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什么都提不起劲时,快速恢复能量的4件小事(能量高了人生就顺了)
作者:流泉细雨
编辑:一颗多肉、笛子
图源:网络、unsplash
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
每天都感觉很疲惫,提不起劲,有时即使休息了很久,依旧恢复不过来;
给自己定制了学习计划,结果很快就精力不济,坚持不下去;
外出社交时,能量很容易被消耗,回家后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要躺很久......
如果是这样,那么你可能是最近网上很火的“身弱之人”——
指的是身体虚弱、能量不足,很难在生活中保持精力充沛,一动就累,一应付人际关系就疲惫。
与“身强之人”对比,你会感觉缺失了许多竞争力,而产生深深的无力感。
但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身弱”不仅是身体素质的体现,更可能是在暗示你:
心理能量不足了。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首先提出了“心理能量”的概念,将其称呼为“力比多”(驱动力),荣格则将心理能量界定为在现实生活中,人的心灵动力。
学者塞耶(Thayer)提出的“能量模型”也表明:心理能量与身体感觉密切相关,体力充沛的人往往心理能量也很充沛。
能量充沛,生命力饱满,是多么令人羡慕的事。
但不用担心,“身弱”并不是天生的,只要觉察到背后的原因,利用好自身隐藏的一些优势,习得提升心理能量的方法,就能逆袭成为“身强之人”。
今天,壹心理就和大家一起聊聊:“身弱之人”,如何逆风翻盘?
01
“身弱之人”
缺精力,但不缺能力
朋友小敏被提拔为总助理后,每天要给老板做每日计划、安排行程,还要替老板写文件、做翻译,帮老板传达工作要求、业绩目标等各项内容。
一开始,她对新身份充满憧憬。
但是,同事们经常向小敏抱怨实际工作开展时的各项困难。这让小慧每天都感觉自己在做违背同事意愿的事,越发不爱与同事交流。
这段时间,小慧经常失眠,不停质疑自己成为总助理的决定。
从一开始干劲满满,到如今浑身疲惫,身体消瘦许多,人也无精打采的,做什么都没兴趣。
从小敏的故事可以看到,很多人不是一开始就能量匮乏的,TA们往往经历了这些困难:
1、容易受外界影响。
这类人在面对生活中的新挑战时,如社交、乔迁、转学、工作变动等,会比其他人更容易感到疲惫。
在面对人际方面的冲突,如负面评价时,也常因自我怀疑而消耗能量。
就像小敏与同事传达工作时听到的抱怨,有时候那些评价并不是冲她来的,但仍然会影响她的情绪,让她怀疑自己不适合做这个岗位,陷入严重的内耗中。
2、心理自愈过程缓慢。
当一个人心理能量匮乏时,遇到问题很难调动足够的内在资源去应对。
这其实与心理韧性不足、情绪调节缓慢有关。
比如遇到工作压力时,容易陷入消极的认知模式中,无法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导致进一步增加心理负担、消耗心理能量,阻碍自我修复。
于是下一次压力来临时,本就没有充分恢复的内心,更是雪上加霜。
3、面对挑战时容易退缩。
“畏难”情绪,很容易发生在能量不足的人身上。
因为难以承担试错成本、害怕失败而决策困难;
因为精力不够、恢复较慢而缺乏持续动力……
这些都会导致任务失败或者结果不尽人意,反过来加重沮丧、失望的感受。
02
“身弱之人”,需要拉自己一把
如果我们仅仅将心理能量匮乏理解为身体虚弱,那么我们可能会从“强身健体”的角度去考虑改善,这往往事与愿违。
朋友木木就是这样的情况,她尝试去健身改善自己疲惫无力的状态,结果发现越健身人越累,精力并没有很好地恢复,反而因为买了健身课不愿意去,陷入纠结内耗之中。
一方面责备自己浪费了花钱办的卡,一方面又实在没有足够的能量去健身。
而未能察觉到的心理能量匮乏,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一是容易沉浸在负面情绪中,增加心理问题风险。
由于缺乏有效的自我调节手段,当外界影响导致我们出现焦虑、抑郁状态时,我们很容易陷入心理困境无法自拔。
二是个人成长缓慢,难以破局。
由于做什么都难以长久,在别人看来是三分钟热度。
但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这其实很痛苦,想改变却很难。尤其是事业心比较强的人,更容易因现实困境而沮丧,最终焦虑地躺平。
三是导致社交退缩。
由于很少体会到人际关系带来的正面反馈,又反过来加剧社交退缩。
比如有不少朋友可能会这样:
好不容易放假,如果领导、亲戚临时组饭局,又难以拒绝,要给自己加油打气、做很久心理建设才能动身。饭局上看似没干什么,回到家就是精疲力竭,不想动弹。
“身弱之人”真的很需要重新养育自己一遍,好好体察自己、呵护自己、滋养自己。
03
“身弱”,可能是上天赐予你的礼物
想要改善“身弱”带来的影响,我们要先了解,心理能量匮乏背后的影响因素。
1、独特的先天气质。
有一类人是“先天高敏感型”的气质类型,TA们天生对一切外界和内在的变化有着强烈的感受。
研究表明:高敏感人群有着发达的神经系统,共情相关的脑区激活程度也明显高于其他人。
就像同一盘菜,口重的人吃起来觉得淡,口轻的人则感觉齁咸;
同一个故事,一般人看完的感觉是“嗯,挺感人的”,而高敏感人群已经跟着哭得稀里哗啦了。
2、严肃的家庭环境。
不少低能量的人,都有一个无法松弛的父亲或母亲,在家总是很苛刻,缺乏幽默感,动辄因为家人的一点小事没做好,就开始抱怨、讲道理。并且经常放大孩子的错处,喜欢说教。
这其实本就是父母缺乏能量、情绪不够稳定的体现。
从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心理能量匮乏、情绪自我调节困难也就不足为奇。
而这也会带来一些童年创伤,比如经常受到批评甚至体罚、被冤枉、兴趣爱好被打压等,或者经历较多的父母争吵与家庭矛盾带来的内心冲突。
如果这些创伤在成年后没有很好地修复,就容易让人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陷入负面情绪的旋涡,无法自拔。
3、社会比较带来的压力。
心理能量匮乏者在社会环境中体验到的压力,就像有人“鸡娃”一样,周围越卷,越停不下来。
