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狄浦斯情结:对父母特殊的爱 | 心理词条
01
阐述定义
恋母情结又称作俄狄浦斯情结,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借用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神话故事情节而自撰的术语概念。
神话名称为《俄狄浦斯王》,描述俄狄普斯王子命中注定他必然杀死自己的父亲,娶自己的母亲为妻,他虽然终生小心,极力避免,但仍在不知不觉中犯下杀父、娶母两桩大罪,弗洛伊德认为这个情节反映了男孩爱母憎父的本能愿望,而女孩则有恋父情结,即憎母爱父的本能愿望,又称“伊赖克特情结”。
人的这种本能愿望是从原始人的心理中继承下来的,不可避免,无法抗拒,永远留存在人类的无意识领域,它持续活动,以性本能为核心,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以致使人总是产生悔罪之感;
因此,这种恋母或恋父情结,被弗洛伊德视之为宗教和道德的起因,由此则道德的起源自然是人类先天的无意识的生物本能一性欲 。
02
背景/来源
弗洛伊德1913年的《图腾与禁忌》一书中提出,男孩早期的性追求对象是其母亲,他总想占据父亲的位置,与自己的父亲争夺母亲的爱情,也就是恋母情结。
弗洛伊德认为恋母情结是个人人格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并用来解释文化与社会的起源 。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在人类发展的早期,父亲拥有对其姐妹和女儿独占的性权利。于是儿子进行反抗,杀掉父亲并吃掉。由于感到罪孽深重,儿子压抑了对母亲、姐妹和他的女儿的性欲。乱伦禁忌和族外婚就是这样产生的 。
弗洛伊德的这一普遍性结论遭到多方怀疑,几乎所有的人类学家都不能认同,因为没有任何证据来支持它。也有个别的学者(盖扎·罗海姆)认为,紧张心理产生于恋母情结家庭状况。
在这种家庭中,儿子对其父亲反抗并不得不抑制对母亲的乱伦欲求,这种情况在所有社会都有发现,是乱伦禁忌和族外婚产生的文化根源。按照他的说法,任何否认此事的人类学家都是在抑制自己的恋母情结。但是有学者的研究认为,这种情况在母系社会是不会发生的 。
本来厄勒克特拉情结(Electra complex)是形容恋父情结,不过后来大多引用俄狄浦斯情结描述恋母/父两种心理 。
03
案例分享
“老师,我很苦恼。”
“你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呢?”
“我爱我的妈妈,但是有些事情她不让我对她做。”
“你多大了呢?”
“18岁。”
“那在接触身边其他女性是什么感觉呢?”
“没兴趣。”
“那你是几时开始对妈妈有这种感觉的呢?”
“我爸爸打我妈妈,我妈妈就抱着我哭,我就爱上妈妈了。”
“对妈妈有保护欲,这是好事。”
“我喜欢妈妈,我妈妈离婚了。”
04
恋母情结
更多来自原生家庭的影响
一个18岁的青春期男生来访者,在咨询中,我了解到他是单亲家庭,父母在他比较小的时候就离婚了,父亲有暴力倾向,看在眼里的他更多的是对母亲的心疼。
他说自己恋母,知道这种行为不对,但是控制不住自己,青春期的孩子生理上发育逐渐成熟,会诱发自我性意识,对性好奇和有欲望,这个时候父母更应该给孩子灌输正确的性教育。
恋母情结是一种儿童早期的心理固结,在孩子3-6岁这个期间,孩子慢慢开始发现,原本自己的心理或者说精神层面上只有自己和母亲两个人,但当某一天突然发现,母亲除了自己还有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另一个男人,这是儿童初步认识父母及肯定他们关系的基础上,形成自我意识和自我家庭地位意识的时期。
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都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恋母情结的父母不是我们生理意义上的父母,而是心理意象,父母的形象都是经过加工后保存在意识领域里的虚像,这个虚像总是集多种优点于一身,具有超现实的完美性、崇高性,是现实个体的理想化。
05
如何引导孩子
走出恋母/恋父情结
●父母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在孩子面前,作为父母展现出夫妻生活和谐的一面,在孩子面前树立好榜样,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在面对爸爸妈妈的时候,觉得我们是温馨的、是幸福的,树立正确的形象有助于孩子尊重我们。
单亲家庭的父母在对待孩子上更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也要对青春期的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过于亲昵的动作一般要拒绝。
●让孩子多跟其他人接触
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可以让孩子自己学会跟同龄的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父母适当地放手,让孩子自由地成长,这也有利于他将对父母的单一依恋转移、把注意力分散到更多人身上。
●接受孩子的爱
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总会听到,爸爸妈妈,我长大后也不想离开你们,我想永远留在你们身边。
在听到这样的话后不要马上去笑话孩子和对他们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也是爱他们的,正常看待孩子,温柔接受孩子的爱。
●孩子适龄时就要把他们当成“小大人”
在我家孩子四岁的时候,我就已经让他们学着自己洗澡,一开始我会教他们如何洗干净,洗不干净的时候可以喊爸爸妈妈帮忙,但最好能自己完成最好。孩子慢慢在长大,不要老想着孩子还小,就算跟孩子一起洗澡也没问题,正是家长的这种想法才更加误导孩子。
●父母的重心不止在孩子身上
很多家庭在有了孩子后,夫妻间基本不考虑自己的二人世界,我曾看过一个短视频,一对夫妻晒自己偶尔去旅游的生活日常,下面好多网友评论,这父母就不是称职的父母,旅游也不带上自己的孩子。
这满屏酸溜溜的评语,做为父母后,难道就不能拥有自己的空间和爱好了吗?人家的教育方式难道就真的就是对孩子不好的吗?其实让孩子意识到“爸爸妈妈是一伙的”,孩子自然也就不会以截然相反的态度对待父母。
父母要摆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不要因为一时父爱母爱泛滥就在与孩子接触时失去了分寸与界限。陪孩子度过恋父恋母期,孩子才能身心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