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能看完的小说,我脑补出了一万种结局 | 蔡格尼克效应
作者:Pomato
编辑:伍圩
美编:Zene
来源:微信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
你是否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
某乎首页上,一篇小说精彩的开头吸引你点了进去。其中交错复杂的矛盾很快激发了你强烈的好奇心,使你不知不觉地加快了手指滑动的频率。
可正当情节即将进入高潮时,却看见——
(心跳骤停.jpg)
你选择左滑退出,却发现心里总是痒痒的——
为什么忘不了这篇小说啊!好想把它看完啊!!
主角团的矛盾最后解开了吗?真相什么时候大白?感情线的结局是好的吗?剧情有没有可能是这样发展的(此处省略一万字脑补)?或者是那样……?
为什么戛然而止的文章会让人这样抓心挠肝地难受?
01
突如其来的终止让人猝不及防
其实这就是蔡格尼克效应(Zeigarnik effect)带来的影响。
蔡格尼克效应指的是,当人们专注于某项任务时,若突然被打断工作,则会表现出强烈的意愿想要继续完成任务。
//1.记忆“时好时坏”的服务员
心理学家Kurt Lewin在餐馆和朋友们聚餐时发现,尽管他们已经点完单很久了,结账时服务员却依然清晰地记得他们都点过什么菜;可结完账后没多久,Lewin再次询问服务员,却发现他已经完全不记得账单了[1]。
这件事引起了她的学生Bluma Zeigarnik的注意。
对于未完成事件和对于已完成事件之间,人们的记忆是否存在着显著差异呢?
因此,她做了一系列的实验来验证这个假设。
她先是给参与者布置了一系列的小任务,诸如制作硬纸板、猜谜等等。
当参与者完成一半任务之后,研究者会突然打断他们的工作(专挑参与者最为专注的时候),让其转而进行其他任务。
在实验结束后,研究者会让参与者尽可能回忆自己做过的任务,并统计其中已完成和未完成任务的数量。
结果发现,参与者回忆起的未完成任务数量在统计学上的平均值来计算达到了已完成任务的1.9倍!在个别参与者身上,这个比例甚至达到了5倍。并且,许多参与者在被打断时表现出了较为强烈的情绪反应,执着地想要把任务继续做完[2]。后来的学者便将这种现象称为蔡格尼克效应。
因此,当我们沉浸于小说世界中时,外界强迫中断会让我们更加想要读完小说,想知道小说的结局,因此甚至会开始脑补后续剧情。
这种脑补将会持续一段时间才慢慢褪去,甚至在你接着做其他事情的时候还继续干扰着你的注意。
//2.心理张力的存储与释放
Zeigarnik用“心理张力”(psychological tension)的概念来解释这一现象。心理张力是存在于我们内心的一种能量,比如我们所产生的需求,它如弓弦紧绷,促使我们行动起来。而我们就像架在弓弦上的箭,在心理张力的驱使下奔向目标。而当行为被完成后,张力便会得到释放[3],就像弓弦松了下来。
研究者认为,正是因为任务被突然打断,因需求而产生的心理张力没能完全得到释放,残余的力量使我们不愿停下,进而占据了我们的记忆[2]。
当有趣的小说吸引了我们的注意时,通过阅读小说满足好奇心的需要就产生了。我们储满了心理张力,正蓄势待发之时却陡然被打断,残留的张力无法被释放。因此在回忆任务时,剩余的张力系统对我们回想未完成的任务起了帮助,使我们的记忆更深刻。
02
什么会影响蔡格尼克效应的强度?
//1.差一点,却难忘“亿点”
回忆一下,只差一步就做出来的题,是否让你懊恼许久?只差一点儿就播完的歌,是不是更想把它听完?
