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去世5年,我仍深陷抑郁:如何从创伤走出来?
来访者yishu | 作者
Lilith | 编辑
不管你是谁,高或矮,胖或瘦,富有或贫穷,有一件事情是平等的。
那就是,每个人在一生中,不可避免会经历亲朋好友的死亡。
只是,有人的悲伤被好好处理了,于是痛苦蜕变成了死亡教育,带领我们走向下一段人生旅程;
有人的悲伤因为意外或各种原因,没有及时缝合伤口,于是流血、化脓,最终危及心理健康,粉碎我们的生活。
如果是后一种,那么我相信,你可能也曾因为丧亲之痛,而产生对自我认同、人生目标的怀疑,甚至破坏了原本和谐的人际关系。
今天「来访者故事」中的主人公,失去了最爱的爷爷奶奶后,经受了长时间未能解决创伤的折磨。
后来,她是怎么从丧亲之痛走出来的?以下是她的自述。
01
没有见到爷爷奶奶最后一面
是我内心无法触碰的创伤
从小抚养我长大的爷爷奶奶相继去世了,在我留学期间。
可是,因为父母的隐瞒,我没有在第一时间得知此事。也因此错过了,和他们临终前的最后一面。
在那之后,我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丧亲的阵痛、持续的情绪崩溃,如洪水猛兽般涌来。
人前的我,表现得十分理性。
我会警惕自己在有人的地方想到爷爷奶奶,拼命地压抑住自己的情感,害怕别人看见我崩溃的样子。
我也会劝诫自己,不应该怨恨父母的隐瞒。就算我从法国回来,可能也赶不上最后一面,他们只是处于好心,不想影响到我的生活。
甚至,我还告诉自己,爷爷奶奶的离世,对他们而言是种解脱。奶奶生前就希望,不管死得早还是晚,只要最后没有痛苦就好。奶奶最后走得很安详,她得偿所愿了,我应该为她高兴。
人后,我却是另一种极端。
看到学校对面墓地的一排排墓碑,便触景生情,哭得抽痛,差点赶不上回家的最后一趟车。
也会在实习工作的时候,突然毫无缘由地想到奶奶,而偷偷啜泣。
甚至,不管读到什么也好,听到什么也好,只要接触到任何悲伤的新闻事件,都会引起我强烈的情绪决堤,对别人的痛苦感同身受,对别人的悲伤视同己出。
02
被压抑的创伤
终其一生在反噬我们
会有这种觉察,是因为我发现,自己对“失去”这件事,充斥了过多的恐惧。
比如,这五六年来,我变成了一个特别恐婚的人,特别害怕建立亲密关系的人。
可从前的我,并不是这样的。我知道自己不是单身主义者,想要拥有家庭、也想要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
这几年里,我发生了什么变化,才导致了如今的现状?
心中隐约有一个答案:爷爷奶奶离世这件事,并没有真正过去。
死亡成了一座无法翻过的大山,令我束手无测,难以前行。
为了处理这个创伤,我选择了心理咨询——因为我需要一个专业人士的陪伴和支持,才有勇气去回顾创伤,修复伤口。
咨询的一开始,我无法放开自己,一直在为避免失态、保持体面而压抑自己的情绪。
因为在我的成长环境中,总被教导“爱哭”是一种软弱、不体面的表现。
特别是在这个女性被贴上“感性”、“情绪化”等标签的社会里,我不断告诉自己只有足够理智、强硬,才值得被喜欢。
就算偷偷在无人角落哭泣,我也会在内心谴责自己感受到的悲伤情绪,认为情感是负面的,甚至害怕。害怕如果在不适当的场合想起奶奶导致情绪崩溃,会影响到正在做的事情,也会让身边的人莫名其妙。
哪怕在咨询师面前,我都尽量不表露情感,避免煽情的场面。
咨询师察觉到了我厚厚的「壳」,却没有急于敲碎它,而是允许我按照自己的节奏,循序渐进地暴露情感,不催促,不厌烦,全然接纳我的情绪,充分共情我,给我提供安全的表达空间。
“有情绪是正常的,你有权利让眼泪充分流淌出来。”她温柔的声音回荡在耳边。
在咨询师的引导下,我慢慢地卸下了自己的防御,开放本心,不再为自己的情绪而感到羞耻。
后来我才发现,这是咨询师为我治愈创伤的第一步——表露创伤。
通过引导我倾述创伤事件,以及我对它的感受、情绪,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的心理压力,为我建立了内心的安全之所。
帮助我建立内心稳定后,咨询师带我进入冥想,让我想象奶奶的样子,和她说说话,补上我内心深处的遗憾,和奶奶好好告别。
