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共识效应”:为何我们总以为别人和我们想的一样?
作者:PYP梅梅老师
来源:微信公众号:脑科学与学习方法技能(ID:gh_f1d06a9e959a)
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经常有这样的感觉:自己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好像周围的人也都认同?
或者当我们提出一个观点时,看到有人点头,就立刻觉得大家都站在了我们这一边?
这其实并不是偶然的错觉,而是一种被心理学家称为“错误共识效应”的心理现象。
那么,这个效应究竟是如何被发现的呢?它给我们哪些启示呢?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这个有趣而又常见的心理误区。
01
什么是“错误共识效应”?
1977年,社会心理学家做了一个挺有意思的实验。他们找了一些大学生,问他们愿不愿意拿着一块写有“悔过”两个字的牌子在学校里走。
学生们可以自己选择要不要拿牌子。结果,有的学生同意了,有的学生拒绝了。
但实验最有意思的部分是后面的调查。研究者让所有参与的学生猜一下,有多少人愿意或者不愿意拿着牌子在学校里走。
结果发现了一个挺有趣的规律:那些愿意拿牌子的学生觉得可能有60%的学生也愿意这么做;而那些拒绝拿牌子的学生认为只有27%的学生愿意拿牌子。
这就是说,愿意拿牌子的学生觉得有很多的人会选择愿意,而拒绝拿牌子的学生会觉得很少的人愿意拿牌子。也就是说他们都觉得别人会做出和自己一样的选择。
这就是“错误共识效应”,它是一种认知偏差,指的是我们错误地认为大多数人都和我们有着相同的想法、观念或偏好。
如同我们的大脑自带美颜滤镜,总把别人的想法PS得和我们一模一样。
比如,你正在和朋友们讨论一个热门电影。你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并且觉得它很有深度。
在讨论中,你发现有几个朋友也表示赞同你的看法,于是你得出结论:这部电影大家都很喜欢,它肯定是一部佳作。
然而,你可能没有意识到,还有其他朋友并没有发表意见,或者他们的观点与你截然不同。
这种效应可能会导致我们过于自信,忽视他人的不同意见,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做出错误的决策。
在团队合作中,它可能阻碍我们听取并尊重其他成员的观点;在社交场合,它可能让我们误以为自己的观点是普遍接受的,从而引发不必要的争论。
02
为何会产生这种效应?
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眼瞎):我们更容易注意到和自己观点相似的人或事,而忽视了那些持不同意见的声音。
就像是我们的眼睛像装了自动筛选器,只捕捉和我们心有灵犀的小伙伴。
比如,在一个讨论会上,如果有人表达了和你相似的观点,你会觉得格外亲切,而那些反对的声音则可能被你无意识中忽略。
确认偏误(自我洗脑):我们倾向于寻找、解释或记住信息以确认自己已有的信念或假设。
当我们认为某个观点是正确的时候,我们会更倾向于寻找支持这个观点的证据,而忽视或怀疑与之相悖的信息。也就是我们的大脑只相信我们愿意相信的,那些不同意见?统统都是假新闻!
社会比较理论(我们都是一样的):我们通常会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评价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错误地认为他人的观点和行为与我相似,因为这有助于我们维护自我形象和自尊心。
我们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和我差不多,毕竟谁不想有个知音呢?可惜,这可能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
03
如何克服“错误共识效应”?
保持开放心态:要意识到自己的观点并不一定是绝对的真理。学会倾听他人的声音,尤其是那些与你意见相左的人。
主动寻求反馈:不要仅仅依赖那些与你观点相似的人的反馈。尝试与不同背景、不同观点的人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
批判性思维:在做出判断之前,先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思和质疑。考虑是否存在其他合理的解释或观点。
多样化信息来源:不要只关注那些与你观点一致的媒体或信息源。多样化的信息来源有助于你更全面地了解问题。
04
写在最后
“错误共识效应”揭示了人类认知中的一个有趣而又常见的误区。
通过了解这个效应,我们可以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差异,进而促进更好的沟通和理解。
在信息时代,学会批判性地思考和接纳不同的声音显得尤为重要。
让我们共同努力,克服这一心理误区,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面对这个世界。
作者简介:PYP梅梅老师,国内教育学硕士,心理学硕士在读,心理咨询师资质,正面管教学校讲师,剑桥英语口语考官,国际PYP项目协调员。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脑科学与学习方法技能(ID:gh_f1d06a9e959a),关注并分享最新脑科学相关的学习方法技能,帮助您科学用脑,提升学习效率,实现终身成长!
原作者名: PYP梅梅老师
转载来源: 微信公众号:脑科学与学习方法技能(ID:gh_f1d06a9e959a)
转载原标题: “错误共识效应”:为何我们总以为别人和我们想的一样?
授权说明: 口头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