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重建安全感
现在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很多,例如恐惧症、焦虑症、疑病症、强迫症、抑郁症等,很多人深受困扰,无法正常工作生活,单纯靠药物只能是缓解控制症状,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还不得不承受精神类药物的副作用。
其实很多心理疾病的根源是缺乏安全感所导致的。什么叫安全感?顾名思义,内心感觉到安全。
安全一般包括三个方面:自己及亲人的生命安全、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安全感即是个体内心对自己及亲人的生命安全、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是确定的,有一种确定感。反之,缺乏安全感就往往会担心害怕自己及亲人会失去生命,遭受伤害,生病或者失去财产等,由此就容易导致很多心理疾病。
例如过去三年的“新冠疫情”,有不少人就得了焦虑症、强迫症,因为他们内心总是担心自己会被感染,觉得到处都是新冠病毒,出门一趟回家后就不停地洗手,马上就洗衣服,拿着消毒液到处的喷洒。
还有一些对疾病的恐惧,例如“艾滋病恐惧症”,其根源都是从小安全感没有建立好,在经历一些事情的时候就会导致这种疾病。
例如一位男士,因为一次“一夜情”,之后就开始担心自己被染上艾滋病,之后也去做过检查,确定没有感染,但内心还是不踏实,总是担心自己会感染,甚至泛化到只要被别人碰一下就开始担心。
这位男士从小跟外公外婆长大,属于过早与母亲分离,造成分离恐惧,外婆脾气又不好,经常和外公吵架打架,从小经常生活在一种提心吊胆的恐惧不安中,因此安全感非常不好。
那么,安全感是如何建立的呢?
我们首先要清楚,小孩子的安全感是依赖于养育者的,即小孩子能够感受到养育者可以保障其生命安全和人身不受伤害,所拥有的的东西不被随意剥夺,这样小孩子就会感觉到安全。
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个体逐渐长大,具备了自我保护的能力,就自然而然的从依赖养育者提供安全感过渡到了自我的安全感,一个人的安全感就可以建立好了。
反之,如果个体从小养育者未能给提供安全的保障,例如那种离异家庭、留守儿童,或者养育者本身就是孩子的伤害来源,夫妻经常吵架打架,打骂孩子等,使得孩子长期地,经常性处于一种恐惧中,那么就会累积成为个体内心的恐惧感,安全感就无法建立。
哪怕个体成年以后,明明已经具备了自我保护能力,自己可以保护自身的安全,但内心依然是恐惧的,很容易对一些并没有什么危险的人事物产生不必要的恐惧,病发展为各种心理疾病。
那么,为何个体明明已经成年,已经具备了自我保护能力,为什么还会缺乏安全感呢?原因就在于人有两套心理系统,一套是本能心理,一套是意识理性。
个体与生俱来的是本能心理,包括本能行为与情绪,意识是个体出生以后在人类社会环境中通过学习逐步发展出来的高级心理功能,个体逐渐学习各种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则,并且个体意识能够依据规律和规则解决问题即是理性。
个体心理的正常成长即是从本能心理水平发展到意识理性的心理水平,这个大家可以回想自己的成长过程,或者观察小孩子和成年人在心理上的区别:越是幼小的孩子,满足自己需要的方式越是情绪与本能行为,越是成年越是用理性的方式满足。
例如婴幼儿饿了的时候往往就会哭,大一些的孩子就会用语言表达,成年人就会自己想办法去吃饭。当然,这个是个体正常成长的过程,如果个体的正常成长被破坏,也就是成长所需的“心理需要”不能得到满足,那么心理发展就会停滞。
例如“安全感”这个心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个体的心理发展就会停留在本能水平,虽然个体也会发展出意识,也学了很多规律规则,但是个体的生命状态是被本能心理主导的,意识无法主导,特别在一遇到事情的时候,其反应往往是本能的行为和情绪,而不是理性的应对,心理疾病就是如此。
例如一些焦虑症,个体明知道没必要焦虑,焦虑也解决不了问题,但就是控制不住。原因就是个体的心理发展停留在本能心理水平,生命状态被本能心理主导,意识理性无法起作用。这也是很多人困扰的:为何道理都知道,就是做不到。
那么如果个体的安全感没有建立好该怎么办呢?可以重建吗?当然可以,这就如同一个工程质量不合格,是可以返工的。
个体安全感的重建有一个大前提就是个体已经事实上具备自我保护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我保护自身的安全,但是由于个体“安全感需要”未满足,其生命状态被本能心理主导,而本能心理依赖于“感觉”,“不知道”自身已经具备自我保护能力,“知道”是意识的功能。
所以这个重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让个体感受到、体验到自己已经可以保护自己了。
具体做法就是引导个体回溯到创伤记忆中,即个体曾经遭遇到危险,自己无法应对,养育者未能提供保护那样的情境中,当时的情境中个体往往是处于一种恐惧无助之中,虽然事情过去了,但是个体依然处于当时那种恐惧无助的“应激状态”中。
因为个体当时未采取任何行动应对危险,本能心理会始终感觉危险没有消失,所以就“不知道”危险结束了。
所以,引导个体重新进入那个记忆中,采取模拟的方式,把个体的恐惧无助,转化为一种有效的行动。
例如转变为愤怒和攻击性行为,去战胜、消除那个危险,让自己的本能心理感受到危险被消除了,“应激状态”就会解除,恐惧感就被化解了,进行多次这样的转化,个体的安全感就能够逐步重建起来了,这个方法叫做“心理转化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