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是怎样“炼成”的?——从共生到斗争,再到和解
前不久一部电视剧里,一位父亲深沉的望着儿子,对他说“所谓成长,就是喜欢的依然喜欢,只是不一定要拥有;害怕的依然害怕,但是可以面对”。父亲的话让儿子渐渐懂得如何面对欲望,如何历练勇气。
男性从男孩成长为成熟的男人,需要太多人的栽培。作为男性,在男权文化中享有天生的优势,也背负着太多的期待,有时不堪重负,有首歌都在唱《男人哭吧不是罪》……情感不外露、睿智儒雅、能赚钱、善交际、高大英俊都是社会文化惯用于理想男性的标签,然而不是每个男孩子生下来就能具备这些,他和女性一样要经历一波三折,跨过心理发展的千山万水,渐渐找到自己,成为自己。
我们来看看男性心理成长历程中,那些重要的发展阶段以及可能引发的问题:
01
母子共生——被母爱吞噬的恐惧
孩子出生,通常母亲是第一抚养人,无论男女,生命之初,都和妈妈有着天然紧密的连接。我们经常歌颂母爱的无私,却常常低估了孩子对于母亲天然的爱和忠诚——母子连心。
然而,随着儿子渐渐长大,如果无私的母爱变得密不透风,过于控制、纠缠,甚至充满诱惑,而刚好父亲“功能性缺位”,母亲有可能把全部身心都倾注在儿子身上,把儿子变成自己的一部分,情感也借助儿子来满足,儿子就变成了母亲的“情绪配偶”。
例如儿子长大了,母子还不分床,妈妈夏天在家穿着很暴露的衣服,儿子已经有性唤起,妈妈却觉得儿子还小,无伤大雅,这种情况,如果爸爸常年不在家或者夫妻关系不好,孩子的乱伦幻想只能在心中上演,不能通过和父亲的斗争外化、和解、升华,孩子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的心理、甚至生理症状,因此有儿子的家庭,强烈呼唤父亲参与家庭养育,帮助母子心理上的分离,这种分离是男孩子走向独立的必要条件。
停留在母子共生阶段的男性,成年后恋爱、结婚可能会比较困难。有的常常会把“我妈说……”挂在嘴边而不自知;有的对恋爱、结婚(心理上和妈妈的分离)有很深的内疚,甚至觉得是对母亲的背叛,他无法坦然享受婚姻和性带来的愉悦体验,作为补偿,他会更加孝顺妈妈,有时还会要求妻子必须孝顺婆婆;还有一些男性,他们无力反抗妈妈的情感入侵,成年后,常常逃避婚姻中的矛盾,把所有问题留给妈妈和妻子面对,并名曰“女人间的事,男人不好插手”。
02
父子竞争——被父爱报复、惩罚的恐惧
男孩渐渐长大,性意识也开始萌动,妈妈作为男孩见到的第一个异性,他可能开始对妈妈萌发性幻想和冲动,如果这个家庭中夫妻关系融洽,那么父亲作为乱伦禁忌的象征性客体,就成为了男孩嫉妒、恨的对象。这时,家庭中的父子冲突就成为了核心,男孩可能通过多种方式和爸爸斗争,大致分为造反革命(成功或失败)、主动认怂(自我挫败或模仿)和继承发展等形式。
造反革命——为了反叛而反叛
男孩长大会和父亲各种对着干,好斗,攻击性满满,甚至父子间发生肢体冲突。弗洛伊德认为这是男孩子在心理层面和父亲竞争母亲的表现,我们不妨有更多的视角去理解,有的男孩是因为不服气,凭什么“老子说的就都是对的”,有的是以此吸引父亲的关注,男孩也渴望父爱!