早在Zeigarnik的研究中,实验结果就显示,那些在最后关头被打断的任务被回忆起的程度更高;近几年的另一项研究也发现,中断时剩余的任务越少,参与者继续完成任务的动机就越强[4]。换言之,“只差一点儿了”往往会使人对未能完成的事件留下更深的执念。
//2.假如制定了计划
如果提前让参与者描述自己在未来几天内需要完成的重要事情,所带来的蔡格尼克效应会使得他们在当前任务中的专注程度明显下降。
但如果在参与者描述完未完成的事情后要求他们详细说明他们将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完成它,以及有多大的期望顺利完成它,则会使得他们在当前任务中走神的次数显著减少[5]。
想象一下,假如下周有一场非常重要的考试,此时你需要专注地复习,却由于担忧而总是分神去想象考试那天的情景;又或者在工作时总是回想起没有做完的琐事、没追完的剧……此时就可以通过为待办事项制定计划来摆脱蔡格尼克效应的不利影响。如前文所说,计划好“将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完成这项任务”,这能帮助减少我们分神的次数,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此外,也可以在开始工作前,尽可能地把残留的琐事“清零”,防止其占用我们的精力。
03
在生活中的应用
//1.适时暂停——增强记忆的妙招
Zeigarnik在实验中发现,假如在参与者最专注的时刻打断他们的工作(往往也是在接近完成任务时),他们回忆起的未完成任务就更多。而已经完成任务的参与者,却会很快将已完成的事情遗忘。
所以,当我们有较多的记忆任务时(比如大学牲的期末周 与其追求一口气背完所有知识,倒不如选择在状态良好时休息一下,利用蔡格尼克效应让自己对知识“念念不忘”。
//2.设置目标——在学习中维持驱动力
“要是学习也能像打游戏看小说一样停不下来就好了”——试试利用蔡格尼克效应来提升学习意愿!
海明威曾说:“在你进展顺利,且知道接下来需要做什么时停下。”这是有依据的——研究显示,那些明确知道需要达成什么目标的参与者,不论是在任务前,还是在即将完成任务却被打断时,动机水平都显著高于没有阶段性目标的参与者[4]。
这是因为,阶段性目标使得我们对任务的框架有了大体的认识,我们更容易看到“距离完成还有多少”,对目标的掌控感使我们认为自己离实现目标更近了。一个个小目标就像马拉松比赛中间隔出现的距离标识一样,鼓励着参与者继续坚持下去。
因此,当我们需要持续学习的时候,不妨为自己设置阶段性的目标,并在最佳状态时稍作休整,这样不仅能够维持较高的学习意愿,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下次进入状态的时间。
//3.克服拖延症——万事开头难
马上就要交的论文,却迟迟不愿动笔?总想着再刷会儿手机就开始写作业——却不知不觉又荒废时间到了深夜?ddl前慌忙赶工完成的潦草作业,也很可能并不令人满意。拖延中的我们看似是在消遣时间,但其所带来的焦虑和压力却往往大于轻松感。
如何克服拖延症,提升工作的积极性?
神奇的是,就算并不知道完成任务能够获得奖励,仍然有高达86%的参与者在中断实验后选择继续完成任务[6]—。也就是说,蔡格尼克效应不仅体现在对未完成任务的回忆和动机水平上,而且真正地驱使着人们继续付诸行动直到任务完成。这就好比,有时我们想打扫房间,但又由于各种原因迟迟没有开始;某天顺手擦了一把桌子,突然就想把所有卫生做完,甚至做了个大扫除()
所以,不情愿做的事情,可以逼自己一把,试试简单地开个头,这时你会想“既然我已经开始工作了,不如就把它做完”,接下来的推进就会相对顺利。
04
结语
蔡格尼克效应有利也有弊,把握好心中张力的“平衡点”是最重要的。
假如你感到缺乏动力,持续拖延——行动起来,哪怕只是开个头;
假如你正因各种ddl的堆积而焦虑得无法静下心来,难以保持热情——不妨为他们做个计划,把目标拉近一些,最重要的是:让自己暂时歇息一下吧,轻装上阵,充好电再出发。
学堂君
感觉大脑中就像有个任务管理器,对于正在进程中的任务总是可以更快提取,如果要中途❌掉任务,也会有弹窗出来反复确认“是否要结束任务”。而当任务过多时,容量过载,脑子就烧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