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治疗师问答录:什么是性治疗?
01
性治疗师是做什么的?
比起说性治疗师是一个独立职业,不如说是一个资质。专业的健康领域从业者(比如心理咨询师、执业医师、持证社工)在接受性心理/性健康方面的额外训练后取得。性治疗关注性相关的问题,例如——
性焦虑
性羞耻
性创伤
性疼痛
伴侣性生活困境
非病理性功能障碍
欲望水平过高或过低
与身体感官脱节(感官受阻)
对性幻想或特殊偏好的不安
性认知/取向困惑
高龄、残疾与长期疾患人群的性生活满意度低
……
02
你们会触碰治疗对象吗?
不会。
性治疗的形式和普通的心理咨询并没有太大不同,一般都是以谈话的方式推进,不涉及任何形式的身体接触,性治疗师也不会要求你在咨询期间脱衣服检查或进行性行为。
如果发生任何打破正常咨询边界的情况请一定要立刻停止咨询,并向相关机构进行报告。
*医疗系统中的检查与治疗(比如妇科与男科)不在此讨论之列。
03
你们的治疗对象都是夫妻吗?
夫妻或者伴侣确实占很大的比重,但寻求个人咨询的也很多。
性并不总是需要依托于另一人存在,来访者诉求可能是处理自己过去的性创伤、性困难,或是探索自己的性感知、性偏好、性身份。
04
性生活不和谐
是不是就是夫妻关系出了问题?
不一定。虽然性生活的不和谐常常被指向伴侣间的关系问题,就像对当下生活方式的不满、双方交流不畅等等,但不总是这样。
在一些案例中,伴侣双方都对关系质量给予了肯定,但性生活却是“一片荒漠”。
常见的解释是:伴侣双方在长久的相处后逐渐形成了一种稳固的搭档或家人的关系,他们很难以性伙伴的眼光看待对方。
其次,文化环境所孕育出的性观念也会影响伴侣婚后(尤其是生育后)的性生活。
当生育和性生活在伴侣的观念中联系得越紧密,伴侣在生育后就越少会保持规律的性生活,因为性生活的“目的”已经达到,对性的持续需求可能会让他们面临文化环境施加的耻感,认为渴求性是“不正常”且“淫荡”的。
因此,他们也耻于和伴侣交流,害怕对方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自己。进入咨询后,当沟通的窗口被打开,伴侣们总会惊奇地发现彼此都在想同样的事,只是从没人鼓起勇气开口。
再其次,中年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从生理的角度来说,不论男性女性在这一年龄段都会面临性功能和性表现的下滑:男性需要更长的时间达到勃起,但是勃起硬度和勃起持续时间都明显降低;而女性则会出现阴道润滑能力下降,阴道弹性降低。
这些因素会导致伴侣双方对性表现的焦虑,即“我已经变成这样了,我的另一半还会对我有感觉吗?”或“我不如年轻时候那么‘能干了’,真丢人。”生理的改变可以借由特殊练习、润滑剂和道具等手段改善,不管是中年还是老年都可以无负担地享受“性福生活”。
性治疗师会很乐意了解双方的情况,和伴侣一同创造出属于他们的个性化方案。
我想要强调,没有一个所谓的健康性生活统一标准,并不是所有伴侣都一定要有性才完满,也并非要满足特定频率才算正常。
每一对伴侣都有自己的节奏和生活方式,唯一的问题是你们双方是否对当下的状况满意——如果这一点没有达成共识,我会鼓励双方先开诚布公地讨论,当性的问题对一方或双方造成了困扰,可以考虑寻求性治疗。
05
我真的觉得我的另一半应该来看看治疗师
但TA不配合怎么办?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理想的状态下,我们总是希望双方都能积极参与进讨论中来,毕竟性治疗的目的是提升双方的关系与性生活的质量,这应该是伴侣的共同工作。
然而很遗憾,就我所见,很多伴侣都无法对“在性方面求助”达成一致。难以和陌生人谈性、对“家丑外扬”的恐惧或是某一方不认为自己“有问题”都会成为双方共同出席咨询会面的阻碍。
针对这种情况,我会告诉你:只要你准备好了,你就可以一个人先进入咨询!
多数来访者都反馈他们从单人咨询中获益,加深自我了解、探索自己与感知之间的关系、增强沟通技能都会给亲密关系带来更积极的改善。
与此同时,治疗师也会关注伴侣不希望出席会面的原因。性治疗的空间会永远为另一半敞开,任何时候他们都可以选择在中途加入进来。
但是请知晓,治疗师是无法“越过当事人”来治疗当事人的,单人咨询的侧重点会放在来访者本人身上,而不会是未到场的伴侣。因此来单人咨询的来访者需要对性治疗有更切实际的期待,“让我的另一半变得更加xxx”是单人咨询所无法达到的目标。
06
性功能障碍你们也能治吗?
这确实在我们的工作范围内!但我会建议你先去看医生来排除生理或者疾病因素,之后再讨论可能造成障碍的心理问题。
就拿勃起功能障碍来说,压力、焦虑、抑郁、用药、成瘾物使用、伴侣关系质量、对自我形象的认知、对性行为看法等都会影响勃起表现,在收集详细的相关信息后,希望我们能找到答案,并制定相对应的干预措施。
性治疗还常被用于提升高龄、残疾与长期疾患人群的性生活质量,寻找一个最佳方案以最大限度使当事人获得性满足。
07
常规的性治疗是什么样的?
