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亲密关系的角度提升幸福感?
克里斯多福・孟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死忠于家中代代相传的处理感情及问题的方法,你就没办法自己做出负责任的选择;相反地,真正去爱,则能让你自由地顺从你的心来做事。”
亲密关系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大重要分类,甚至是我们的社交中占据绝大多数的分类,人是社会性动物,而关系则是我们在与人沟通的时候所产生的联系,我们在关系中不仅和他人之间存在一定的界限、有亲疏远近之别,更加会出现因为关系而导致的各种好坏情况。
在这其中,亲密关系就属于人际关系的一种,它比普通关系更加亲密,两人之间的关系更近,但亲密关系并非单指两性之间的关系,夫妻、恋人、密友、亲子关系都符合亲密关系的范畴,甚至于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网络上网友之间互相扶持长期多年的交往也可以算是一种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如何影响日常?
心理研究表明亲密关系和普通关系存在着六个层次的明显差异,分别是:了解、关心、相互依赖性、相互一致性、信任和承诺。
了解和关心:亲密关系中,对彼此有私人的广泛的了解,知晓彼此喜好、个人经历、弱点等,由衷的关心记挂对方。
相互依赖性:接纳对方,认为彼此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而不是各自分离的个体,会用“我们”代替“我”。
信任:相信对方会带来幸福而不会带来伤害,期待彼此的尊重和友好相处。
承诺:承诺感情的永久性,并为此投入大量时间、精力、财力来维护。
相互依赖性:双方彼此需要、互相影响,一方的行为会影响另一方的行为目标和行动能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生存、生理上的需要
第二层次:安全需要
第三层次:爱的需要
第四层次:被尊重的需要
第五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
亲密关系处于第三个层次爱的需要当中,同时也是第四层次被尊重和第五层次自我实现的必要基石。
形成良好的亲密关系对自我发展非常重要,人只有拥有健康的亲密关系,才可能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发挥潜能实现自我,真正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好的亲密关系不仅可以满足人对爱的需要,保持生活朝着有条不紊的方向行进,甚至更加有调查和试验表明,处在持久而良好的亲密关系里的人们,要比没有亲密关系或糟糕亲密关系中的人们身心方面更为健康。

有这样几个案例,也许可以帮助大家更明显的看出区别:【案例中涉及到的人名均用代称】
案例1:
A是一个很喜欢享受美食的孩子,尤其是在出现情绪不稳定或者是想要去进行一些仪式感的事情的时候会更加明显的有吃某样食物的需求,比如说突然想吃烤肉了,或者是突然想吃火锅,在高度用脑的时候需要和咖啡等等。
而在这种情况下,A的父母和哥哥可以说是天差地别的对待,父母的反应往往是反对和抨击,比如父亲的态度是:“家里少你吃的了还是怎么的,成天就想着吃外卖和下馆子,真是出去几次结交了外地的朋友就学野了是不是,家里本来就没钱你还想吃这些东西。”
母亲的态度则是会偷偷的带A去吃对应的东西,但是在吃的时候和吃完回来都会苦口婆心的说,“以后你可不能这个样子,总这么吃谁供得起啊,而且这些东西根本不营养,你也不吃我做的饭要不你自己做吧。”
而相对来说,A的哥哥则会呈现出另一种态度,会在A想要说还没说的时候就精准的提出来询问A是不是想吃这个东西了,或者是准确的识别A在某些情况下的需求,比如看到A要做这个事情了,就会询问要不要买咖啡,或者是晚餐加顿炸鸡,虽然也会有当下经济状况不稳定的情况,但是会和A说:
“我们现在真的是揭不开锅了,但是这不是还有哥哥可以想办法嘛,咱知道有些东西不能省,该吃咱们就吃,不要想着哎呀这样不行,不能这么干,要省钱省时间想着去攒钱什么的,而是要慢慢的把不必要的花销或者是浪费的地方改掉,省下来的钱多喝一杯咖啡不好吗?”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对待方式,就会导致不同的后果,案例中的父母的态度是不是让人觉得非常熟悉,总是在自己的生活当中遇到类似的情况,而人类之所以需要社交,需要情绪价值,其实往往也是从这样的角度体现出来的。
