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自救成功:运动是我人生至暗时刻的救命稻草
作者:青椒小姐
来源:微信公众号:青椒小姐(ID:qingjiaoxiaojiejie)
今天想分享的内容是:运动,如何将我从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深渊中拯救出来。
一提到运动,总会有人皱眉头:“好的好的,我知道运动对健康很重要,我也尝试过,但就是坚持不下来,别再说了,好烦。”相信我,我也曾经是那个一想到运动就头痛的人。大学时体测跑800米,我是倒数第二(最后20米为了面子冲了一把)。刚跑不到200米,嗓子胸腔就疼的不行,呼吸完全跟不上。我今天分享的内容,也不是要号召大家成为一个运动达人,目标也不是告诉大家如何能跑半马/全马,如何做到负重深蹲100kg或者平板支撑做到10分钟。我规律运动5年了,也还做不到呢。
今天这条内容,是想帮助完全没有运动习惯的人找到一项/多项喜欢的运动,建立规律运动的习惯。通过规律运动减轻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重新拿回身体和生活的主动权。今天这条内容的关键词是规律。
运动在神经/心理层面的好处:规律运动后我的变化
运动对身体(肉体)的好处我想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在这里我想强调运动对神经/心理层面的好处。先引用几个权威数据:
1、2018年《JAMA Psychiatry》一项涵盖33项研究的Meta分析表明,规律运动可显著降低抑郁症状。这背后的医学机制是运动可以促进内啡肽、多巴胺和血清素的分泌,从而改善情绪调节能力。
2、2020年《Frontiers in Psychiatry》研究指出,有氧运动可增加海马体体积(与情绪和记忆相关),改善抑郁症患者脑神经可塑性。神经可塑性的改善,说白了,就是提升我们从积极正面的角度看待事物的能力。
3、美国心理协会(APA)临床指南(2021年)指出,长期坚持运动的抑郁症患者复发率比不运动者低约30%。
而作为一个曾经的抑郁症焦虑症患者,我的个人感受是:
1、我感觉自己规律运动后更自信了。这种自信不是说“你看我今天负重深蹲50kg,80kg比谁谁谁厉害”的那种攀比、超越意义下的自信。是那种,“哇塞,我今天运动了20分钟,感觉好清爽!我也是能坚持运动的人了”的那种纯碎对自身,对自己的努力,对自己坚持的欣赏。这种自信,更加细腻,也更加持久。
这个故事也侧面告诉我们,不是有了自信再去干一件事情,而是也没什么宏大目标,干着干着就滋生出的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自我欣赏和肯定。
2、对自己的生活更有掌控感了。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越高,一个人焦虑就越低,抑郁等负面情绪就越少。规律运动之后,也不是说我就强大到可以掌控生活的方方面面以确保它不出问题。而是说规律运动,让我明白不管今天要面对什么样的工作内容,一会要见多难伺候的客户,我先把这1个小时的运动做完再说。我控制不了客户,控制不了工作,控制不了老板和同事,但是这1个小时是我自己主动安排的运动时间,我可以先让自己这1个小时充分享受运动。
3、更容易感觉到快乐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抑郁症还是我本来就如此,基于我对自己的观察,我感知快乐的能力天然就不高(当然,这本身也不是绝对的坏事)。不过,运动之后,可能是内啡肽、多巴胺的分泌增多,真的蛮容易感到开心的。尤其是过去两年频繁徒步,我在徒步过程中的快乐特别充盈!
人生已经那么痛苦了,抓到几件让自己开心的事情是那么幸运,那么珍贵!记住那些让我们感觉到快乐的事物,然后不断的重复他们!
