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接纳,感知生活中的满足与喜悦
春节的时候,先生在一次聚会后回到家里对我说,他的老友一致认为我们家是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
很满足的先生的感觉是,他和我,已经是很幸福的人生状态。
然而,如果让我给自己的幸福打分,从0到10,我的感觉还不足6分。
我有些迷茫。
水本无愁,因风起皱。
是什么阻碍了自己感受幸福的呢?
又是什么困扰了我本该畅快享受幸福的心灵呢?
答案在一次自我接纳的冥想之后水落石出而来。
01
我的幸福哪去了?
在我第七次做自我接纳这个冥想的时候觉察到,原来,我对自己充满了挑剔与自我否定。
冥想中在自我观察自己身体每一个部位的时候,我竟然都能很快的想到一个缺点或者缺陷,甚至对某些部位,还会有一些厌恶的感觉。
是的,对自己的容貌与身材身体的某个部位以及某些性格方面的厌恶。
感觉有点难过,深呼吸之后,尝试了更深层次的自我觉察。
原来,是自己一直都在用一种挑剔的目光与标准,在对待自己。
那份隐藏在潜意识之中的一丝对自己的厌恶。会牵动起自己剧烈的负向情绪:自我贬低与自我苛责。
那也是内心暗藏的对自己的不满与轻视。
是自己太想成为更好的理想的自己,而不是更好的成为真实的自己。
现实当然是自己达不到内心给出来的自己满意的标准,以至于常常不能与自己更好的相处。
内心里仿佛感受到正有着几股力量激烈地撕扯冲突,夹杂着互相攻击。失望自卑和焦虑,便轮番出现。
细思至此,身体忍不住颤抖了一下。
我问自己:
我真的如此不堪吗?
我真的如此的不喜欢自己吗?
毋庸置疑,我没有那么糟糕,但却真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理解自己,接纳自己,喜欢自己。
我有一些难过与悲伤~
接下来的自我觉察,让我明白了,是自己低自我价值感的自卑在作祟。
不管外人如何赞美我,我都会屏蔽掉,或者转移话题,不敢接受与承认别人的赞美。
我的内心里仿佛一直有一个声音说:我不够好!
这个评价源自于我的小时候,太缺乏父母的认可与赞赏,后来,它就内化成了我自己的部分,有了一个严厉的自我标准。比如在想到:
自己值得肯定的学习力时,竟然还要闪过一个我有不足才需要学习丰富;
我的温和的优点是缺乏锋芒的;
我的善良会有一些讨好;
我的认真缺乏灵动;
我的诚信是不敢得罪人~
甚至,在握着优点与缺点的双手合十的时候,感觉握着缺点的右手更有力量。
有些无奈,然后,我让自己和这个部分待了一段时间,让自己给了自己一个蝴蝶抱~
然后,我接纳了这样的自己,有些无奈与挑剔、容易自责的自己。
幸运的是,我喜欢上了心理学,并且遇到了一群懂心理学的朋友,有一个朋友告诉我:你可以勇敢的站在自己的这一边。
每一次冥想,也都让我比上一次更清晰的理解了自己。
于是,有一份改变亦在悄然而至。
我勇敢的接纳了这个状态的自己,也有了进一步理解自己的方向与力量。
站在镜子前,抛弃别人的赞美的声音与自己的否定的评判。
眨一眨双眼,闭上一只眼睛,用指尖弹一弹依然紧致的脸颊,原来实实在在的自己,普通、鲜活、温暖,真的挺可爱的啊!
此刻我明白,做真实的自己,获得幸福感,自我接纳,它是一个足够漫长的过程。
但,非常值得去开始探索与尝试。
02
找到幸福感
最近看到一个数据,中国在联合国新一轮的全球幸福指数排名第84,有点令人堪忧的幸福感感知。
看来,它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问题。
幸福感看不见、摸不着,那我们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呢?
幸运的是,早期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进行了长期、大量的实验。
受益于那些绵延几代人的追踪研究,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与成长,触摸幸福。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Carol Ryff教授,为我们解锁了幸福的秘密:幸福感不是单一维度,而是诸多要素的“集合体”。
她告诉我们幸福感的六个维度分别是:
独立自主性、
环境掌控、
个人成长、
良好的人际关系、
生活目标、
自我接纳。
其中自我接纳是在以往各种理论及文献中被反复提及最多次数的。它被认为是心理幸福感的基石,也正是我们不能感知幸福的根源所在(其他维度在后续书写)。
摘下神秘面纱的幸福感,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她的容颜,她也会如指路明灯一般,照亮我们通向幸福的道路。
著名的心理学家卡伦霍妮也曾经在其著作《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中提及,很多心理症状的出现源自于我们内心的冲突,其核心便是现实自我(actualself)与理想化自我(idealized self)间的差距。
这种让人无法接纳的差距,正是我们普遍无法感受幸福的根源。
我们会希望自己是完美的,诸如希望自己拥有完美的容颜、身材、家世、才华。
理想化自我会激励我们向上,可是,那些不完美的自我才是现实中真实的面貌,正所谓,人无完人啊。
如果我们常常被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折磨,或者选择视而不见,压抑自己的感受,只会加剧我们内心的冲突,只让自己沮丧而已。
充满冲突的心灵,哪里还有幸福的空间与位置?
