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TI-感觉(S)和直觉(N)纬度:你的信息感知和搜集方式
上上周一,我们分享了MBTI第一个维度一内倾和外倾,知道了内倾型的心理能量指向内部世界,外倾型的心理能量指向外部世界,今天我们继续了解心理类型的第二个维度——感觉(S)和直觉(N)。
第二个维度表示的含义是,我们每个人在搜集信息和感知世界时,是偏向于感觉型S(Sensory,意为“感觉、实感、观察敏锐的”),还是直觉型N(Intuitive,意为“直觉、预感、想象、善于自省的”)。
感觉和直觉是我们收集信息的两种不同的方式,它们也是我们心理类型中的维度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收集信息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我们面对环境中的各种信息的时候,我们更倾向于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感知这些信息,我们的侧重点在哪里。
比如当我们要求职时,需要了解意向公司的主要业务、组织架构、薪酬福利、行业地位等;当我们学习一项新技能时,需要了解是什么,怎么学,学的好;当我们想要追求另一半时,需要了解对方个人信息、生活圈子、兴趣爱好等。
这些“去了解”的动作就是在搜集信息,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的做出决策。
“感觉”和“直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很多人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倾向于用感官直接从环境中获取信息,比如一个人出门上班的时候天气很好,走在路上,他可能会想:“今天的风真凉爽,天空好蓝,阳光也不是很刺眼。”
感觉型的人更注意现实中那些实际的、可以直接观察到的部分,对现实感兴趣。
而有的人,他出门的时候可能不太会在意天气让他有什么感觉,而更在意这样的天气是不是会下雨。这就是直觉型的人,相比对现实的兴趣,直觉型的人会更倾向于对事情的可能性和事件背后隐含的意义、联系、内涵感兴趣,他们的预感性也会更强一些。
“我看到的,我听到的告诉我应该这样做。”
“我的第六感告诉我应该这样做。”
感觉型(S)的人会更关注环境中的事情的客观性,他们依靠五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来感知,任何从感官直接接收到的东西成为他经历的一部分。
而直觉型的人更关注事情的可能性,更相信对事物的联想,他们相信自己的直觉或者第六感所带来的信息。对于那些只能用心灵感受的和理解的事物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同样,我们也可以通过观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去判断他是感觉型的人还是直觉型的人。
举个例子:小张很喜欢科幻题材的电影和小说,想象一些天马行空的故事情节,脑洞很大。他的同事小黄就对这类电影没什么兴趣,他平时更喜欢看看新闻,说起社会新闻他津津乐道,对时事政治他也颇有自己的一番见解。
那么,这两个人是属于感觉型的呢还是直觉型的呢?
小张喜欢充满想象的东西,他不太在意现实中发生了什么,而是更关注于感觉事物背后的可能性,所以小张表现出的是典型的直觉型的特点。而小黄呢,他喜欢看新闻,关注时事政治,也就是说,他更倾向于关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所以他表现出来的是典型的感觉型的人的特征。
在现实中,我们该怎样去判断身边的人是感觉型还是直觉型呢?这两种类型的人分别有哪些特征呢?
感觉型的人对生活有敏锐的觉察力,他们追求快乐,对各种类型的信息都十分敏感,非常善于观察,注重细节,但他们可能不太擅长想象,缺乏想象力。
感觉型的人很多是那种“活 在当下”的享乐主义者,他们对生活抱有极大的热爱,常常自得其乐,也比较容易满足。
如果你是感觉(S)倾向的人:
我更关注事实、常识、细节、确切的信息。
我是个活在现实里的人,我比较务实、实际、实事求是。
我更喜欢完成一项有实际应用和有形结果的任务。
我喜欢按照事情本身的真实情况来理解它、还原它、描述它。满足于“它是怎么样的”。
我是一个出色的观察者,我能观察并且记住我周围环境的蛛丝马迹。
我喜欢利用和发展那些我已知的技能,我喜欢身体力行的活,比如装拆家具,制造机械和做手工艺品。
我很重视事实和经验。
我可能不擅长理解他人的暗示和推断。
我享受当下,活在现在,而不是过多想象未来。
当别人和我讲解一个理论的时候,我希望对方能举出具体的例子和实际的应用,甚至是讲述一个故事。
我喜欢事情保持原状。
我可能会只看见树木看不见森林。
直觉型的人则是对生活充满期待,他们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对环境的观察可能就没有那么细致了。直觉型的人也会更关注机遇,做事富有创意,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他们不太在乎别人有什么或者别人在做什么,而是时刻盯看自己的目标不断向前。
因此,直觉型的人也很容易在工作中取得比较好的成就,他们喜欢探索,不喜欢各种机械重复的工作。他们不太关心自己当下过得如何,为了更好的未来,他们不会得过且过。
如果你是直觉(N)倾向的人:
更相信直觉、灵感、想象、洞见。
我是个活在想象中的人,我时常沉浸于脑海中的不同想法,但对细节和事实更不那么关心。
我喜欢寻找和分析事情的可能性、联系性、趋势,却对事务性的工作容易厌烦。
当我描述和演绎事情的时候,我喜欢用隐喻和类比。侧重于“它可能是怎么样的”。
我是个喜欢畅想未来的人,我喜欢寻找事物背后的模式和规律,我厌恶繁琐的细节。
我不喜欢传统的重复性的工作,我总喜欢尝试新鲜的创造性的方法。
我很重视暗示和推断。
我能解读言外之意,并推测他人并没有明确陈述的含义。
我不是特别注重身边发生的事情,甚至有可能对周围环境不敏感。
我喜欢迅速理解一个抽象的理论,过多的和我描述细节和事实是无聊且浪费时间的。
我喜欢改变。
我可能会只看见森林看不见树木。
感觉型的人和直觉型的人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差别是,感觉型的人身体协调性会比较好,所以他们擅长体育运动,学什么都能很快学会,他们也撞长做手工这样的需要认真仔细的活动;并且他们很注重自己的外表,会花很多心思在自己的穿看打扮上;在生活中也会喜欢较真,也会在意自己的付出是不是得到了相应的回报。
直觉型的人身体协调性就没有感觉型的人那么好,所以他们不太擅长体育运动;他们也不太在意自己的穿看打扮,在他们看来只要能穿就可以了,不会特意去收拾自己,所以可能在别人看来会有点"不修边幅”的感觉。
举个小王老师的例子吧,小王老师是N,小王老师的另一半老吴是S,小区里很多邻居我是不认识的,好像他们这些人,从未在我眼前出现过。但是老吴能很清晰的分辨出谁长什么样,上次穿了一件什么衣服,很多细节特征他都能看见,而小王老师却常常对近在眼前的东西“视而不见”。
小王老师写的文档或者发的朋友圈里经常有很多错别字,检查很多遍都检查不出来,而眼尖(S)的小伙伴却一眼就能指出来。
以上这些就是感觉型的人和直觉型的人之间一些比较典型的差异,大家可以根据这些内容,尝试去判断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是感觉型还是直觉型。
总结来说,我们收集环境中的信息的方式可以分为感觉型和直觉型,感觉型的人喜欢通过各种感觉去关注现实的、实际发生的信息。直觉型的人对现实的兴趣不大,而是更关注于各种想象的可能性。
这两种类型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去进行判断。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会碰到那种绝对的感觉型或者绝对的直觉型的人,有可能我们是感觉为主的人,直觉是我们不太熟悉的部分,但我们是有的。
那具体怎么去观察这些部分呢,在生活中、职业发展中又应该如何去运用自己的感觉以及直觉呢?在以后的内容里,会陆续给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