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如何逃出重复失败的怪圈?
作者:
来源:微信公众号:争渡心理咨询(ID:zhengduxinli)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
习得性无助行为,是指一个人经历了「连续性」的失败和挫折后,在面对后续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深刻感受到的无能为力、无法逃脱或无法改变现状的心理状态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01
这种状态的成因是从何而来?
这种状态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个体经历中的反复挫败逐渐“学习”而来。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挫败不一定就是事实层面的挫败,也有可能是长期遭遇他人的贬低、打压和控制导致的。
而且大多数的情况,可以追溯到原生家庭父母的教育方式。
举个例子:有一对「控制欲超强」的父母,养育出了一个「习得性无助」的孩子。
这里首先我们了解这对父母控制孩子背后的原因:被控制的孩子,都逃不过父母的情感勒索。
情感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
情感勒索指的是有些时候我们为了维系与重要的人的关系,为了不想要自己被贬低、为了降低焦虑,会重复被迫去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尤其是亲子之间的情感勒索,常常以爱之名,很难被察觉.即使被察觉,也会被多年互动习惯产生的内疚、愧疚、自责等痛苦压倒,不知不觉又回到“被控制”的旧模式。
情感勒索涉及六个重要特征:
勒索者提出“要求”(demand);
被勒索者想要“抵抗”(resistance);
勒索者让被勒索者感到“压力”(pressure);
如果被勒索者没有接受,或者反驳,勒索者持续“威胁”(threat),例如用金钱、关系的破裂等等让被勒索者不得不就范;
被勒索者“顺从”(compliance),于是看起来双方的焦虑好像解决了,但其实是被勒索者“被摸头了”;
勒索者食髓知味,于是下一次又“旧事重演”(repetition);
在亲子关系的“情感勒索”中,父母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互动模式,他们知道自己怎么的方法可以让子女“乖乖就范”。
控制型的父母本身很难去共情子女的需求,所以大概率不能指望父母自己的“觉醒”,主动放弃控制。
对于长期陷入“情感勒索”的人来说,就很容易形成“习得性无助”的模式。
回到家庭关系中,也就是认为无论自己尝试什么,都会导致不好的结果,不如索性听从对方(父母)。
看到这里,不知道你是否已经形容了习得性无助?这在很多问题中也有所体现,举个例子:
如果我足够优秀,在外漂泊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他们也就无话可说,不然只有在他们眼皮底下晃荡,他们才安心。偏偏以我的能力,只能找到一份很一般的工作,只能依靠考试来获取他们心目中的好工作了。
很多被勒索者的认知中,似乎只有“足够优秀”,才能“不听父母的话”。
但实际上,无论何时你都可以坚持自己的需求,这与你优不优秀,并无关系。你不需要功成名就,不需要找到父母眼中的好工作,你需要的只是,过好自己的人生。
但,过好自己的人生,确实需要承担责任和代价。代价就是,有可能你自己的选择,真的“看起来”比不上父母提供的“稳定工作”。
这也是许多被困于原生家庭中的成年人,很难继续完成独立的重要一步,因为他们无法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
而被父母控制,虽然痛苦,但也能带来安全。也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所以,也请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罪于原生家庭,而忽视了自我审视和放弃寻求改变的可能。
02
习得性无助的影响有多大?
当一个人反复经历无法控制的消极事件或持续的失败结果,并错误地将这些不可控因素归咎于自己内在的、稳定的特质,如智力不足、能力不足时,一种广泛扩散的、深刻的无助感和抑郁情绪便会悄然滋生。
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个体往往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严重的质疑,自我效能感大幅下降,自信心遭受重创。
可能开始避免尝试新任务,即使这些任务可能带来成功的机会,因为内心的恐惧和先前的失败经验让他们相信努力是徒劳的。
这种自我设限不仅限制了个人潜力的发挥,还可能导致学习动机降至最低点,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避免挑战
↓
缺乏成功体验
↓
进一步确认自己的无能
↓
更加消极被动
03
如何避免在面对重复失败后陷入这种状态?
1、调整归因方式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自己的归因方式对于心理状态的影响。当我们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且不可控的因素(如能力、智力)时,我们更容易感到无助。
要调整这种归因方式,学会将失败看作是由外部、不稳定且可控的因素(如努力程度、策略选择)导致的。
这样我们就能更积极地面对失败,从中汲取教训,并寻找改进的方法。
2、设定合理的期望与目标
设定合理的期望与目标这包括建立合适的自我评价体系,避免对自己进行过于苛刻的评价;
适当降低自我期望值,尤其是在面临重大挫折时,从小事做起,逐步积累成功经验;
以及专注于自己的进步和成长,而不是过度与他人比较。
3、增强自我效能感
体验成功:通过完成一些简单且能够成功完成的任务,逐步积累成功经验。
积极反馈:在完成任务后,给自己积极地反馈和鼓励,强化成功体验。
正面思维:用积极、乐观的角度看待问题,将失败视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4、培养积极心态
接受失败是培养积极心态的关键之一,认识到失败是生活的一部分,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而在你遇到挫折时,也可以向朋友、家人或专业人士倾诉,寻求情感支持和建议。
除此以外,你还可以加入一些面对类似挑战的互助小组,从中获得情感共鸣和实用建议。
5、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习得性无助状态持续存在且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我们可以考虑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他们可以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失败和挫折。
其中,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并挑战那些消极的、无助的信念。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运用这种方法:识别消极思维、重建认知结构和练习放松技巧。
这一次,请让我们一起抛弃「失败羞耻」,享受一场兴致勃勃的失败,找到那个最有「失败精神」的人,并颁发属于 TA 们的奖杯。
-END-
作者简介: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争渡心理咨询(ID:zhengduxinli),提供线上/线下心理咨询服务,线下门店:广州心理咨询、深圳心理咨询、东莞心理咨询。
原作者名: 争渡心理咨询
转载来源: 微信公众号:争渡心理咨询(ID:zhengduxinli)
转载原标题: 什么是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如何逃出重复失败的怪圈?
授权说明: 口头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