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自救计划:你是否经常对自己的判断过于自信?
作者:YWhy
播音:艺儿
排版:嘉璇
来源:微信公众号:白岛岩心(ID:whiteisland_2017)
韭菜为什么最爱梭哈?
本期岩读给大家讲述的是投资行为中常见的心理偏差——过度自信。
01
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证研究发现,人们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概率,把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低估运气、机遇和外部力量在其中的作用。这种心理特征被称为“过度自信”(over confidence)。
心理学家曾经向司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自己是个好司机吗?相对道路上的其他司机,你的驾驶技术是在平均水平之上、处于平均水平,还是在平均水平之下?在对该问题做出的回答中,有65%~ 80%的司机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高于平均水平,而事实上在所有司机中只有一半的人有这个能力。所以,大部分司机对他们的技术过度自信了。
过度自信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偏差,在决策任务很有挑战时会更加显著,当个人的信息反馈被延迟或者还未决定时,个人更倾向于过度自信。过度自信通常有两种形式:
第一,对可能性的估计缺乏准确性的认知,例如,认为肯定会发生的事可能只有80%的概率会发生,而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却有20%的概率会发生。
第二,对数量估计的置信区间太狭窄了。
过度自信对投资者正确处理信息有直接或间接两种影响:
直接的影响是使投资者将会过分依赖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而轻视公司会计报表的信息;
间接影响是使投资者在过滤各种信息时,会注重那些能够增强自信心的信息,而忽视那些损害自信心的信息。例如,很多投资者不愿意卖出已经发生亏损的股票,卖出的话等于承认自己决策失误,并伤害自己的自信心。
投资者对他们的交易水平常常是过度自信的。Odean (1998)对美国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进行研究发现,他们并不是因为流动性需求、税负上的考虑而重新调整投资组合,或为了将资金移至低风险的资产而卖出某种股票,而是自信地认为应该获利了结了,继续持有这些股票将降低未来报酬率。
研究证明,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倾向于过度频繁的交易,即存在“过度交易”( trade too much)的现象,而过度交易反而降低了投资收益率。也就是说,在频繁的买进和卖出交易中,相对于那些被出售的股票,被继续持有的股票的未来报酬反而比较低,这种“处置效应”现象被认为是过度自信的证据。
研究同时还发现,个人投资者会在卖出股票之后很快又买进另一种股票,然而交易的结果是,平均而言,即使扣除交易成本,个人投资者卖出的股票也比他们买进的股票表现得更好,这进一步证明了投资者对自己的交易水平过度自信。
股票市场的繁荣往往会助长人们的过度自信,令人们认为自己是很精明的。盛极一时的网络热潮体现出了人们的过度自信。“骄傲”常常在人们的投资行为中起主导作用,并在其获得一连串成功后加剧他们的自信。过长的牛市可能会引起“赌场资金效应”,即投资者在获得高收益时会产生不断提高读赌注的愿望,因为:
一是,获得收益的投资者在决策中会倾向于更加过度自信;
二是,获得收益的投资者在损失时痛苦较小,因为通过赌博获得的收益本来就来自于赌场,如果在接下来的赌博中输了,投资者心里会认为这些钱本来就不属于他,因而痛苦比较小,而且痛苦也容易被已获得的收益所带来的愉悦感所缓冲;
三是,投资者在实现了收益后,有更多的资金进行更大的投资活动,从而变得不再回避风险。在投资中很快获利的投资者更容易出现过度自信的心理,而遭受过损失的投资者对额外的失败会更加害怕,或者当市场处于下跌趋势导致损失增加时,人们会变得越发保守。过度自信可以解释处在跌势中的股票市场和封闭式基金在1月得到反弹的现象,当人们进人新的一年,他们会感到自己面前还有满满的12个月,如果在此时赌上一把,即使是输了,也还有足够的时间赢回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自信会逐渐减少。
02
过度自信与“自我归因”(selftribuion)息息相关,即人们倾向于将好的结果归结于其个人能力而将坏的结果归结于外部环境。自我归因助长了人们的过度自信而不能准确地自我评估。与期望相比,过度自信可能会因为不切实际的预期而导致行为的失败。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理性的学习可能消除过度自信,因为通过学习和自我提高可以改善自我归因倾向。
过度自信也会导致“事后聪明偏差”(hindsight bias),即把已经发生的事情视为相对必然和明显的,而没有意识到对结果的回顾会影响人们的判断,使他们认为事件使很容易预测的。
例如,在实验中,当被试知道了实验的结果,他们倾向于认为这些结果是已经完全被预测到了的。对一场金融危机的调查说明了事后聪明偏差的存在:
在1987年10月19日美国出现“黑色星期一”之后,希勒做过一个问卷调查,其中的一个问题使:“你当天就知道市场会在什么时候发生反弹吗?”在没有参与交易的人中,有29.2%的个人和28%的机构的答案是“知道”,在参与交易的个人和机构中,也有近一半的人的答案是“知道”何时反弹。令人吃惊的是,这个回答与当天出现的极度恐慌的事实完全不同。而且,股指能在下跌后迅速反弹,至少对大多数人而言简直是奇迹。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希勒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如果回答知道的话,你是如何估计什么时候会发生反弹的呢?”多数人的回答是“直觉”“内心想法”“历史证据和常识”,或者是“股市心理学”,即使是机构投资者也不例外,很少有投资者能提出具体的依据或明确的理论,如美联储可能的干预等。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事后聪明偏差使投资者不重视对自己行为的反省,忽视对市场趋势的预测,增加了投资行为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