这次冥想,是一次撕心裂肺的哀悼体验——
我想象着奶奶回来了,我们一起回顾曾经的温暖,我终于可以告诉奶奶我有多爱她,并接受了奶奶的祝福。
那次咨询之后,我哭了一整个晚上。
这是咨询师为我治愈创伤的第二步,回顾与哀悼。
我知道痛苦还未完全消失,但当咨询师帮我一起走过对创伤的表露、回顾与哀悼后,我的内心发生了全新的、积极的变化。我不再那么孤立无援,也有力量去面对难题了。
03
为丧亲之痛寻找一个安全之所
在那里得到复原
人之所以快乐,并非刻意去遗忘那些失落与悲痛,而是学会了疗愈。
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心理咨询,作为走出创伤的方法。
是咨询师的倾听与包容,为我营造了安全的氛围,让我可以与悲伤共处,面对丧失,被允许表达丧失的感受。
在咨询过程中,伴随着情绪的释放后,我的理性也会在想:“如果哭就能解决问题,付钱给咨询师干什么,自己哭一哭不就行了?!”
但深入的咨询之后,我才真正地明白,并非如此。
只有经历过充分训练的专业咨询师,才能知道怎么对来访者的情绪与心理进程进行调节,让我得以毫无保留地讲出那些萦绕在脑海中的,昼夜不息的悲痛与焦虑。
并且,每一个经历至爱之人离世的生者,他们的哀伤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面对丧失的反应也是千差万别的。
就像我自己,在一个以不表露情绪为荣的环境下长大,我习惯用理性分析一切,却因此封闭了内心。就连哀悼亲人之死,也会产生恐惧与羞耻。
咨询师识别并改变了我的不合理信念。我不需要对自己那么严厉,不需要很强大才能证明自己。我可以哭泣,而哭泣并不代表我是一个懦弱的人。
从内心深处接受了爷爷奶奶的离世之后,我的生活走向了正常的轨道。
日常中,依旧会思念他们,但心态从此变得积极,我会带着他们对我的爱与祝福,好好地生活。
有人说,人的一生有三次死亡。
第一次是心跳停止,呼吸消失,是生物学上的死亡;
第二次是葬礼,从此在社会关系网里悄然离去;
第三次是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掉,整个宇宙都将与你无关,那才是真正的死亡。
所以,只要我在,我的爷爷奶奶就还在。
- The End -
为你推荐
丧亲之痛,之所以会让人难以承受和面对,是因为涉及不可取代的「爱与依恋」的断裂和丧失,同时往往伴随着遗憾、内疚、自责、悔恨等复杂的情绪和情感,心不甘,意难平......
但离世之人肯定不愿生者一直哀伤地活下去。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家人,面对都是唯一的出路。要相信,你仍然可以拥有幸福和快乐。
如果你遭遇了丧亲之痛,并且难以走出,那么,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是一个现阶段非常有效的办法。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匹配咨询师,可以看看这位擅长处理丧失、哀伤议题的咨询师——
金俐延(金艳芬)
金俐延老师是AIE高级国际注册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指导师,从业近12年,服务人数超过2100人,积累个案时长4000小时+,专业可靠,经验丰富。
在咨询中,她会从精神分析各学派的理论与技术出发,并适时结合认知行为疗法、自体心理学、意象对话等疗法精髓,以帮助来访者认识到心理情结所在,修通匮乏、创伤的部分。
金老师的擅长领域除了丧失之痛外,还有情绪管理、创伤修复及亲密关系议题。如果你有这几个方面的需求,都可以找金老师聊聊。
来访者真实评价:
为了鼓励求助意愿,金老师特意开通了5个半价咨询名额,让你的求助第一步,迈得更轻松一些。原价600元/次的咨询,现仅需300元/次。名额有限,抢完即止。
↓ 点击下图,向金俐延(金艳芬)老师求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