但是,有时他们会误入歧途,在反叛的怒火中,没有余地去认真思考父亲的话对自己是否真的有好处,只是一味为了反叛而反叛,一旦他们“战胜”了父亲,反而会陷入迷茫,失去了目标和前进的动力。
主动认怂——你厉害,我就是不如你
对于一些无力造反或反叛被屡次镇压,或者明明做好了却仍然无法得到父母认可的男孩子,他们选择了主动认怂,“你说的都有理,我就是不如你”,他们选择了自我放弃或自我挫败,不社交、不学习、不恋爱,不成家,变成长不大的啃老族,躺平,且躺的心安理得,但内心却是绝望的。毕竟没有人天生认为自己是弱的、笨的、低劣的,可认命也是一种活法儿吧。
还有一种隐秘的认怂——简单模仿。为了防止自我主张遭到镇压,男孩可能会单纯模仿父亲,你会发现他和父亲的一切都那么像,也常常得到家族长辈的认可、夸奖,但是也会发现,他通常没什么特点,不大会被人记得,身体只有装着自己的灵魂,才能焕发出光彩。
继承发展——你很棒,但我可以更棒
有些父子间实现了良性竞争,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也没有被拍死在沙滩上。司马迁撰写史家绝唱《史记》,他的父亲司马谈是汉武帝时期的太史令,王阳明创立心学,他的父亲王华是状元出身,你会发现他们的成就已经超越了父辈,尽管他们的父亲已经很优秀。
北大数学天才“韦神”,他的父亲曾任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数学会理事,也算是子承父业,发扬光大了。儿子认同父亲,不是简单的模仿、复制,可以在父亲的基础上继承发展,甚至开宗立派,在父子竞争中,实现超越,成就自我,心理层面“战胜”了父亲,摆脱了被父亲打败的恐惧和成功战胜父亲的内疚。
03
认同“父亲”——父亲是儿子心中或梦里的一座山
在前两个阶段中,一些男性被卡在母子共生的焦灼混沌中,一些男性被卡在恐惧权威,害怕成功的焦虑中,还有一些男性成功渡过层层考验,他开始寻找父亲,希望成为父亲一样的男人,父亲对于儿子,像一座大山,他的存在意义不在于阻挡儿子前进的道路,他为人梯,帮助儿子登顶翻越后,能看见更广袤的风景。
这里的“父亲”不一定指生活中的父亲,他可以泛指一切具有父性象征的人、物,甚至是某个人身上的部分特点。
这个阶段,男孩子渐渐形成完整的“超我”和性别认同。
他内化了从小父母的要求、禁忌,对社会规则,包括道德、法律、纪律和习俗是否遵从有了自己的判断和标准,他开始有了较为明确的自我期待——希望自己成为怎样的男人,他会自愿、自觉去追寻。
在性别认同发展过程中,男孩子意识到自己和爸爸一样,都有小鸡鸡,这意味着他在生理上认同了父亲,他和父亲是一样的,然后在和爸爸的竞争、培养和锻炼中,再通过爸爸的行为方式、情感态度、为人处事,慢慢学习、模仿、交换,发展出作为男人、男子汉的气概和方式。他会出现很多内在心理特征上与爸爸相似(或完全相反,反向认同也是一种深刻的认同)的表现。
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现实中的父亲缺位,或者父亲本身性格懦弱,被儿子内心瞧不起,儿子就想象一个理想型父亲的形象去认同,因为不真实存在,所以这个形象可能过于完美,他变得过度追求完美,有时甚至吹毛求疵,很难接受在他看来任何“不好”的事物,包括他自己的不足,而这“不好”的一面往往是他真正要面对、成长的部分。
男性和女性,都被社会文化隐形定义着又束缚着。作为个体,每个人的经历大相径庭,如同不能要求在不同的土壤中长出同一品种、一般高矮的树木一样。男人,需要在多重定义、角色中,找到自己的样子,你可以不是最巍峨的,但你要是为自己骄傲的。
《英雄泪》和《女人花》哪个容易过……
今日话题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对孩子的性格塑造影响极大
你遇到或听到过哪些男生成长路上的故事?
欢迎分享哦。
如果有解不开的心结
可以和我诉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