在社会期待下,一个具有计划性、高效、思维能力强、精力充沛的人,通常更容易获得好的社会评价。
而我们缺乏这些核心竞争力,被别人卷着走,又累又无奈。
4、试错成本过高。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试错成本过高也是一个因素。
如果没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的正确赛道,跟着大家走一样的路,拿自己的短板去碰他人的长处,只会难以发挥自身优势,越走越迷茫。
但其实,还有一个最重要因素——“身弱之人”没有看到自身的独特性。
似乎在我们的观念中,有这样的体质是不妙的。
但“身弱之人”如果利用好自身优势,也能在特定领域获得成功。
优势一:高感受性,善于观察。
高敏感型的人,天生善于体察他人的情绪。
所以,这类人如果在与心理咨询、情感相关的行业中发展,既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和机会获得自我成长,又能发挥出共情的力量,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一举多得。
优势二:高创造力,富有艺术细胞。
这类人通常有享受独处的能力,喜爱阅读、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或者一些低能量的爱好。
不难想到,这样的人往往内心想法很富足,有着超强感受力。
如果静下心来沉淀,把自己丰富的内心转化为现实层面的创造,在文学艺术领域说不定会有所建树。
优势三:高直觉性,直觉功能强。
这类人更是天赋型选手,能够在有限的条件下快速推断出结果,甚至有着强烈的“第六感”,不论是对人还是对事,经常能快速洞见本质。
比如伟大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荣格等,直觉功能优于常人。
因此,如果这类选手在哲学、心理学等领域深入发展,往往能够如鱼得水。
04
“身弱之人”,如何破局?
那么,我们如何改善能量匮乏的情况,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呢?
1、培养松弛感。
生活中,你有没有过“有意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经历呢?
这正是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的印证。
该定律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不想做”或“过分想做好”,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
并且,任务越难,越要降低动机,才有助于发挥最佳水平。也就是说,找到适中的压力点,才能事半功倍。
尤其是在面对竞争时,“身弱”之人容易因为内耗,忘记了发挥自身优势。
比如我的邻居小颖在入职面试时,她有效利用思维导图,被选中做考研讲师。
但在职考核时,领导们全方位的点评让她很焦虑,不停向多位前辈学习经验来改变自己的讲解模式,反而把自己善用思维导图的优势忘了,导致考核失败。
而培养松弛感,可以让“身弱之人”遇事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评价,不要过度否定、反思自己,多从自己的感受出发。
2、做好课题分离。
课题分离是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的核心理论,意思是我们要学会分辨某种选择的结果最终由谁承担,妄加干涉他人的课题对双方都是不利的。
同事苏菲的朋友,因为几次考公务员上岸失败,经常向她倾诉自己的负面情绪,并且还老钻牛角尖:
“我非考公务员不可吗?如果活着不能做开心的事,那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一开始,苏菲还努力宽慰朋友,鼓励她做自己喜欢的事,可每次安慰完,朋友又继续准备考试。
时间久了,她感觉很无力、很苦恼,自己的能量也慢慢被对方耗尽,整个人变得很负能量。
后来,在与心理咨询师沟通后,她发现原来自己的那些无力与愤怒,都是来自朋友的情绪,而并非自己的问题,自己并不需要替朋友的状态承担责任。
察觉到这一点后,面对朋友的抱怨,她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朋友也意识到了问题的本质,情绪状态也有所改变。
所以,一定要学会避免过度参与他人的课题。
当你代入他人想要替其解决问题时,你是在消耗自己的能量去承担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
到这里,请把“不关我事”与“不关你事”默念三遍。
3、学习情绪调节的技巧。
一项发表在《Cell Reports》期刊的研究指出:技能的掌握是发生在休息中,而不是学习时。
“身弱”的我们,可能更需要充分的、有效的休息。
所以,不要对休息有负罪感。
如果休息时,你的脑海中不断闪现那些令你烦恼的事件,被杂念占据,那无疑会让休息失去意义。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有效的休息方式给自己充电,比如冥想和正念练习,这能帮助我们聚焦在当下,关注自己的感受,而不是飘到过去或者未来没发生的困扰中去。
休息时,我们也可以多接触大自然,坐在草地中、树荫旁、湖水边,彻底放空自己。
4、寻求外部支持系统。
身弱之人,可能靠自我调节会比较困难,这时可以寻找专业人士的帮助或人际支持。
一切发生在关系中的问题,都应当在关系当中被发现、被解决,也只有回到关系中,才能去改变。
我们不仅需要良性的人际关系反馈,更需要让自己在人际关系中更加稳定、有力量。
因此,我们可以选择心理咨询、个人成长体验营、亲子关系训练营、团体沙龙等。
给自己一定的时间慢慢找寻,帮助自己疏通、修复,逐渐获得力量。
05
写在最后
想起之前很火的一句话:
“永远没有正确的选择,只有让选择变得正确。”
“身弱之人”,不妨大胆一点,去改变、去尝试、去体验。
勇敢跟过去告别的人,会被奖励一个新的开始。
世界和我爱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