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母亲我才醒悟:世上失败的父母都曾是受过伤的小孩
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曾经说过:“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
我从事心理咨询工作近10年,自我探索超过15年,对这句话深有体会。
拒绝成熟的成年人,往往被原生家庭的创伤裹挟,即使年龄增长,生儿育女,也不过是换种形式,重复受着曾经的苦,无法解脱。
而成熟最重要的就是,去直面痛苦,做出不一样的改变。
我曾经也置身看不到头的痛苦中,我差点也把自己的孩子拉进这种看不到头的痛苦中,直到我遇到心理咨询。
这是一段很神奇的路,它让我在四十多岁的年纪,常常生起“人生才刚刚开始”的新生感。这种新生感让我拥有从未有过的幸福和希望。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作为一名咨询师我的“新生”是如何发生的。
01
成为母亲,
曾是我最骄傲的事
也是我最失败的事
十四年前,我的儿子出生了。
趁着麻药还未完全将我迷倒的时候,我看着我的宝贝,感觉生命从此完整了。
为了给他爱与关怀,随之而来的无数艰辛,我都一一抗住了。
比如我整夜半个身体露在外面,只为能随时给他母乳喂养,一直坚持到儿子一周岁半;
比如因为婚房出现问题,我为了给孩子一个稳定的环境,忍辱负重与婆家人周旋,协调与父母的关系;
比如在我上班后,我在工作岗位重新调整,面临考试晋升的情况下,努力平衡工作与陪伴他的时间精力;
比如在他将要上幼儿园的时候,在婆家人认为只要有个学上的认知不同的情况下,我想尽办法让儿子进全市最好的公立幼儿园……
那段时间真是难啊,但只要看到儿子,我的心就充满安定和快乐。那时最快乐的时光,是晚上我俩在床上一起看报纸杂志、玩玩具,我觉得一切困难都值得。
但是,自从他上小学后,我才发现,作为母亲我也许失败了。
我开始因为儿子考试没有全优,让他双手抱头在公园里蹲半小时;
也曾因他在学校被老师批评而拽着他头发往墙上撞,甚至拿棍子打他打到浑身都是青紫……
那时的我像疯了一样,我把对生活的不如意、家庭关系的不和谐、工作上的失落全都通过打骂的方式发泄给我儿子。
即使这样,在被打过骂过后,儿子还会跟我睡在一起,把他的小手贴在我的脸上。
直到有次当他将要睡着时,我还像过去一样问他:“你知不知道,妈妈爱你!”
那次,他不再像过去那样点头,而是倔强的抿着嘴,不说话。
那一刻,我心如刀绞,我读出了他对我的愤怒。
每次打过他之后我都会后悔,但一旦涉及到他的学习问题,当他达不到我的要求,我就会不可控制的发疯。
因为他是我全部的希望,似乎只有他能改变我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我不喜欢那样的自己,我想改变,却心存侥幸,直到儿子用他倔强的方式表达对我的失望和愤怒时,我才知道,改变刻不容缓。
02
心理咨询如何让我新生?
尽管没有家里人支持,我依然报了国家心理咨询师的学习考试。在学习中,我开始有些理解自己,并在老师的推荐下,去做心理咨询。
当时经济很紧张,培训费用都是我在有限的余钱中省出来的,交心理咨询的第一次费用时,我也有些心疼。
但进入到咨询中,说起我婚后艰难的生活、我对我儿子的爱和粗暴……我几次失声痛哭,长久以来压抑的情绪终于得以释放,那背后是多年来积存于心的委屈。
在生活中,尽管我已经拼尽全力,身边的人却还觉得我做得不够好。而我的咨询师,能够听我的哭泣、我的焦灼、我的痛苦……我感觉到被允许、被看见了,这种看见让咨询费变得值得。
这次之后,我决定和咨询师持续咨询。现在回顾起来,新生是从两个方面开始的:
a. 懂得自己,找到建立亲子关系的钥匙
咨询师一面允许我处理情绪,一面引导我去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我才发现我对儿子的暴力方式与我父母对待我的方式如出一辙。
我是家里的老二,还有一个姐姐。那时父母都在医院上班,带着姐姐生活很不容易,但在奶奶的期待下,妈妈还是决定要生个男孩。
但很遗憾,我是个女孩。全家人都很失望。
后来妈妈要上班,我就开始了父母、奶奶、外婆三家换着住的生活。直到上小学,我才和父母固定生活在一起。
寄宿奶奶家时,我最大的期待就是回到父母身边。但期待实现时,才发现更不快乐。至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很少打我,父母却经常打我。
我调皮玩水被发现后,会被打;我不小心摔跤把裤子磨破了,也会被打;更别提上学以后,因为作业被打的次数了。爸爸对我的学习要求很严格,每次考试考不好都要挨打。
咨询师问我:“被打时你的感受是什么?”
我说:“我很害怕很无助,我只是一个小孩,我想得到父母关爱,我已经尽力了,为什么总是被打骂呢?”