规律比上强度更有意义
我从2020年开始到现在,一直保持着规律运动的习惯,当然我需要补充说明,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有过好几个月不运动的情况。比如前几个月换了新家新工作,打破了原本的作息,在新的作息时刻表里找到整块的时间运动变得有难度,有过中断;此前还有因为生病等因素导致的运动中断。这些都没关系,重要的是永远记得重新开始。
规律运动。我的理念是规律比上强度,有目标更有意义。我是建议大家每天都运动,在我的定义里去公园走一走也是运动。
规律,就是不断的重复,不断的为自己的身体、快乐付出积极的努力,抱着长期主义,复利的理念,每天1%的努力即可,不用多(当然状态好的时候可以上强度),通过量变来带动质变。
当我们强调规律而非高质量/有目标的运动的时候,我们就放下目标感对我们的压力:我得达到一定的时间长度吧?我得达到一定的强度吧?我得流汗才行吧,我得心率到多少才行吧?不需要,我们不是运动员,我们不是要通过运动达到什么目标,我们只是先去做,重复的做,规律的做。
然后做着做着,我想做更好:我想试试跑更久,我想试试挑战个半马,我想试着举更重的哑铃……不过即使没有这些所谓“变更好的“念头也没关系,单纯只是每天规律的运动,就已经很牛了。
在此分享我的运动记录(部分):从下面几张图可以看出来,我没有把跑的更快,负重更重作为我的目标,我没有任何功利性的目标,我就只是做,状态好的时候我多做一些,多精进一些,状态不好的时候我就只是重复的做。
万事开头难:先只是穿上运动鞋和运动服
上文我说过自己其实也有中断运动的时候,中断再重启运动习惯,真的非常非常非常痛苦!当我规律运动的时候,运动早就不是煎熬而是一种享受和快乐(就像起床一样自然);但是一旦中断重启,你要经历力量不及之前的挫败感,你要经历肌肉发酸的难受,你要经历“真TM不想练了!”的极度抗拒。
我有两个开启运动的诀窍:
1、抱着“好烦!今天我就是不想动!”的心态和想法,动起来。
2、怎么动?把每天的目标定到最低最低最低。
第一天给自己的目标只是换上运动服运动鞋;第二天的目标只是换上运动衣服之后,打开运动视频看(如果是居家运动)或者走到单元楼下(如果是户外运动);第三天的目标只是穿上衣服,打开视频跟着做2个动作或者走下楼,在小区/公园走几步……
你试试看。
最后的结果极有可能是:
我明明不想动,但是我动起来之后发现也没那么痛苦嘛,既然来了就多做一会吧。
我明明给自己的目标只是穿上衣服和鞋子,穿完之后觉得衣服都穿上了,动一动吧/下楼走走吧。
我明明给自己的目标只是穿上衣服和鞋子,打开运动视频(如果居家运动)或者打开门走到单元楼下(如果户外跑),我却不自主的跟着视频运动了30分钟,或者我却不自觉的在公园走了5km,或者跑了3km。
总结我的诀窍就是不管心里怎么个不愿意,先动起来,动作可以很微小,然后一点点往上加。你可能会说,这不还是逼自己运动嘛。其实人的惰性无处不在但同时我们的自律也是无处不在的。周一早上,我们明明心里一万个不想起,还是抱着这样的念头起床了;明明极度抗拒写年终工作总结,但还是抱着这样的心情开始动笔了……所以,抱着不想动的心态,穿上衣服先,换上鞋子先,站在瑜伽垫上先,打开房间门先……
杨天真的案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或早或晚
杨天真,一个二十年来不喜欢运动的人,在她30岁之后终于遇到了自己喜欢的运动:骑行和羽毛球。杨天真的案例告诉我们,每个人或早或晚,都能遇到一项或多项发自内心喜欢的运动。
我个人的经验是先多尝试,比如我在28岁那年偶然一次机会跟同事一起出去徒步,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开始每周一徒,变成了徒步爱好者。这些都是无心插柳的故事。这个不喜欢,咱就换!那个差点意思,咱就换!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我们保持一定的开放态度和投入。全情投入过,发现不喜欢不合适,再换。也有很多情况是,我们刚开始还没尝试就抵触它,或者尝试的时候没有找对方法,自己也不是很投入,马马虎虎的试了一下,就说不喜欢。
在还没找到那个让自己欲罢不能的“真爱运动”之前,先从不那么抗拒和痛苦的运动开始,规律的重复地做起来。记住,我们的唯一目标就是重复重复重复。重复为自己的健康做一点点点点的努力,重复为自己的生活打开一点点点点的主动性,等我们回过头的时候,我们已经在每日的重复中,打造出一个更自信,更健康,更饱满的自己啦。
作者简介:青椒小姐,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青椒小姐(ID:qingjiaoxiaojiejie),前焦虑症抑郁症患者分享自救痊愈经验,希望帮助更多人走出精神桎梏,爱自己也爱这个世界。
互动时间
跑步、瑜伽或散步,哪种运动曾帮你赶走过坏情绪?来聊聊你的故事吧 !
原作者名: 青椒小姐
转载来源: 微信公众号:青椒小姐(ID:qingjiaoxiaojiejie)
原文标题 抑郁症自救成功:运动是我人生至暗时刻的救命稻草
授权说明: 口头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