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讨好型人格”很难改变,如何破除?
作者:晓萍萍萍
来源:微信公众号: 晓萍萍萍(ID:HXP1990424)
很多人在关系中都会有这样的困扰:
明知道讨好不对,但还是会忍不住地去迎合对方。
那么,这是在怕什么那?
是怕关系破裂,是怕对方生气,还怕被孤立,或许是在怕这些。
但如果真正地切断了这些一直消耗自己的关系,甚至还会感觉到解脱。
既然最坏的结果也不过如此了,为什么还会有人不愿意去遵循着自己的本心做事,该拒绝时就拒绝。
01
总是讨好的人,是卡在了错误的信念里
没有人天生就是一个愿意讨好对方的人。
那么,讨好者的心态是如何形成的?
这一定离不开与原始客体之间的关系模式,也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处方式。
黄仕明老师在他的视频里说,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一种镜像的关系,就像照镜子一样。
如果父母的内在状态是积极的,阳光的,那么孩子的内在也会是向阳的。
但如果父母的内在状态是消极的,糟糕的,甚至是崩溃的,那么可想而知,孩子也会被这份糟糕的内在所影响到。
而父母一直都是以这种消极的状态面对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就会感觉到自己也是一个糟糕的人。
因此,孩子是不愿意看到父母一直都是糟糕的,他会认为是自己那里做到不够好,才会让爸爸妈妈一直不开心。
德国心理治疗师海灵格就曾将孩子称为“家庭中的救世主”,也就是说,每个孩子天生都会有一种倾向,用牺牲自己的方式来平衡父母的关系。
所以孩子会为了让父母变得更开心,更爱自己,就会去努力的迎合父母。
如,孩子会认为,父母的开心快乐都是自己的责任,如果不开心快乐,那一定是我做到不够好。
如果我足够优秀,足够听话,足够可爱,爸爸妈妈就不会这么消极。
于是,当一个孩子从小就卡在这种负面的信念里时,就会常常去做一些违背自己的真实感受,迎合他人喜欢的事情。
例如:想吃一根烤肠,但爸爸妈妈说它不健康,那就不吃。
父母希望自己学理科,但自己不喜欢,可为了让他们开心,毕竟他们也是为了自己好,那就学吧。
于是,当这种只尊重别人的意愿,违背自己的真实感受是事情,积累的足够多时,就会成为一个越来越无意识照顾别人的人。
而这样的客体关系模式,也会在长大成人以后,被自己带入到与其他人构建关系的方式里。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讨好者的心态很难改变,即便是知道这么做不对,但还是会忍不住去照顾,去迎合。
原因就是,当自己拒绝后,对方一不悦就会勾起早年时在父母哪里体验到的崩溃感。
因此,为了避免自己再次体验那种糟糕的感受,就会在关系中扮演着一个老好人的形象,让关系维持住表面看上去的和和气气。
但是这样的处世态度,也会让自己越来越远离真实的自己,没办法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去与这个世界很好的构建连接。
02
学会抱持你想拒绝讨好时的内疚感
为什么讨好型人格很难改变,除了已经形成的内在客体关系模式,剩下的也就是你想要去拒绝时,内心莫名泛起的内疚感了。
讨好型人格的内心都很善良,他们是很难狠下心去拒绝别人,所以当心中生出拒绝别人的念头时,就很容易进行自我攻击,自我责备。
因此,要先学会去抱持住这份内疚感。
我们要清楚的知道,当你去拒绝别人时,是一定会感到内疚的。
但你想拒绝的心是真的,内疚感也是真的,所以你去拒绝这件事也没有问题,这也是你的权利。
只是你没办法接受你去拒绝别人这件事,则是一个问题。
因此,我们要去觉察到这份不愿意拒绝的存在,同时也不要去压抑它,排斥它,而是友善地接纳它。
而当你能接纳住这份不愿意面对的内疚感,你就会发现,这份内疚也变得没那么羞耻了。
于是,当你能敢于接纳和抱持住这份内疚感时,一种新的心理状态就发生了,然后在这个新的体验中,问问自己,你最想要的什么,然后尊重它,让它指引着你前进。
03
允许自己不够好
讨好是为了回避别人认为自己不够好,害怕自己哪方面做到不够周到,被讨厌。
所以,我们要允许自己不够好。
要这样去想,是,我不想去做,是会惹对方生气,是会听到埋怨。
但这些拒绝的想法,也是我们的权益。
不要让自己活在别人的标准里,没人是完美,你也有缺点,对方也有,你拒绝了你就暴露了缺点,那对方没有接受你的拒绝,生气了,是不是也在证明他也不是个大度的人。
因此,我们不要把自己的所以行为都卡在必须得体的范围,而是欢迎自己不够好的到来,欢迎自我怀疑。
允许它们在我们脑海中流动,它们只是我们生命整体的一部分,不要去排斥,就让它们停留在哪里,偶尔冒出来也没关系。
因为,这就是真实且不完美的自己。
04
写到最后
对别人太好的人,其实是觉得自身不够好。
所以,我要对你特别好,是为了让你觉得我很优秀,我情商高,共情能力强,但是,这无形之中也会向对方传递一种感觉,我不好,我不如你。
因此,即便是用讨好的方式,构建起了一定的关系,你还是会让对方觉得你是一个很好欺负的人。
因为,讨好,就是在示弱。
换句话说就是,你是一个虚弱的人,不敢用真正的自我,强硬的一面,与别人建立一种关系,你担心对方会讨厌真实自己。
但如果一个人一直在关系中都是处于讨好者的位置上,也就很容易被轻视。
所以,即便是改变很难,但也要去试着破除。
记得,点个「在看」,愿我们都能破除讨好者的心态,抱持住真实的自己,活出生命力。
作者简介:晓萍萍萍,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晓萍萍萍(ID:HXP1990424),一起探索思维与心灵的成长,陪你终身学习♡
原作者名: 晓萍萍萍
转载来源: 微信公众号: 晓萍萍萍(ID:HXP1990424)
转载原标题: 为什么“讨好型人格”很难改变,如何破除?
授权说明: 口头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