咨询师说:“是的,你只是一个小孩,你已经尽力了,但还是被粗暴对待,这是多大的委屈啊”。
听完这话之后,我掩面而泣。我为那时的自己而哭,那是一个孩子对父母满满的爱,可是这爱在一次次的暴力中慢慢消耗掉了。
到了青春期,我不再被动接受父母对待我的方式,当我反抗他们时,父母依然粗暴待我。我心里藏满委屈和愤怒,离家出走的念头不止一次的出现。
这种愤怒我同样在儿子的身上看到了,他会用小刀在桌子划出一道道深深的痕。
这让我很震惊,我太了解这种愤怒背后的痛苦,这是一个孩子无助无声的呐喊。
咨询师面对我的自责,没有怪我,她告诉我,这不是我的错,因为我曾经这样被对待过,我不知道可以用其他更好的方式来处理与孩子在学习上的交流。
我感觉我整个人被托住了,尽管我对自己的行为如此羞愧,但有个空间,让我释放这些羞愧,从而获得希望的力量。
在与咨询师长期咨询中,我反复体验到抱持的感受是什么样的,原来我可以犯错,即使犯错也没啥大不了。
慢慢地,我的暴躁减少了,也越来越能够接纳自己和别人。
对待儿子,我从过去粗暴贬低的方式,转变为鼓励陪伴。当我自己稳定下来的时候,孩子自然心就安了。
如今我的儿子已经初三,他并没有叛逆,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好。
b. 对待亲密关系,让我抛却幻想爱自己
长期在原生家庭中得不到温暖,我的内心非常渴望有个人好好爱我。我把这种期待带进了恋爱中。只要有一点点温暖,就如飞蛾扑火,其实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更多是为了证明自己有价值,以父母的要求作为择偶要求,来获得认可。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前提下,进入到一段亲密关系,会感觉多么幻灭。
我和老公结婚后,我对陪伴和被宠爱的渴望不仅统统化为乌有,而且因为老公家庭关系的复杂而受到二次伤害。迫于无奈,我和公婆同住,我感受到婆婆对我的控制。她觉得自己的儿子下班打球喝酒天经地义,而我作为一个女人必须做家务带孩子,这样才是一个好媳妇,所以我看书学习她会指责,我工作她也会给我脸色看……我不断地满足她的要求而委屈自己。最后的结果是我严重抑郁,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不止一次陷入绝望中。
当我无助时,咨询师让我看到不是我没有能力处理事情,而是被情绪限制了。我渐渐明白我是有力量的,我不是一个弱者。我无需去讨好别人,只需信任自己,讨好自己。
在保持独立的前提下,我划清了和老公家人的边界。对他们的指责我不再认同,我抛弃想做一个好儿媳、好老婆、好妈妈的面具,并坚定地告诉他们:我已经做得很好,不需要你们的评判,怎样做自己由我自己决定。这真的是一个很棒的感觉。
对老公习惯性的打压、过多的索取,我也坚决按下暂停键。不委屈自己的同时,抱怨就少很多,更多的把经历放在自我成长上。
在工作中,我允许自己不断进步,争取以前心里想做但不敢行动的东西,面对权威我可以更自如的表达自己的要求,展现自己的能力,不卑不亢应对工作关系。
当我成功时,我会为自己点赞,更加自信;当我不成功时,我也会鼓励自己,允许自己失败。坚持咨询的这些年,因为更深更清晰的了解自己,我开始感受到自己内在力量渐渐凝聚。这就是新生的感觉。
03
为什么心理咨询
能带来这样的改变?
心理咨询的确让我重获新生了,这种新生,是直面痛苦,做出改变的成熟和独立。因为想要帮助更多和曾经的我一样的人,我开启了心理学系统学习之路,让自己浸泡在精神分析和表达性艺术流派学习中。
在与来访的互动中,我始终真诚和专业,尽自己所能让来访者看到自己的力量和无限的潜能,从而创造出新的自己。心理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也需要回到关系中来解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说懂得所有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道理是死的,只有在关系中去将道理化作真切的体验,才有可能创造新的变化。
心理咨询提供的,正是一个新的体验。现实生活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会被带到咨询中,带到咨访关系中。我并不推荐大家去亲密关系里寻找治愈,因为再亲密的关系也很难承接住这些问题,能够提供这个安全空间的只有经过自我成长和专业训练的咨询师。
咨询师会站在中立的位置,陪伴来访者通过情绪、感受,一次次地观察、澄清、理解、解释来访者内心的黑暗与痛苦,从而与真实的心灵相遇。
当我们看到了无意识的想法时,改变就会发生。它包括对过去黑暗的哀悼与释然,对过去认知模式的调整,对新的行为模式的探索……假以时日,你就会发现自己真的变了,一切似乎不一样了,幸福也悄然而至了。
如果你也受困于曾经的创伤,如果你一遍遍寻找幸福,却还是在痛苦里打转,那也许说明,是时候面对它了。这种面对,必然会有阵痛。但是我用自己的故事,就是想让你相信,阵痛之后,是守得云开见月明,是一种你也许还没有体验过的心灵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