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型人格障碍(HPD)|“比被人议论更糟糕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没人议论”
表演型人格障碍(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简称HPD)指过分戏剧化的自我表现以及寻求别人注意的模式。
此种人格障碍以人格的过分感情化及以夸张言行吸引注意力及人格不成熟为主要特征。根据国外报道,表演型人格障碍在成人人群中的患病率为2.2%,且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两倍。
他/她们将世界当作剧场,
时刻沉迷于自己的“剧本”中
表演型人格障碍又称“癔症型人格障碍”,癔症(歇斯底里)的英文是hysteria,源自希腊语hystero,意思是子宫。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时期,医生们发现,诸如分离性遗忘、突发暴躁、假性痴呆、痉挛抽搐、沉溺幻想等现象大多发生在女性身上。那时的医生认为,这些行为特征和“子宫的游离”有关。
19世纪80年代,医生们认为女性的癔症“纯属装病”,甚至会将她们逐出诊室。于是弗洛伊德开始尝试理解她们的痛苦,对癔症进行研究,由此开创了“精神分析”这个心理学派。
进入20世纪,“歇斯底里”这个概念被女权主义者所抵制。到了1980年,hysteria最终被希腊语histrio取代,其含义是“演戏”,最终以“表演型人格”代替了“癔症”。
01
HPD的12种典型行为特征
1. 过分情绪化:情绪波动较大,喜怒哀乐变化无常,往往表现得非常夸张。
2. 追求关注:总是渴望成为他人注意的中心,可能会通过戏剧性的行为或言语来吸引他人的注意。
3. 言语夸张:说话时常常夸大其词,使用戏剧化的语言,甚至可能掺杂幻想的情节。
4. 情感肤浅:情感体验通常比较肤浅,缺乏深度,他人可能会觉得其情感不够真实。
5. 暗示性高:容易受到他人意见或情绪的影响,缺乏独立判断。
6. 自我中心: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太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7. 不稳定的人际关系:虽然喜欢社交,但很难与他人建立长期稳定的亲密关系。
8. 过分关注外表:可能会过分注重自己的穿着打扮,以吸引他人的注意。
9. 情绪易受伤害:对批评和拒绝非常敏感,容易感到受伤或生气。
10. 寻求刺激:喜欢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寻求刺激和兴奋感。
11. 戏剧化行为:在公共场合可能会有戏剧化的行为,比如情绪爆发、突然哭泣或大笑。
12. 喜欢幻想:可能会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对外界的现实反应不足。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行为模式必须持续存在于个体的人际交往和日常生活中,且对其社会、职业或其他重要领域的功能造成显著影响,才能被诊断为表演型人格障碍。
02
HPD可能形成的影响因素
1. 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遗传可能在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形成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类似的人格障碍,那么个体发展成表演型人格障碍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2. 早期生活经历:
缺乏关爱和期望: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注和期望,可能导致个体为了获得关注而表现出夸张的行为。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女孩容易发展出表演型人格。
忽视和冷落:在童年时期被忽视或感受到冷落,可能使个体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从而寻求通过戏剧化的行为来获得他人的注意。
过度保护或溺爱:在过度保护或溺爱的环境中成长的个体,可能习惯于通过夸张的行为来获得关注和满足。
3. 心理发展:
俄狄浦斯期冲突:精神分析理论认为,3〜6岁期间,孩子会进入性心理发展的第三阶段的性器期。
简单来说,这个时期的男孩会出现恋母情结,并且对父亲产生嫉妒心理;女孩则会产生恋父倾向,并且对母亲产生嫉妒心理。顺利度过俄狄浦斯期的孩子,能够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和其他异性建立亲密关系。如果这个时期孩子对父母的依赖之情最终没有得到升华,那么也会催化出孩子的表演型人格。
自我认同的困难:个体在建立自我认同时遇到困难,可能通过夸张的行为来探索和确认自己的身份。
4. 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环境也可能对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形成产生影响。在某些文化中,外向、戏剧化的行为可能被鼓励或视为正面的特质。
5. 个体特质:
个体的性格特质,如高暗示性、情绪波动等,也可能与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形成有关。
*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形成通常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单一因素所能决定的。在诊断和治疗时,通常需要考虑个体的整体生活背景和心理状态。
03
HPD行为的目的是什么?
根据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心理理论,个体行为背后的目的往往是追求社会利益和归属感。以下是运用阿德勒理论来解释表演型人格障碍行为的六种可能目的:
以下是HPD可能产生行为的目的:
1. 寻求关注:个体可能通过夸张的情感表达和戏剧化的行为来吸引他人的注意,以满足他们对关注和赞赏的渴望。
2. 获得权力:通过操控情感和制造戏剧性场面,他们可能会试图控制他人,从而在人际关系中获得一种权力感。
3. 避免失败:通过夸大自己的能力和成就来避免面对失败和不足,从而保护自己的自尊。
4. 逃避责任:利用情感波动和戏剧化的行为来逃避责任和挑战,让他人觉得他们无法承担这些责任。
5. 寻求支持和安全感:表现出弱点和需要帮助,来获得他人的同情和支持,从而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
6. 维持独特性:他们可能会通过不断的戏剧化行为来维持自己的独特性和与众不同,以此来获得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
这些目的并不是意识层面的,而是个体无意识中追求社会利益和归属感的表现。表演型人格障碍的个体可能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行为是为了达到这些目的,但这些行为模式往往是他们为了适应环境和满足内心需求而发展出来的。
NPD(自恋型人格障碍)与HPD两种人格的某些特征有交叉重叠的部分——渴望获得别人的关注、赞赏、肯定和支持。表演型人格与自恋型人格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的情况也很普遍。不同的是,自恋型人格者寻求的是优越感,表演型人格者追求的是关注度。
04
如何与HPD相处?
与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相处可能会充满挑战,以下是一些建议:
1.设定边界:在愿意给予他们表现的空间的同时,也要明确界限。告诉他们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让你感觉不舒服的。避免过度参与到他们的戏剧化情绪中。
2.心态建设:应对其戏剧化的行为,可保持一颗中正之心。当他们在情感表达上显得夸张时,理解这并非蓄意而为,而是他们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不过度评价也别过度参与。
3.保持冷静:不要被他们的行为所迷惑,保持自己的独立判断,同时尊重他们的人格特点。
4.避免激烈冲突:与表演型人格障碍者发生激烈争执,往往会适得其反。在交流时,尽量保持冷静,不用激烈的语言回应。
5.理解与接纳:面对他们的表演行为,不要试图去改变他们。理解他们的行为出于对关注的渴望,给予适当的包容。
6.寻求专业帮助:如果他们的行为对你的生活造成了影响,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