整体流程和普通的心理咨询区别不大,前1-4次会面为初始评估阶段,用以了解来访者的求助原因与相关的个人情况。在收集一般性的个人信息外,性治疗师会着重收集来访者的性历史,比如当前的性健康状况、个人的性履历、所受到的性教育经历、性相关的个人信念等。
初始阶段结束后,治疗师会和来访者详细探讨咨询目标与干预方案,这些随着之后的咨询推进将会不断进行调整。
一次个体治疗的时间通常为50分钟,伴侣治疗则为75-90分钟。治疗总体的持续长度将取决于对来访者问题的评估。和其它类型的心理咨询一样,性治疗也无法在开始的时候确定“截止日期”,具体的咨询计划将由治疗师和来访者一同商议决定。
性治疗也会留作业。可能会包含沟通练习、阅读/观看材料,或是将在咨询中讨论的活动付诸实践,并在下一次会面时治疗师会邀请来访者分享他们的体验与感受。
但和学生时期的作业不同,你不需要因为没能“完成作业”而感到困扰,坦诚地告诉治疗师你所遇到的阻碍,知晓这些情况对治疗师调整后续的治疗计划意义非凡。治疗师会希望来访者保持诚实,即便是来访者对作业持有消极态度的时候也是一样。
相比编撰一份完美答卷,如实告知治疗师“我一笔没动”是更宝贵的材料,这也许以为着意味着进度太快而你没准备好,或是有在之前治疗中未能关照到的方面,治疗师会非常希望与来访者交流这些问题。
08
性治疗里只能聊性吗?
并不是的。其实性的困扰和其它的身心困扰之间没有明确的边界——目前学界已经使用更加综合、整体的视角看待性健康,即生理—心理—社会模型。
一个人的生理(如基础病、用药、激素水平)、心理(如压力、焦虑、抑郁、创伤等)、社会(如性观念、性认知、家庭信仰、社会规范、亲密关系)等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他的性健康,性健康状况又将反作用于性之外的方面。
对一个人进行整体评估才能彻底理解性健康状态,而与其对应的也是聚焦多方面的整体化干预措施。所以即便是因为纯粹的性相关困扰来求助,当治疗重心转为非性相关的议题时,也无需感到意外。
在取得性治疗师的认证前,我已经是一名独立执业的心理治疗师,我始终将性治疗视为一个“拓展包”,它允许我能更专业地在咨询的大框架下处理性问题。
在此之外,我也一直接受通常心理困扰的来访者的求助,诸如家庭关系、焦虑情绪、个人发展、创伤等,我所见过的许多性治疗师在性心理外都有其它专精。
我还常常能接到性少数群体来访者的咨询申请,他们求助的原因可能和性完全无关,他们只是希望获得一个“保护伞”,即咨询师可以“看到”他们的身份,并以开放、接纳、支持的态度面对他们的身份,了解他们的处境并提供一个安全的倾诉环境。
09
什么情况下才应该去接受性治疗?
我会说:当性的问题变成了你的困扰的时候。比如当它影响了你和伴侣间的关系、影响了你自己的自尊水平、给你制造了焦虑或者抑郁,那么我会强烈建议你就此求助。
另外,只要你有意愿,没有“问题”也可以进入性治疗。和通常的心理咨询接受“个人成长”的来访诉求一样,性治疗师会为拓宽性层面的事物提供引导。了解自我、提升感受、实践新尝试、重启先前被压抑的性探索都是性治疗领域内的关注点。
10
我的性癖太怪了
是不是也应该去治一治?
说起“怪”,我向你保证,不管什么类型的“性癖”,你都不会是圈内的唯一人。社会通常压抑性的表达,更少允许讨论“普通”和“主流”边界外的性,这就让不少小众偏好者认为自己是一座孤岛。
许多来访者仅仅是了解到他们其实身处在一个并不小的社群中,甚至还没和社群中的成员产生连结,他们就已经感觉好了许多。
其实性活动本身是相当多样的,但一种刻板化的“正常的性”深入人心,使得所有不落于刻板中的性幻想都会面临耻感的冲击,认为自己需要“改变”,打磨掉自己的不同来变得更符合某种“规范”。
在这里,我可以给出明确回答:性本身没有正常与不正常的区分,多数小众性偏好都不需要任何干预,在性偏好所涉及的所有人员都知情同意且有安全框架的前提下你完全可以享受它给你带来的快乐。
当你喜欢的性实践为你本人或周围的人带来痛苦时,可以考虑求助于性治疗。但要注意,性治疗很可能无法为你“直接移除”你的偏好,更多是侧重于评估偏好为生活带来的影响、帮助你理解你的偏好、改善强迫思维、行为控制、正念练习、协调个体与癖好之间的关系、降低耻感等。
有时,性偏好的起源与创伤或被压抑的自我需求有关,在针对这些方面的心理治疗后,偏好也有变化的可能。除此之外,若个体被阻塞的性探索被重新开启,偏好可能也会和进入咨询时不同。
但不论是哪种情况,变化是不能被预期或强制的,变化本身并不能是咨询目标。关于偏好的性治疗并没有一个通用的模板,需要咨询师与来访者依照情况制定计划。
最后,厌恶疗法等极端措施的使用在国际上始终存在争议,尤其是它可能造成永久性的创伤,因此多数治疗师都不会采取这个手段,我也建议希望接受这类疗法的来访者谨慎选择。
11
我怎么才能找到性治疗师?
其实你不一定需要找到专门的性治疗师去讨论性。国内目前还并没有针对性治疗的权威认证机构,你可以考虑求助于在性心理方面接受过系统培训的心理咨询师、夫妻/伴侣治疗师或执业医师。
尽量选择权威医院就职或咨询师平台认证的从业者,在开始咨询前做好功课,比如查看他们的执业与受训经历是否支持他们干预性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