当一个人和其他人相处能够得到正向的反馈,甚至是能够得到内心的满足并且因此导向正向的结果的时候,其实这就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社交,如果和一个人在一起总是会争吵不断,甚至是被pua,那么就会越来越难过,某种角度来说,这也是一种为什么我们需要通过亲密关系和社交来获得幸福,也是为什么亲密关系可以让我们幸福。
案例2:
A一直很喜欢出去旅游,但是因为身体关系和从小家庭教育的关系,一直觉得自己不配旅游,不该旅游,觉得出去玩就是在祸害自己的身体,浪费时间,浪费金钱,但是却又心心念念的总是想要去特定的几个地方去看特定的东西,但是又一边担心给人添麻烦,一边担心钱不够花。
而在这件事上,A的父亲的态度是这样的:“哼,你了现在真是有能耐了,飞机也坐了,上海也跑了,广东也跑了,我他妈累死累活哪都去不了。”
而A的母亲态度则是这样的:“就你那腿能干啥啊还到处乱跑,给我老实在家里得了,有那功夫你怎么不找个好工作。”
而在这件事上,A的哥哥就做了一个很果断的事情,带着A去旅游并且提前说明白了:“今天我们的目的是开心,不要多想,不要担心,今天以你为主,玩的开心最重要嘛,累了身体不舒服我们就休息一会,偶尔这么奢侈一次怎么了,后面好好过日子就行。”
其实不同的对待方式就会造成一个人的心态有很大的变化,上面的例子中,即便最后父母同意让A去旅游,最后A也不会开心,或者是干脆不想去,但是哥哥的处理方式则会导致哪怕最后A没去成,心里也会平衡很多,不会有消极的情绪。

那么说到这里,我们该怎么去更好的经营我们的亲密关系呢?
一、沟通是大前提和第一途径
良好的沟通是促进关系的桥梁,不好的沟通也会导致一段关系急剧下降,“会不会说人话”几乎成了我们现在判断这个人是不是可以相处,是不是好相处的第一个要求和判断基准。
所以当我们和人相处的时候,可以试着去更加直白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是如果你和对方有独特的相处模式,只要是彼此都认可的也是可以的。
有的人就是习惯直来直去的,比如:你要钱就说要多少钱,你不开心就说你因为哪句话生气了;
而有的人可能喜欢委婉或者是浪漫一点的方式,比如:就是喜欢看到你笑的样子所以希望你可以一直开心;
还有的人甚至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比如:喵喵!nia nia!汪!
二、认清楚自己内心的需求
我们需求什么东西决定了我们面对的和遇到的是什么样子的,甚至一定程度上,如果我们能够对自己内心的需求有一个认知甚至是明确的观念,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比如有的人建立亲密关系是希望弥补自己童年或者是原生家庭的缺陷,希望有一个人可以真正的爱自己,还有的人则是因为自己从小感受到了尊重和被人重视。
所以自己无论何时都会回馈给别人这样的感受并且认为这是没问题的,但还有的人单纯就是把社交和建立亲密关系当成一种游戏和秀优越感的手段,越多的人亲密自己越合自己的意愿。
三、坦诚的与人相处
有句俗话说的好,真诚是打败一切的必杀技——尽管现在大多数人做不到真诚,更加做不到坦诚的去面对自己的内心和其他人。
真诚是一个看起来很容易或者是很简单,其实却很难做到的特质,这意味着需要我们无时无刻不去检点自己,甚至于把前后几点内容都结合起来的基础上时刻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且很可能因此受到伤害。
但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才会导致在人心复杂和疲累的现在社会,有一个单纯且真诚的人愿意相信自己并且认真的去交流沟通甚至是因此奉献自己,才体现了这份特质和这个人的可贵,也往往才会给人更加温暖的感受。
四、学会保护好自己,合理的拒绝诱惑
往往很多人会掉进去一种很复杂的亲密关系:看起来这个人对自己很好,以至于自己死心塌地的为对方做任何事情,但是时间一长周围人都会慢慢的发现这个人有问题。
可是当事人往往是“当局者迷”,甚至是觉得周围人都在针对你,嫉妒你,想要你们关系破裂,却没有想过尽管自己内心可能知道这个人有问题,但是同时,自己无法拒绝某些东西,导致出现了心理成瘾一样的情况,甚至于觉得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够让自己觉得舒服一些,或者是觉得自己是被爱着的。
但真正正向的,善良的,可以带来幸福的亲密关系,并不是以这样一种类似于pua一样的相处模式来进行的,而是既能够看到自己,又能够看到对方,平等的去沟通和交流,平等的去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