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辞考研为何受阻?当真正学会表达并为选择负责,才是成长具有社会性的开始
01
父母的教养方式,
对子女职业的影响
心理学家曾表示,父母对子女早期的教养方式,对其以后的职业选择有很大的影响。
Tracy,今年26岁,金融学专业毕业后在老家一座三线城市的国企工作,却焦虑无比。
Tracy的父母亲都是老师,从小对她要求严格。咨询刚开始,Tracy就和我抱怨说,专业其实是当年父母帮她选择的,她并不喜欢;毕业后她本来想进入证券公司,但面试屡屡失利,父母希望她能够回到老家,到家里安排好的一家国企工作,于是苦口婆心好一顿劝说,Tracy就接受了家人的安排。
客观来看,Tracy从小不乏父母的呵护与疼爱,家庭条件优越,在Tracy成长过程中,她的父母更是给她创造了很多不错的条件。
咨询中我了解到,Tracy目前在这家国企由于处理不好复杂的人际关系,她很郁闷;另外她还是很向往大城市的生活,所以希望继续考研去外面闯一闯。
我隐约能了解Tracy的想法和复杂的心情。
一方面,Tracy从小就被父母保护得很好,危机意识弱:表现在她不懂得做两手准备给自己多留个后路,由此导致找工作失利后一时很难适应与调整;另一方面,Tracy很容易情绪用事,像个“长不大的孩子”。
我问她:“父母只是劝说你回老家并没有强迫,当时你接受了这样的建议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呢?”
“那时候找工作又不顺,再加上跟男朋友闹分手......我自己一个人在出租屋里,感到很孤独想家;凑巧那天晚上给家里打电话,家人说让我回来吧,工作都给你安排好了,我一瞬间就哭了,觉得还是回家好......”说到这里的时候,Tracy的情绪有点激动。
“当时我回到了老家,按照他们的建议去上班,可谁知道这个国企里面太复杂了,一不小心说错话就不知道得罪了谁,而且这份工作太无聊了,像生产线的流水工人,我真的不想以后的日子就这样过!然后我也不知道该干嘛......我就把自己想裸辞考研究生的打算和他们说了。没想到他们反问我,如果考不上怎么办?就一直宅在家不上班了么?就打算一直啃老吗?.......我当时都懵了,明明是他们劝我回来的,因为我想考研,他们就说我啃老......Vin老师,你说我该怎么办哟?”Tracy问。
听起来,Tracy的父母应该是“大包大揽”型的教养方式:根据Tracy的描述,从小到大,父母都会把自己所有的事情处理得妥妥帖帖,包括她没想到的后路,没来得及思考的Plan B等等,父母都会给她早早做好了规划与准备。
这样的教养方式表面上看起来确实能让Tracy省不少心,但一个最关键的致命问题在于:这种方式很容易养成Tracy懒惰依赖的心理,遇事缺乏自己独立处理的能力,不知道现实的残酷与深浅,更不知晓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于是这些年来,虽然Tracy对父母的管教颇有微词,但事实上,她依然按照父母的规划走到了今天。
乖乖女更需要独立和成长。
经过和Tracy不断地澄清,我们确认了以下几点。
1、关于未来的职业方向。
通过系统的分析,我发现Tracy的内心还是倾向于往大城市发展。如果有这个想法,意味着她就必须离开父母。
然而Tracy在这个地方显得颇为犹豫和纠结,归根到底,她在生活层面非常享受家庭的温暖,自我独立能力有待提升。
正如前文所言,Tracy的家庭条件很好,虽然父母有些大包大揽,但无疑对她很宠爱,回到家之后,母亲从穿衣食到住行,更是事无巨细帮她打点的非常周到。
“在家里,我每天都可以吃到妈妈烧得好吃的饭菜哦,”Tracy说。
“这是两件事哦,首先你需要确认的是,你真的想往大城市发展吗?“我问她。
2、父母永远无法替代你完成你的人生。
“我不知道......但是我现在不太想去做父母介绍的这份工作,就是个写材料的岗位,一想到琐碎的工作内容,我就一个头两个大!!!如果往大城市发展的话,一是我要离开舒适的家,二是我担心自己实际上没那个能力,害怕辜负了她们对我的期待。“
虽然Tracy已经26岁了,但思想还不够独立,一直活在父母的羽翼下。
问题是,她对于自己未来方向不确定,但又很享受父母给自己安排的一切——如今父母采用“激将法”,故意说如果她不上班就是在家啃老,显然刺激到了Tracy。
父母的用意是让Tracy按照他们的安排上班,可Tracy这一次却显得无比焦虑和烦躁,她明确知道:自己不是不想上班,只是不想在父母安排的这家国企上班,即便上班,她也想要离开老家,去大城市谋求就业机会。
3、“乖乖女”更需要自我独立与成长。
Tracy的这种家庭关系属于保护型亲子关系,表现在父母会尽量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如果孩子独立意识薄弱,很容易养育出类似Tracy这种“乖乖女”来。
这类型的孩子长大后会有一些共性:
1、依赖父母,缺少独立性;
2、懒惰、撒娇、任性、做事粗心、意志力薄弱、承压能力小;
3、不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职场中,对于人际关系有依赖倾向;
4、有完美主义倾向,容易受到负面倾向的影响;
等等。
成年后,我们要对自己负责。
在这次咨询中,针对她的主要诉求,我带她从工作与个人价值需求方面的匹配度进行了重点分析。
01
当前现状分析
我告诉Tracy,考研只是把你现在必须要面对的就业问题,延迟到三年后再去面对。
但是三年后的就业形势一定好吗?不会遇到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吗?