所以,我们需要接受平凡,认清理想与现实,却仍然不放弃努力,如此,才能遇到那个更好的自己,那个真实的自我。
在霍妮的眼中,真实自我指能发现并实现内在全部潜力的理想状态。
这样的状态,也是当下社会和心理学家对于幸福感的描述——能在生活中感到满足与喜悦。
Carol Ryff教授也指出了这一点。她在一篇讨论幸福感要素的论文中谈到,自我接纳代表着与自我的共处,这是我们能够保持内心稳定的基础,也是获取幸福感的基础。
否则,就算是我们看起来表现的很快乐从容,但隐蔽在心灵世界的冲突,瞬间便会将自己击垮。
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可以无条件自我接纳的真实的自我吧。
那么,到底如何才算自我接纳呢?
我们该如何与自己相处?
其实并不难,请至少在这一时刻,让我们细细的看待自身,那些美好与无奈,都值得平和以待。
还有,不断地去探索,已久自我成长。
03
自我接纳
是不是在心理圈经常看到要自我接纳?我自己也常常标榜自我接纳,惭愧的是,我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我接纳。
那真正的自我接纳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们好好的来看看自我接纳吧。
1、“接纳”包含着接受并容纳
接受:是个中性词、是允许。容纳:意思就是包容、纳入。
我想,发自内心的允许和容纳,必须要直面自己的“真实”和“真相”,然后才是真实的自我与真正的接纳。
尝试让自己的的容器足够大,起码能接收自己的任何“好”与“不好”的部分,并理解、承认这就是“自我的一部分”,不嫌弃、不排挤、不打压、也不逃避。
你能够如此对待自己吗?
我们都很希望,对吗?那就继续吧。
2、我们再来看看“不接纳”
因为有不接纳自己的感受,所以才来学习如何改变这种感受。
心理学常识会告诉我们:无论你不接纳的是什么,都代表你想要生活得更好,不接纳就是接纳的前提,它必不可少。比如:
不接纳懒惰,代表你想要勤奋:
不接纳愤怒,代表你想要平静;
不接纳赚钱少,代表你想要多赚钱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不接纳的部分,就像良药苦口,尽管难吃,但要吃下去、消化吸收,变成有益的治疗成分,而不是吐出去。
比如觉察到自己的拖延,需要探索自己为何拖延,它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拖延以后你会怎么做?下一次再拖延时该如何?
而不是我不能允许自己拖延。
这样的不接纳,代表你已经承认自己有“不接纳”的成分,这种承认和学习本身就是接纳,是往上走的,是有力量的,必须给自己点赞。
3、关于“自我”
不知道你是否已经看到,我们在说“不接纳自我”和“要接纳自我”的时候,前面还有个“我”。
所以,我们说的自我包含两个部分:我,接纳或不接纳“另一个我”。
这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我,我们可以把第一个“我”称为“假自我”、把第二个“我”称为“内在自我”也叫“真自我”。
这样便于理解。
心理学家与咨询师会告诉我们:我们感受不到幸福的根源,在于成长后,不良假自我对于真自我的捆绑和束缚。
这也是另外一份容易产生的冲突,就是由于道德和良心的谴责,让我们不由自主的对假自我进行回避和打压。
想要真正的自我接纳,我们还需要明白不良假自我的意义,然后接纳它。
4、关于“接纳自我”
至此,我们应该领悟到:“接纳自我”就变成了“我允许、接受、包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不管是对别人的,还是对自己的;不管是假自我还是真自我的”。
允许,真的是一个很温柔很有能量的状态,它让我如释重负,放下了心头的压抑与肩上的压力。
对自我接纳也有了更多的理解与感悟。
人生为路,幸福为目的地,我们都像一辆正在飞驰的小汽车。
不能自我接纳的人,内心是充满矛盾与内耗的,就像汽车的零件是散乱的,还生着锈,内心无法统合,当然难以前行。
而能够善于自我接纳的人,内心是顺滑的,一切零件的运作都会如流水般自然,当然,就可以快乐的上路。
接纳是个过程,这个过程的重点在于越来越多的反思和觉知。
每一个尝试探索自我接纳的人都是勇敢的。祝贺你,主动的学习与思考。
凡是主动必有收获!
04
感受幸福
能够逐步的思考、探索,并且尝试行动, 已经是一种很大的进步。
它让我们更关注内在的需求,会让我们的生活的品质更高,而不仅仅限于我只要活着就可以了。
相遇至此,我想,大家都已经脱离了简单的活着,可以属于那种我要获得更有价值、更轻松、更有意义一些的一类人了。
这是我们想要感受幸福的必经之路。
多年来,幸福都是我们最朦胧的渴求,如酒席上飞旋的胡姬,似乎总是萦绕你的左右,可伸手却难触衣角。
恭喜你,你的自我接纳与幸福之旅已经开始了,行动吧,幸福感正在向你招手。
真正的自我接纳如花绽放芳芳,幸福便如蝴蝶自来,愿你也能够伸手可及。
悦纳当下是心境,努力变好是能力,专注自修是智慧。
在自我接纳的春天里精耕细作,蓦然回首,幸福就在你我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