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的精神动力学解释
在我的咨询经历中拖延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议题。来访会反反复复讲述拖延给自己带来的困难,但是无力做出任何改变。
后面会发现拖延看似是问题的原因,其实也只是防御背后真正原因的“替罪羊”或者说是保护伞。跟拖延工作其实是要跟背后的“大boss”工作,这时才是真正解决拖延问题的开始。
那么拖延背后的“大boss”可能有哪些呢?
01
心理防御机制
1、逃避现实与焦虑
拖延可能是一种逃避现实压力和焦虑的方式。当面临一项困难或不愉快的任务时,人们可能会感到焦虑和不安。为了避免这种不舒服的情绪体验,个体选择拖延,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更轻松或愉快的事情上。
例如,你需要准备一场重要的考试,但对考试结果的担忧和对学习过程的压力让你感到焦虑。于是,你选择刷手机、看电视等方式来逃避学习,拖延考试的准备。
这种逃避行为在短期内可以缓解焦虑,但长期来看,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焦虑也会不断积累。
2、抵抗权威与控制
在某些情况下,拖延可能是对权威或者有相应特质的人的一种抵抗。如果任务是由他人指派的,尤其是当个体感到被强制或控制时,拖延可能是一种表达反抗的方式。
比如,上级领导布置了一项任务,你觉得领导的要求不合理或者过于苛刻,于是通过拖延来表达隐性攻击。
此外,拖延也可以是个体试图重新获得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感。当人们感到自己的生活被外部压力和要求所左右时,拖延可以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掌控自己的时间和行动。
02
潜意识动机
1、完美主义倾向
一些完美主义者容易拖延,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担心自己无法达到完美的标准。他们可能会在任务开始前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准备和计划,或者在任务进行过程中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导致拖延。
例如,一位作家在开始写作一部小说之前,可能会花费很长时间收集资料、构思情节,但却迟迟无法动笔,因为他们担心自己写出来的作品不够完美。
从潜意识层面来看,完美主义者可能害怕失败和批评,因此通过拖延来避免面对可能的不完美结果。
2、潜在的获益
拖延行为有时可能会带来一些潜在的获益,这些获益在潜意识中影响着个体的行为。
例如,拖延可能会引起他人的关注和关心,或者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比如,一个学生拖延完成作业,可能会引起老师和家长的关注,从而获得额外的帮助和支持。
此外,拖延也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如果个体认为完成任务会带来负面的后果,他们可能会选择拖延,以避免面对这些后果。例如,一个人害怕在工作中犯错被批评,于是拖延工作进度,以减少犯错的机会。
03
童年经历的影响
1、早期的亲子关系
童年时期与父母的关系可能会影响个体的拖延行为。如果父母对孩子过于严格、控制或者批评,孩子可能会形成一种反抗的心理模式,在长大后表现为拖延。
例如,父母总是对孩子的成绩要求很高,一旦孩子没有达到要求就会严厉批评。孩子可能会通过拖延学习任务来表达对父母的反抗。
长大后即使已经不再面临这些要求了,但我们依然可能按照这些要求要求自己,一旦受挫或感受到相应的威胁就可能采用拖延的来保护自己。
这种情况下,拖延其实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因为拖延帮我们建立了一个封闭安全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面,我们可以暂时回避威胁(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主观的),疗愈自己,守护自体的完整性。
另一方面,如果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保护,孩子可能会缺乏自律和责任感,容易养成拖延的习惯。
例如,父母总是为孩子包办一切,孩子没有机会学会自己管理时间和完成任务,长大后就可能出现拖延问题。
2、成长过程中的挫折经历
成长过程中的挫折经历也可能导致拖延。如果个体在过去的经历中遭遇过失败、批评或者挫折,他们可能会对类似的任务产生恐惧和不安,从而选择拖延。
例如,一个人曾经在一次重要的演讲中表现不佳,受到了他人的嘲笑和批评。从此以后,他对演讲任务产生了恐惧,每次接到演讲任务都会拖延,直到最后一刻才不得不去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