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玲暴瘦100斤”刷爆热搜:女孩子,真的只有瘦了才配被爱吗?
作者:林大发
编辑:一颗多肉、Jessica
图源:unsplash
这段时间,相信很多人都刷到了这条热搜:
消失一年多的贾玲,瘦了100斤。
为了拍电影,饥饿与疲惫反复纠缠着她。她形容这一年,像过了一辈子。
许多看到这个热搜的女孩,都懂得这种痛苦,却又为之心动。
无论现在我们多反对A4腰、锁骨夹硬币、BM风,但还是很难摆脱身材焦虑。
有人调侃自己是“持续性嘴馋,间歇性减肥”。
16+8轻断食,秦昊减肥法,每天跟着帕梅拉、刘畊宏跳操……通通都试了个遍。
忍痛拒绝炸鸡、火锅、奶茶,吃饭习惯看热量,深夜狂刷吃播不停咽口水......
然后满怀期待上称,发现体重居然纹丝不动,或者好不容易瘦几斤,过几天又复胖。
沮丧,无奈,愤怒。
“为什么别人都能瘦就我不行?是我意志力不够强?用错了方法?天生就该胖?”
都不是。今天,我想给大家科普发胖的另一面:
身体发胖,可能是在保护你。
如果你因身材/容貌焦虑困扰已久,不允许自己发胖,不允许自己不完美,总是陷入自我否定中,找不到自我价值,那么,请认真看看这篇文章。
01
你真的“瘦”够了
胖是为了拒绝别人的期待
你是不是也觉得,“瘦下来的我,肯定会比现在更好看?”
然后越减肥越发现,“每次照镜子我只看到自己不够瘦的地方:肚子还是有点肉,腿还是不够细,也没有天鹅颈,再瘦点就好了。”
歌手郑欣宜也这么想过,但今年是她宣布“拒绝减肥”的第20年了。2014年她发表“复胖宣言”,感动了无数女孩。
作为TVB前台柱沈殿霞的女儿,很多人期待她能像妈妈一样出色。郑欣宜也不负众望,为了变成大家眼里“该有的样子”,10个月从208斤瘦到135斤。
瘦身公司找她代言,《康熙来了》邀请她和妈妈上节目,写的书《我的减肥日记》卖了15万本......
她是女孩们奋斗、减肥的目标,也满足了大家对一个女孩“瘦”的期待。
在一次颁奖典礼上,扮演公主的她按照剧本,要亲一下当红男星吴卓羲,结果当晚电视台的投诉电话被打爆,“死肥婆”“终极猪扒”的语言攻击卷土重来。
她很不解:“不是已经瘦下来了吗?为什么还要这么对我呢?”
之后她在瘦和胖之间来回反弹,再加上妈妈离世、失恋的双重打击,2010年,她拼命节食、跑步、练瑜伽,体重瘦到了108斤,这是她最轻的体重了。
虽然得到了很多赞美,但她并不快乐。
就在她宣布拒绝减肥后,才知道这些年她因为害怕妈妈不开心,担心自己令她没了面子,怕妈妈知道别人嘲笑她的宝贝女儿,所以一直在努力减肥,却从未想过:
为什么我要按照别人的标准和期待活着?
这其实是陷入了“自我客体化”的漩涡——习惯以观众的眼神审视自己的身体,从别人的角度评价定义自己:“如果我是别人,我会怎么看待自己”。很多人这么做,只是为了让自己更像个符合“世俗标准”的女孩。
更可怕的是,它会让人变得胆怯、不确定、不完整,甚至主动“自我矮化”。
所以郑欣宜主动选择接纳发胖的自己,我挺感动的。
她终于能保护自己不被伤害、指责和轻视,这才是她真正的自我。
因为当人感觉自己弱小无助时,强壮的体型能让人感到安全,这是本能,而脂肪也可以增加身体的重量感。
你苦恼的脂肪是你的保护罩,舔舐你内心的伤口,为你抵挡无力和脆弱,抚慰你:“别害怕,我在保护你。”
02
明知道胖也要吃
那是你的情绪在自我保护
我时常有种强烈的冲动:明明不饿也想吃,明知道胖还要吃。
负罪感瞬间拉满:“我就不应该吃”;
或是破罐子破摔:“吃完这顿再说”;
甚至给自己找理由:“我这么累,不应该犒劳自己吗?”
后悔、愤怒、自责,内心的撕裂让减肥之路变得越来越艰难。
曾听过一个说法:贾玲不想减肥是为了事业,胖了粉丝也暴涨。
实际上,喜欢她的人也劝过她无数次:“瘦下来试试,说不定有更多人喜欢你。”
后来她越来越胖,被拍到逛超市吃冰激凌,大家恨铁不成钢:“难怪你瘦不下来。”
这次大家如愿以偿了,却没人想了解,以前经常被问“你怎么又胖了”的贾玲,到底经历了什么。
当年《百变大咖秀》让她从相声女配变成喜剧女王,但每次录完已是半夜,又累又饿的她跑去路边摊吃宵夜,2年胖了30斤。
2019年的一次采访,主持人说“胖已经是贾玲的标志了”,她否认的语气中带着点无奈:“今年为什么又胖了,今年是因为写剧本,实在是让我太难过了,我觉得食物能让我开心。”
宣传《你好,李焕英》时被问“为什么又胖了”,她回应:压力太大,无法排解,唯有吃饭。
此时,胖是对坏情绪的弥补,吃能让我们的焦虑、悲伤、痛苦找到安稳舒适的停靠点。
但这是一个“错位循环”,“情绪化进食”的动机不是因为饿,而仅仅是为了缓解负面情绪,负面情绪并不会因为你多吃就消失,而是不断累积,在身体里膨胀。
认知疗法治疗师珍妮弗·泰兹在《驾驭情绪的力量》书里说到——
欲望和情绪像潮水一样起起伏伏很正常,只是我们一次次用冲动和不理智的发胖方式对待它。
当你发现自己不饿却想吃东西时,可以试试把自己抽离出来,把情绪和食物分开。
问问自己:“我当下的感受是什么?出现的情绪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去理解你身体的信号:“我在逃避什么?它对我有什么影响?我该做点什么?”
