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年轻人正在用抽象文化解压生活
作者:Mindfront
来源:微信公众号:曼朗mindfront(ID:mindfront)
写在前面:
以前提到抽象,你的脑海里浮现的是不是那些让人难以理解的艺术作品?
几笔乱涂的色块、莫名其妙的雕塑,或者意识流电影里的迷幻情节让人一头雾水。
而如今,抽象早已从艺术馆的高墙里跳脱出来。在小红书官方发布的年度关键词中,“抽象”稳居C位。
原来无厘头的表情包和毫无逻辑的梗文化早已构成了年轻人集体狂欢的语言密码。
01
一场属于全民的网络狂欢
2024年,全网正式迈入了抽象世界。
抽象的潮流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席卷了每个人的生活。无论是在社交媒体上的轻松调侃,还是在日常对话中的机智回应,抽象的表达方式已经成为了我们沟通的新语言。
面对不想继续的微信聊天,选择“有事先坐飞机走”的方式幽默结尾;当刷到古早味道的视频,评论“这视频小时候抱过我”;想到新款的iPhone16,再看看卡里的余额,表示“真的不喜欢,苹果就是苹果,苹果石榴,违背了我喜欢苹果的初衷”......
上一秒朋友还在向我展示她手指的伤口,下一秒我就接上了“这一刀是拼多多砍的”。
观察以上的“抽象”对话,不难了解所谓的“搞抽象”。
其核心有两点:一是一本正经胡说八道,即所谓的废话文学;二是“抖机灵”,即通过援引当下某些娱乐热点或娱乐事件,利用词语本身的多义性以及表达的含混性,而产生一个出人意料但又似乎在情理之内的答案[1]。
除此之外,我们也会发现“抽象”或“搞抽象”也不仅仅只发生在对话中,伴随着它含义的扩散和丰富,它也逐渐成为一个形容词,即对某些行为、说话和表现不按套路出牌,不遵循普通的习惯或规范,从而破坏了预期结果的批评与讽刺。
简单来说,玩抽象的范围不限于语言,一切不循规蹈矩的行为都可以涵盖进去。
不仅是我们这些网友热衷于各种抽象操作,就连明星们也纷纷加入了这场荒诞的狂欢。
向佐,一个试图以武术硬汉形象深入人心的二代,却意外成为了全网的“抽象行为专家”。
无论刷哪个社交平台,你总能看到网友模仿他摸鼻梁的手势,甚至有人通过这个手势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向左向右式幽默”。
但向佐的抽象之路远不止于此。他突破了自己原有的硬汉形象,穿上了妻子郭碧婷的衣服,从“武术硬汉”到“向朵花”,他不再满足于传统男性形象的束缚。
尤其是在穿着向太的睡袍走红毯后,他更是大胆挑战传统性别角色,直播中尝试女装、化浓妆,毫不在意自嘲。有人说他这是为了流量,也有人说这是他天性的释放。
不论外界如何质疑,他始终笑着回应:“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他的搞怪行为,正符合抽象文化的精神——它不需要理解,只要带来一份难以言喻的乐趣。
说到明星搞抽象,就不得不提到杨幂。
她的代言广告几乎总能引爆全网,不仅因为广告本身,更多是因为她的“抽象圣体”,玩起节目效果总是那么轻松自如。
从溜溜梅版“你没事吧”到华为手机版“三折叠,怎么折,都有面”,这些广告语一旦经过杨幂演绎,就迅速成为网络热梗,还引发了全民模仿秀,广告变段子,热度爆棚。
在前几天的某红毯走秀中,她更是当着郭碧婷的面摆起了经典的“向佐戳鼻梁”手势,让网友直呼大胆。
可以说,在这个互联网化的时代,抽象已经成为了一种流量密码,素人网红乃至艺人都前仆后继得开启了他们的“行为艺术”之旅。
从向佐的手势,到杨幂的洗脑广告,抽象文化正以其独特的方式,重新定义当代年轻人对表达的理解。
02
一半搞笑,一半治愈
抽象文化可能是年轻人用来反击生活的方式之一。
试想一下,当代年轻人的压力有多大?
高房租、低薪水、职场内卷以及生活中那些突如其来的意外,都让人喘不过气。日复一日地被负面信息淹没,这种不敢表达的沉默成为了当代年轻人的最大公约数。
在高压与内卷并存的时代,年轻人需要一条安全的情绪宣泄出口。
这种出口不能是大吵大闹,也不能是完全崩溃,毕竟班还要上,书还要读,脸还要见人。
而搞抽象,这种既安全又解压的表达方式,正好为他们提供了这种机会——通过一个“梗”,他们能轻松地释放内心的情绪。
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抽象体现的幽默感其实是一种强大的情绪调节工具[2]。
面对压力和负面情绪时,这种幽默能够让人从困境中跳脱出来,以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从而减轻心理负担。
比如,当你被繁重的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时,不需要一场对抗,也不需要长篇抱怨,只需要在微信上回个“收到”。领导看到会觉得你认真负责,而你心里却暗自吐槽:“刚弹了你脑门。”
这样的小幽默不仅帮你悄然释放了内心的不满,还避免了直接冲突。甚至于,就算领导真的看出点“苗头”,也无从责备。谁会想到,这一看似简单的回复背后,隐藏着你对压迫性的工作环境一次隐秘又得体的抗议呢?
