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CP整整20年,我成功戒掉了爱情丨恋爱观察员
作者:酸蒜蒜
编辑:草芽君
美编:Zene
来源:微信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
海恩和贤奎成了!
(图源网络,侵删)
这是韩国最近推出的综艺《换乘恋爱2》里的嘉宾,二人在节目上牵手成功的消息被热情的网友们一路送上了微博热搜。
前段时间,风靡韩国的结婚真人秀《我们结婚了》、《同床异梦》等,最近在国内也掀起了一波相似的热潮。这几年各大影视平台相继推出了许多恋爱观察节目,比如:《心动的信号》、《半熟恋人》、《春日迟迟再出发》……
这些以观察素人结识交往,情感升温过程为主要内容的恋爱综艺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占据综艺市场的几近大半江山。但从这些恋综的连片“入侵”,我们不难看出其背后庞大的观众需求。
除了恋综外,走在路上,迎面而来打情骂俏的小情侣是否也曾吸引你的视线,让你久久难以挪开双目?争吵?嬉闹?静默?学习?甚至各种状态下的情侣你都想pick?
所以,到底为什么我们乐此不疲,如此热衷于做一名“无证上岗”的恋爱观察员呢?
镜像神经元
人脑中存在这样一种精密复杂的神经元,他们通过感知、编码、模拟,使得人们能够对他人的意图进行推测和判定。而这种神经元,正是镜像神经元。
“mirror neuron, type of sensory-motor cell located in the brain that is activated when an individual performs an action or observes another individual performing the same action. Thus, the neurons “mirror” others’ actions.”
根据大英百科全书中解释,镜像神经元可以“镜像”他人的动作。这里的镜像,指的便是一种对他人行为不自觉的模仿。
打个比方,你身边的同学在吃香辣烤鸡翅,你看他吃的嘛嘛香,自己也忍不住咽口水。此时,镜像神经元接收了眼睛观察到的信息,成功启动了运动编码,导致你和你同学大脑的同一块区域都是被激活的。也就是说,你看到他吃鸡翅,仿佛自己也在吃鸡翅。
(图源网络,侵删)
举一反三,当你看到别人在谈恋爱时,你的脑区也会与别人的脑区产生相似的兴奋,就好像自己也在谈恋爱一样。
而恋爱中大脑会分泌我们熟悉的“快乐激素”——多巴胺,能让人更愉悦。于是,在获得快乐的情况下,机体本能地希望维持这种状态,即重复这种体验,所以你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再…再…再磕一会儿!
替代性满足
这一概念最早在上世纪初为弗洛伊德提到,意为当欲望能量在最初对象上遇到阻碍时,就会向其他对象转移;如果再次遇阻,就再次转移,直到寻找到一个替代对象以消除紧张、满足欲望为止,这就是“替代性满足”。
当你渴望亲密关系,希望自己也能拥有一段甜甜蜜蜜的爱情,但又没有对象时,你就会将自己的这种欲望转移到身边的人上,而恋爱综艺恰巧替人们满足了恋爱幻想。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进行二次加工,把自己无拘无束的想象脑补到现实当中。人们在恋爱观察的过程中获得了自我满足,就像自己在谈恋爱,也被粉色泡泡轰击了,即为“磕cp式恋爱”,成了“爱情寄生虫”。
共情
“ta怎么不回我信息,是我说错什么了吗?”
“ta刚刚皱眉了,是不是讨厌我?”
……
当我们试图感受他人的情绪并进行代入,这便是共情。在共情中,人们尽可能客观,不带批判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和经历,去模拟他人的心理状态,说白了就是我们常说的“感同身受”。
比如,男主以前受过伤,患上了ptsd,你觉得揪心,忍不住心疼男主;女主被前男友PUA,骗财骗色,你觉得愤怒,想要手撕渣男。这都是因为,我们不自觉中把自己也想象成了剧中的人物,共情力越强,代入感和参与感越满,就会越有feel,越上头。
渴望却回避亲密关系
就像很小的婴儿找不到妈妈会哭泣一样,人类对亲密关系的渴望几乎是刻在DNA中的本能,只不过是每个人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上的渴望亲密关系。
英国精神病学家John Bowlby对依恋模式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研究,他的依恋理论将人的依恋模式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回避型,这类人群很难相信身边的人,当与他人亲密时会感到不适;
第二种是安全型,这类人群很容易就能依赖和亲密他人,他们对亲密没有过多的焦虑;
第三种是焦虑型,这类人心底非常渴望与他人亲密,但却担心别人并没有与他们同样水平的亲密渴望程度。
所以,如果你一边渴望亲密关系,一边又害怕或者回避这段关系,那么极有可能你就是焦虑型依恋模型。可能你本身对恋爱抱有十分高的期待,却又担心自己的爱情不能达到预期,害怕幻灭。
所以,除非特别特别心动,焦虑型和回避型的人群还是会选择后退一步,默默做起观察员们。不过,每一种依恋模型都是人的特性,并没有什么高低之分。
喜欢当恋爱观察员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我们不必回避或感到羞耻。当然,恋爱观察也要注意分寸,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小小地满足一下自己就好啦。最重要的是,不要害怕亲密关系,生活中遇到爱情要大胆say hi呀。
复旦教授梁永安说:“你要找到一种比你独自生活还要幸福的爱情,那才是值得去爱的。”
最后,祝每一位恋爱观察员都能早日收获属于自己的真爱。
投票:在真人秀嗑cp,哪点最让你上头?(单选)
俊男美女在一起很养眼,有种看童话故事的满足感~
见证一对恋人从陌生到暧昧到相恋,有种为人父母的欣慰感~
观察男女之间的推拉和暧昧,有种福尔摩斯探案的感觉!
单身狗进来学习怎么恋爱
其他,欢迎留言满足~
-学堂君-
学堂君在嗑cp的时候,内心有种隐秘的期待:如果爱情故事能在别人身上发生,那也许有一天也会降临到我身上吧~
参考文献:
[1]Kondrak, Cheryl L.(2017).What’s good for me depends on what I see in you: Intimacy avoidance and resources derived from close others. Self & Identity,16(5),557-579.doi:10.1080/15298868.2017.1291447
[2]Marco Iacoboni. (2009).Imitation, empathy, and mirror neurons.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60(1),653-670.doi:10.1146/annurev.psych.60.110707.163604
[3]Nancy Eisenberg, Janet Strayer.(1987).《Empathy and its development》,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C.S.霍尔.(1985).《弗洛伊德心理学入门》,陈维正译,商务印书馆.
[5] Dekel, S.& Farber, B. A.(2012).Models of intimacy of securely and avoidantly attached young adults: Anarrative approach.Th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 200(2), 156-162.doi:10.1097/NMD.0b013e3182439702
[6]Acevedo,Bianca.P.(2014).The highly sensitive brain:an fMRI study of sensory processing sensitivity and response to others' emotions. Brain & Behavior,4(4),580-594,doi:10.1002/brb3.242
作者简介:酸蒜蒜,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京师心理大学堂,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
原作者名: 酸蒜蒜
转载来源: 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
原文标题 磕CP整整20年,我成功戒掉了爱情丨恋爱观察员
授权说明: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