别自责、别评判,只是安静地觉察,你不是没有选择的,胖是潜意识在保护你的终极底线。
03
停止减肥的“自虐陷阱”
胖是你渴望被爱的自救信号
“你知道你为什么瘦不下来吗?因为你害怕瘦下来,还是没人爱。”
看到这句话,我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隐藏的声音似乎被暴露出来了。
这是电影《大饿》里,一个半夜喝醉酒的女孩,跑去减肥机构砸场子时的怒吼。
女孩叫映娟,30岁,210斤。
她崩溃了,因为她发现自己什么味道都尝不到,但偏偏她是一名热爱美食的厨师。
是那场该死的缩胃手术,让映娟失去了味觉,而她下定决心要这么做是因为:被嘲笑太久了。
幼儿园的孩子叫她“大恐龙老师”,被取过的绰号包括但不限于猪饲料、死肥猪、定海神猪等等;
公交车上想给老人让座,却被人嫌弃站起来太碍地方;
被邻居摸胸性骚扰,却没人相信她说的话;
参加减肥训练班,老师端着一盘肥猪肉说:“你有多少公斤的脂肪,就有多少块这样的肥肉”......
身边人的反应,无一不在告诉她:胖就是原罪,你只有瘦下来,才值得被尊重,才有资格被爱。
吃过减肥餐、减肥药,试过催吐,还做过缩胃手术,她最终还是没能成功瘦下来。
还要痛苦地减肥吗?喝醉的映娟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在一个跳动的胃里,和瘦身女郎打架。
谁说瘦身女郎不是另一个她?潜意识的她担心瘦不下来没人爱,宁愿把自己困在肥胖的系统里。
曾奇峰老师说过,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胖是一种退行,即希望自己回到柔软的婴儿时期,在妈妈的怀抱里被包裹着,体重的增加也让身体的边界感消失,渴望跟周围的人融合、亲近。
在这种孤独又缺爱的状态下,瘦是一种自我施虐,胖才是渴望被爱的自救信号。
我忽然懂得,映娟少有的笑容,是问妈妈要不要回来吃晚餐,打算做一顿大餐庆祝生日;
是已经30岁了,还保留着童年穿过的裙子,“小时候我妈也把我打扮得像公主一样”。
那是她少有的被爱时刻,还是胖乎乎的。像小孩般撒娇的样子,真的比瘦更可爱。
04
成为更好的自己
是减肥最大的谎言
电影里,减肥机构的工作人员说,减肥是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言下之意是“你还不够好”,这是谁定义的呢?是事实吗?你真的不够好吗?
如果每个人都相信这个谎言,那200多斤的渡边直美,就不会成为日本女顶流艺人了。
刚开始当搞笑艺人的她,不懂日文梗,经历了两次组合解散,发泄压力全靠吃,体重直线狂飙。
一位谐星前辈提醒她两件事:
第一,“你有别人没有的东西,200多斤,豁出去吧”。
于是,那个别人嘴里的“死胖妞”,现在是懂时尚潮流、自信霸气的日本Top级女明星。
第二,“你要把你的优点,提升到谁都无法模仿的地步”。
渡边直美想了一下,觉得是自己的表演力,就专门跑到纽约学了3个月表演。
后来因为模仿歌手碧昂丝的舞蹈一夜爆红,还得到碧昂丝本人的称赞。
很多人说看她的表演,就像在看一个人竭尽所能地延展自己的生命力,会情不自禁被感染到。
因为她特别真实,会把自己笑得前翻后仰的视频发到网上,被拍到好几层的双下巴也不修图不遮掩。
原来胖一点也没关系,你可以把它变成自己的优势,这是珍贵又难得的自我接纳与肯定。
当然,我并不是在鼓励危害身体健康的肥胖。
当你选择减脂时,最重要的是想清楚这是为了什么。
在我看来,减脂其实就是“减掉过去的自己”,是跟过去的自己好好告别的仪式感。
过去的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丑陋的,在自己的眼中是失败的,而减脂是让你获得新的“客体关系”。
你决定怎么对待自己,和谁建立情感连接,怎么活出自己的生命力,这才是你减脂的意义。
告别也意味着迎新,你可能会慌张,不知道怎么面对陌生的自己、怎么建立新的自我认同。
别担心,你只是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去修复自己、接纳自己,直到与过去完全分离。
或许你还会遇到不友好的声音,那就学渡边直美去回击:
“除了骂‘肥猪’就没别的?词汇量好少。”
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其实是边哭边写的。
因为我在描写自己,看见自己,抚慰自己,鼓励自己。
从小到大都体型微胖的我,也被嘲笑过无数次,曾经的我非常疑惑、委屈、自责:
到底要多瘦才是不胖?
这个标准,应该是由我们自己定义的。
所以,我想对所有的女孩说:
别活在别人的眼光里,请相信,你是自己的女神。
像郑欣宜在歌里唱的:
你是女神,不要为俗眼收敛色彩;
不要讲和,威严会碎下来;
你是女神,不要被下价的化妆掩盖;
怒放的你面朝大海。
你喜欢的样子,就是你最好的样子。
世界和我爱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