊重孩子追求自己的期待,那么孩子会变得更自由、快乐。
5. 渴望
我们都渴望被爱、被接纳,渴望生命有意义、有价值、有自由。当渴望被满足时我们才会心满意足,才会有安全感。而真正的爱也是渴望的满足。
比方,当孩子渴望吃到好吃的零食时,父母给与满足,孩子会感觉自己很幸福。
6. 自我
萨提亚把“自我”定义为“生命力”,只有当我们感受到自我的存在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完整性。
比方,女性在成为妈妈后会感到迷失自我,因为她只在做妈妈,所以这会让她没有存在感,内心也是恐慌的。
以上这些才能真实的解释一个人,而当我们看到一个人身上这些部分,才能真正理解、懂他。
最后的话
如果下次我们再情绪失控,就可以试着问问自己:
我现在有什么感受?
我想到了什么观点?
我渴望得到什么?
我又该如何满足自己的需求呢?
这会让我们走出情绪的牵连,而真正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在我们的日常沟通中,可以通过冰山模式来多加觉察和审视自己的应对模式,探知真实的自己和理解他人背后的真相,从而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进而促使彼此和关系走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