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裂痕里的修复智慧:重构而非追求完美
“能在人际关系中建立信任的,并不是无时无刻的完美相处。而是当我们因为不够平和,搞砸了这段关系,使友谊或爱情破裂,但我们还能回过头去修复它。如果我们能一次又一次地修复感情,我们就能明白,我们不需要那么完美,其他人也不需要那么完美。因为即使你们的关系破裂了,也能被修复。这个过程就能建立一种信任感,就是即使一切不太顺利,也没有关系。”
——温尼科特
人们常有一种倾向,那就是追求完美。我们渴望拥有完美的生活、完美的事业、完美的感情。这种渴望也影响了我们对人际关系的要求——我们希望拥有完美无缺的关系,一帆风顺、步步高升。但生活和人性并非完美无缺,人际关系也同样如此。时常会出现裂痕,会有不如意,会有摩擦与争执。倘若我们执着于关系的完美,一旦出现问题就手足无措,这会给关系带来更大的损害。真正的信任,并不在于一开始便达到完美无缺,而在于面对问题和裂痕后,是否有修复的能力和诚意。
修复能力:建立信任的关键
修复一个破损的关系需要勇气、同理心和智慧。它意味着承认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理解问题的根源,拥有化解误会、疏通情绪的诚意。修复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只有经历这种痛苦,才会明白宽容、信任与耐心的真谛。修复能力来自一种生活的智慧,能让我们在别人的不完美乃至生活的不如意中,找到建立信任的可能。正如奥斯丁所言:“生活总会有裂痕,不是完美无缺的。但这些裂痕不会减少生活的美,反而会让阳光照进来。”修复的力量,在于我们选择重视生活给予的机会,而非生活本身的完美。
培养修复与信任的方法
要培养修复与信任的能力。
第一步是真诚地理解生活与人性的不完美。
不完美是人类的本性,我们每个人都有过错和过不去的地方,理解这一点可以让我们宽容地看待他人与自己。
第二,要学会站在他人角度审视问题。
高情商的人善于理解破裂的起因和对方的感受。他们知道,我们往往为自己的一时之快怨恨别人,而忽视在别人眼里,我们也有可能变成“加害者”。换位思考可以让我们在责备他人前,先审视自己有无过错。
第三,要有诚恳沟通的勇气与意愿,而不是一味的责备与抱怨。
很多破裂都是由于误会和疏忽所致,而真诚的沟通能够化解许多不必要的裂痕。沟通也意味着倾听,在倾听中我们常常发现问题的根源远非自己所想。
第四,要有宽容和同理心,相信时间能抚平一切伤口。
宽容意味着包容自己和别人的不完美,给彼此机会让关系痊愈。同理心能让我们体察别人的感受,理解他们的想法,化解隔阂与偏见。生活随处皆是修复的机会,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心去修复。
生活随处皆是修复的机会
生活本质上并不完美,但生活的意义在于我们选择重视什么。我们可以选择执着于生活的不如意和他人的过错,也可以选择修复生活中的裂痕,找到重建信任的可能。修复始于我们自己,用宽容、理解和智慧丰富生活,化解生活中的隔阂与误会。修复最深的关系需要时间,但起点却在我们这里——我们是否有真诚地面对问题,修复生活与人性中不完美之处的勇气与能力。
温尼科特说得对,真正建立信任的不是无时无刻的完美,而是一步又一步地修复——这需要时间,但更需要我们的智慧与诚意。生活随处皆有修复的机会,我们只需敞开心扉,发现生活的美好与可能。修复的力量,将让阳光灿烂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就是建立久远关系与人生意义的秘诀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