面对生活的不公,用一句“老天爷你赏我的饭怎么是黄磊做的?”来轻松耍宝。每一次对荒诞现实的抽象解读,都是一次独属“我”的微型舞台。这个舞台没有规则束缚,只有个性与创造力的自由流动。
这正是抽象文化的迷人之处。它通过调侃的方式,悄然抵抗那些看似不可改变的社会规则。年轻人不需要再去听那些“你要冷静、成熟”的教条,也不必被“正能量”鸡汤捆绑。
他们通过无厘头的幽默,挑战了那些常规期待,并在日常的荒诞中说出了自己内心的“不”。
在这份真实与幽默的交织中,青年人重新定义了表达自我的方式。这样的表达不仅让年轻人感到舒适,也为他们构建了一种新的自我保护机制。
更重要的是,抽象文化并不孤立存在,它为年轻人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归属感。
在虚拟的社交空间中,没有复杂的规则,也没有固定的逻辑,只需要甩出一个“梗”,你就能轻松融入这个共享的狂欢派对。当你刷到一个抽象贴,笑到捧腹,你打开评论区,发现无数与自己心境契合的回复。那一刻,你就会觉得自己并不孤单。
只要一个抽象梗,就能与陌生人瞬间产生连接,哪怕只是小小的共鸣,都足以让你感受到被看见、被治愈。
或许,这就是抽象文化的魅力所在。
03
生活不止抽象
在日常生活的重压下,我们往往陷入紧绷的状态,习惯用理性和逻辑来应对一切问题。这种方式虽然直击矛盾,但也让人身心疲惫。
抽象文化的存在就是提醒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并不总是需要通过较劲来解决。或许无法改变生活的本质,但幽默与抽象能在无形中创造一个可以喘息的空间。
所以抽象文化至于当代年轻人的意义,可能在于提供了一种松弛生活的态度:在压力面前找到一份从容。
搞抽象固然欢乐,成为我们应对压力的一种“临时救援”,为心情带来短暂的舒缓。但人内心更深处的平静,却需要更多元、深度的情绪调节方式来支持。
真正的情绪调节需要更加根本、可持续的方式。
比如,走出房间,去外面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亲近大自然的力量无可替代。散步、跑步,或者仅仅是在公园里静静地待上一会儿,都是一种有效的放松方式。离开社交媒体和信息流的无休止轰炸,能够让我们暂时远离那些令人焦虑的声音和画面,减轻内心的压力。
当我们给自己时间和空间,远离数字世界,情绪便能自然得到缓解。研究表明,自然环境能够有效减轻焦虑和压力,促进心理恢复。
如果条件允许,旅行也是一个极为有效的情绪调节方式。它不仅让我们逃离日常生活的束缚,还能帮助我们以全新的视角看待世界,重新审视自我。
心理学中有一种“心理距离”概念,指的是身临其境时我们对问题的看法往往局限,而一旦跳出日常环境,回顾同样的问题时,我们的思维会更加宽广和清晰。旅行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让我们整理心情,甚至重新定义生活的意义。
而对于不想远行的人来说,与朋友的面对面聚会,也是情绪调节的好方式。与人交流的温暖和理解,比任何文字更具力量。无论是共享一杯咖啡,还是共度一顿晚餐,甚至只是聊聊生活中的小困扰,都会让我们感受到陪伴与理解的力量。
如果你更倾向于慢节奏的放松,独处同样是一个有效的情绪出口。放下手机,远离外界的干扰,给自己一点私密的时光。
阅读一本好书、观看一部电影、聆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或者做一些简单的冥想,都能帮助我们释放压力,恢复内心的平静。
总之,无论是搞抽象带来的片刻轻松,还是通过亲近自然、踏上旅途、与友相聚或者享受独处等方式实现的深度舒缓,都是我们在生活中应对压力、追寻内心宁静的有效途径。
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人生中丰富多样的情绪调节策略,让我们得以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平衡与坚韧。
我们应当明白,生活中的压力不可避免,但我们面对压力的态度和选择却决定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灵的自由度。
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适合自己的解压方式,不仅仅是为了当下的片刻安宁,更是为了培养我们内心的强大力量,使我们能够以更加从容、坚定和积极的姿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与机遇。
References:
重木. (2024年10月17日). 搞抽象,为何成为了一场狂欢?新京报书评周刊. 取自 https://mp.weixin.qq.com/s/DI4tpizRu8LGh-PQPM6mPA
Martin, R. A., & Lefcourt, H. M. (1983). Sense of humor as a moderator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stress and mood.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5(6), 1313–1324
作者简介:Mindfront,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曼朗mindfront(ID:mindfront),曼朗医疗(mindfront)是绿叶医疗集团旗下专注精神心理健康的服务品牌,依托绿叶医疗在澳拥有的18家精神心理专科机构的临床服务产品和运营体系,目前在国内核心城市开设了7家心理医疗机构,打造适合中国人群的个性化精神心理整合循证治疗体系。
互动时间
2024年,你又在用什么抽象的方式来对抗生活的压力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