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同理论:我们一生都在寻找认同的群体 |心理词条
定义以及背景
要了解“社会认同”这一概念,就得先了解什么是“认同”。
认同译自英文identity,该词源于拉丁文idem,意为同样的,在哲学与逻辑学中,identity 被译为“同一性”,它表示两者之间的相同或同一性质,也表示同一事物在时空跨度中所体现出来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但在心理学中, 该词则被译为认同,它指的是个体潜意识地向某一对象模仿的过程。
通过对认同一词的了解,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理解社会认同的定义。
社会认同就是:个体通过找到与他们有相同或者相似特征的群体,附属并投身于他们所属的特定社会群体之中。
这个理论是由亨利·塔菲尔 、约翰·特纳等人提出并加以完善的社会心理学概念。社会认同理论认为,社会认同由类化、认同和比较三个基本历程组成。
个体通过社会分类,社会认同以及社会比较,从而找到归属感和身份感,并且可以提升自己的自尊水平。
相关科普
刚刚提到,社会认同理论的三个历程为:社会类化、社会认同、社会比较,那么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这三个过程:
1. 社会类化
类化其实可以理解为将人、事物等等进行系统的分类。这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比如:我们会将动物分为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等等。
我们会基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将它们分类为超一线城市、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等等。
那么,在人群中基于一些价值和情感需求,人们也会选择去进行分类。通过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事物。
2. 社会认同
通过社会类化后,人就会参与到属于自己的群体中,这个时候社会认同就发生了。基于社会认同,人会将自己的价值感投射到群体之中,并且赋予这个群体对自身来说的意义感。
例如:我们会认同自己是一个中国人,由于中国文化具有其特征,我们会按照自己对这种特征的理解不断的去融合到这种价值观中,并且,当自己的价值感得到满足时会感觉到一种意义感。
3. 社会比较
当人类通过社会类化加入了某个群体,并且在群体中形成了社会认同,接下来就会产生社会比较,社会比较的内涵就是:内群体偏好和外群体偏见。群体内部之间对本群体的价值观形成更高的认同,而对于本群体以外的群体产生排斥和偏见。目的是为了抬高本群体的价值从而实现个人更高的自尊水平。
比如:我们经常看到足球爱好者会纷纷成为不同球队的球迷,并且非常认同和崇拜某个球队的价值,球迷内部之间都会因为这份认同而相互更融合,而对于其他球队的球迷会产生偏见,认为别的球队不如自己球队厉害、当别人球队犯规或者做出格的事情时会非常愤怒、指责、漫骂等等。
而当自己钟爱的球队犯规或者失误时会各种找理由,说好话等等。
案例分享
亨利·塔菲尔和他的同事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召集了一些14、15岁的男孩作为被试者。让他们看 Klee 和 Kandinsky 两名画家的作品。看完之后,这些男孩们只被告知了一个信息,那就是:实验者会根据他们对于Klee 和Kandinsky 画作的偏好将他们分为两组。但是并不告知他们谁和自己同组意味着什么、组别之间意味着什么,分组有什么得失。
然后将这些男孩一个一个单独带到一间小隔间里,发给他们一些虚拟的货币,然后每人被要求将虚拟货币分发给两个组中的其他成员。他们知道的信息只有其他男孩所属于的组别。
结果显示:这些被试者男孩在不知道分组意味着什么以及虚拟货币意味着什么的条件下,都更倾向于把奖励分发给同组的人。
这项经典的实验研究表明:人们只需要一点点借口就可以形成群体,并开始歧视不属于这个群体的其他人。
其实,我相信大家在生活中也能感觉到这种类似的现象。
比如现在的网诺环境中就有很多人都会因为一些非常浅显的条件而形成某个群体,然后去攻击另外一个群体。
比如很多多人仅仅是在知道他人和自己使用相同品牌的商品后,便对那些人有了更好的印象,因为他们认为那些人和自己同属于一个并不存在的假想群体。然后会因为这种虚假的认同感去形成某种群体,群体内部相互认同,然后去排斥其他群体。
我记得自己上大学那会,网上有段时间因为南北方豆腐脑“咸甜之争”而产生大量的争论。
在豆腐脑事件中,内群体偏好会表现在夸大群体内的相似度,认为所有人都应该跟自己一个口味,并且感受到吃豆腐脑跟自己口味相同的人才是自己人,其他味道都是不正确的。而外群体偏见表现在夸大群体间的差异性,觉得凡是不支持自己观点的都是敌对势力,从而因为这个在网上口舌交锋。
个人见解
我个人认为社会分类、社会认同、社会比较本身来讲都只是中性词,但是为什么这种行为有时候会造成很多问题呢,原因就是人类总是无意识的追求优越感。
这种优越感似乎总是建立在要与外界某个标准对比的情况下。这个标准可以是一个人、一种特质、一件事、一个群体。人类会不断的通过附着在某种“身份”上,并且抬高这种身份的价值,贬低其他身份的价值而获得优越感。
我感觉这种状态是非常盲目而危险的。会让人失去理智,变得无厘头的去攻击别人。
现在网络环境中就有很多人都是这种状态,不会独立思考,甄别信息,只是基于某种情绪不断去依附到某个群体中到处喷人、以此来获得一点“身份感”。
所以,我认为及时觉察出自己这种无意识行为非常重要,不至于被这种行为所控制。
并且,当发现自己有了这种无意识行为之后,要学会及时退出这种行为,而不是继续沉浸在这种行为中。
独立思考、学会建立健康、有秩序、有监控的社会认同是我们每一个都需要尽一份力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