如果是我,比起思考退路,我会研究,如何成为公司里业绩最突出的员工,怎么才能去到行业里最好的公司,为了更大的平台,就算老板开3倍薪水死命留我我也要走,多研究这些事。
让自己有选择,才能慢慢知道,哪条路最适合你自己。
而不是在没有选择的时候,受现实所迫,退回到一个暂时不需要选择的位置(考研)。当然,如果你对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并能考上非常不错学校和导师的研究生另当别论。
只要你未来还要回到职场发展,不论是否考研,这些职场问题都是迟早要面对的,不能靠考研来逃避。
说到底,做一个选择的时候,只能是因为它会让你有所成长提升,拥有更多选择。
这种提升,不一定是表面上的光鲜亮丽,也可能是终于在泥泞里战胜了一个弱点,在低谷期拼命充实自己,等等。
在这个年龄看不清楚方向,很正常,但不能让自己的选择面减少,总是选择退路,路只会越走越窄。
研究生的学历比本科生的学历有一些优势,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并不等同考研之后就一定可以比本科多赚钱未来一定就有更好的发展前途。
一个人发展的好不好,未来赚的钱多不多,能不能找到好工作,和考研没有那么大关系。
最起码,不是决定关系。
尤其在一些非常重实践经验的职业来说,能力和作品,经历过的项目实战经验,比学历更重要。
学历只是在职场竞争之中,让你有相对优势。
但并不意味着没有研究生学历,就找不到好工作。
考研的好处在于: 面试时,你在HR的筛选机制中,优先级排序会相对较高,起点相对本科生高了一级,找工作会相对容易些,但是,仅此而已。
起点,并不意味着终点,你后期的努力,赚得的机会,比起点更重要
如果你本身是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只是看到别人考研,自己跟风去,不是发自内心的想去做这件事,你可能会很痛苦。跟随别人的脚步,人云亦云做出的选择,大多时候不太会适合你。因为鞋子合不合适,只有你自己的脚才清楚。
在Tracy这里,她显然对父母安排的国企工作不感兴趣,自然就不想上班,但她又不清楚自己要不要离开老家去大城市寻求工作机会?
因此在现阶段,Tracy的“考研究生”在Vin看来更像是逃避现实选择难题的幌子和借口。
“所以,你最核心的问题在于——职业目标不明确。这会导致你现在所做的表面化的努力收效甚微,可能父母已经察觉到你考研的心不在焉,所以他们才会刺激你说你啃老。如果你继续犹豫不决,耽误的可是你自己的职业生涯和人生哦。”我提醒道。
2
未来职业目标与方向
经过系统的咨询梳理,Tracy的职业目标最终落在了适合她的领域;但现实问题在于,Tracy毕业后并没有相关职业经历,不知如何准备。
从知识和能力维度来看,如果她想在专业领域起步,考虑到她本人就是该专业背景,而且她现在才26岁,只要她愿意,完全可以进行一些学习和培训,将专业知识重新回炉,寻求一个适合的职业起步还是非常可行的。
此外,她在独立性方面还是需要进行锻炼的。
比如,如果她离开家去到外地一边学习一边寻求机会,这段期间可以有意识提升独立自主的能力。
3
成年之后,
我们需要学会对自己负责
至于父母那边,我倒是觉得Tracy应该跟父母坦诚交流,把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告诉父母。
我告诉Tracy,回老家工作虽然有父母的意志表现,但不也和你自己贪图享受和安稳有关吗?所以,这个选择归根到底还是你自己的选择。
很多时候,由于子女往往疏于和父母沟通,总会臆断父母是希望自己留在他们身边,但殊不知,这是父母心疼子女的体现。
父母心疼她在外面吃苦,再加上找工作失利后,她没有明确的职业方向和目标,因此,Tracy父母才会误认为回到老家对她来比较好,毕竟按照他们的能力和人脉,给女儿安排一份不错的工作并非难事。
最后的话
经过咨询,Tracy确立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并表示回去和父母好好谈一次。
回到文章开头的那句话——父母的养育方式或许对于个人在成年后的职业选择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例如,不少父母可能和Tracy父母一样,习惯了大包大揽,为子女安排好一切,以至于自己渐渐丧失了独立分析与选择的能力。
但在我看来,这只是一部分。
另外一个重要的部分在于:我们在职业选择与发展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是否有自己的主张呢?是否足够主动和父母沟通呢?是否做了最大的努力呢?是否敢于坚持自己的路呢?
Vin想说,
在职业选择及发展中,我们要做的是明确自己的核心诉求,要为我们自己的选择负责,这才是至关重要的部分。
尽管很多选择都是未知的,没人可以预料会发生什么,但是选择踏出第一步,往往是因为内心的意识,获得的也是意外之喜。职场上的选择,比很多方面更需要具备勇气。
女性很多时候被设定了一种角色叫『被保护』、『被指导』,有时很难发出自己的声音。当真正学会表达并坚持自己的选择,才是女性成长具有社会性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