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了解鲸选学习会员
200+学习计划,6大知识地图,每周播客、漫画更新,一起心灵觉醒
家庭,是社会的组成单位。一个家庭里包含父母、子女等寥寥数人,但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微观社会生态系统。
个体出现心理问题往往并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背后的家庭关系出现问题,体现在个体身上。
在心理治疗中,大部分都是一对一的个体治疗,而家庭作为一个团体进行咨询治疗,心理治疗师需要同时面对整个家庭数人进行访谈和治疗。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纠缠复杂,布满“雷区”,要一一排除和解决,其治疗难度不言而喻。
卡尔·惠特克教授和奥古斯都·纳皮尔教授就是两位经验丰富的美国家庭治疗师,他们既是师徒关系,也是工作上充满默契的合作伙伴,经常共同为家庭提供咨询治疗。
他们合著的《热锅上的家庭——家庭问题背后的心理真相》,既有丰富坚实的理论基础,又充满故事性和趣味性,成为家庭治疗领域的经典著作。
书中讲述了一个问题家庭进行家庭治疗的过程——布莱斯一家,包括五位成员:父亲大卫、母亲卡罗琳、大女儿克劳迪娅、小儿子丹和小女儿劳拉。
通过布莱斯家庭案例的深入叙述,本书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家庭内部潜藏的许多问题和家庭关系的真相——家庭危机是如何出现的?家庭成员在其中有什么心理状态和改变?治疗师又是如何通过个性化的治疗手段帮助这个家庭走出困境?
1
咨访关系:
顽固的家庭结构的挑战
家庭治疗在第一回合的面谈中免不了要面临一场“结构之战”——寻求治疗的家庭会有意无意制造某些状况来考验治疗师对治疗结构所定的原则,借以探测双方的信心。
01
故事由布莱斯一家因为大女儿克劳迪娅离家出走并企图自杀而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向家庭治疗师紧急求助开始。
惠特克和纳皮尔教授与布莱斯一家预约安排到治疗室面谈。当天小儿子丹并没有到来,母亲卡罗琳表示主要是解决大女儿克劳迪娅的问题,丹是否到场不重要。但教授们依然坚持要等到丹也来到,面谈才能正式开始。
惠特克和纳皮尔教授面临着家庭治疗的首个挑战——顽固的家庭结构为家庭治疗师提出了一个难题:治疗师如何被这个家庭接纳和信任,与其建立良好和谐的咨访关系。
02
每个家庭都有其自带的、经年累月沉淀下来的家庭结构和规则,强大而牢固。家庭中的成员都有其各自的家庭角色、关系定位和行为习惯,在心照不宣中按照这个家庭规则稳定地运行着。
家庭系统作为一个群体,有一种“全家共生”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各个成员的独立性和个体性。家庭成员之间产生冲突,也表达了一种独立分离、寻求自我的需求。
当这个家庭要面对治疗师这个陌生的“外人”进行面谈、揭露家庭内部隐秘的一面时,会产生许多疑问:治疗师是什么样的人?他有能力解决我们的问题吗?他值得信任吗?我们要怎样接纳他?家长的权威地位会受到威胁和改变吗?会破坏家庭原有的“和谐”吗?
这种种问题都让家庭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冲击和考验,即将要揭开家庭内部问题的面纱并改变原有的家庭关系,整个家庭结构受到了挑战和压力,也便自然产生了一定的阻力。
对外的表现便是家庭成员下意识地抗拒治疗师的计划——不完全服从安排,隐瞒某些问题,通过一些行为和语言来进行试探、表达反抗和拒绝,以维护家庭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比如母亲卡罗琳下意识地阻止让小儿子丹来一起参加面谈。
03
我们都知道,治疗师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是进行心理咨询的基础。面对家庭团体性来访者的多个家庭成员,如何使大家达成共识、统一行动,对治疗师建立起信任感和安全感,治疗师如何能成功获得治疗所必须的“权威人物”或“父母”的角色地位,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面对挑战,书中的两位治疗师采用的方法是:从一开始就温柔而坚定地表达要求。
他们阐述了所有家庭成员到场的重要性,并坚持要求卡罗琳通知丹来参加面谈,可以为了等待他而更改面谈时间。最后丹终于来到治疗室,作为家庭中的一个重要成员一起参加面谈。
有趣的是,在治疗室里,布莱斯一家人会在不自觉中依照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就座。坐得近还是远,是相依而坐还是相对而坐,都体现出他们目前的关系状态。因此,治疗师特意要他们换座位,也等于象征性地改变了家庭的结构。
2
家庭成员关系:
拯救婚姻的家庭三角关系
父母在感情上互相疏离,在极端的孤独之下,连累孩子也过度介入于他们的挫败的情绪中。当这些孩子在困扰中长大成人后,他们也会不自觉地重蹈上一代的覆辙。
01
卡罗琳与克劳迪娅的矛盾一直都存在。强势的妈妈经常命令女儿做各种家务,干涉她的活动和隐私。女儿则用夜不归宿和滥交来对妈妈进行“报复”。
克劳迪娅之前曾经接受了一年的精神治疗,但情况一直没有得到改善。最近,母亲与女儿又发生了激烈争吵,克劳迪娅离家出走并企图自杀。这让布莱斯夫妇深感焦急,不得不紧急求助两位作者。
表面上看,这个家庭的问题是母亲与女儿两人之间的冲突。但随着面谈的深入,两位治疗师发现了问题背后的真相:除了母女两人,其他的家庭成员并不能置身事外,他们都一样被裹挟进来,成为母女矛盾的深层因素或是助推力。
02
家庭关系的复杂性不啻于一个社会系统: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父母关系、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同胞关系……
父母与子女之间往往构成一个常见的“家庭三角关系”。平衡和谐的关系结构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夫妻亲密关系的和谐,不平衡的关系结构则会伤害到里面的任何一个成员。
卡罗琳与丈夫大卫之间的亲密关系存在问题,无法调和。母亲产生焦虑和痛苦,便把矛头转向孩子,将女儿拉进夫妻关系中,建立起一个三角的关系,掩盖了原有的夫妻矛盾。
母亲与女儿发生冲突时,希望父亲能站在自己一边教育女儿。但父亲又表现出对女儿的认同和支持,与母亲对立。于是小儿子丹也被卷进来,构成新的三角关系。
这个不稳定的家庭三角关系便在不断的变化和冲突中摇摇欲坠,最终被激发。女儿做出离家出走和企图自杀的行为,给予这个家庭致命的一击。
3
亲子关系:
逃避冲突的替罪羊机制
家庭最痛苦的挣扎就在于它迫切寻求某位成员作为可以怪罪的对象。
01
卡罗琳与克劳迪娅的冲突是由于女儿不听从母亲的指令。但实际上,父亲在家庭生活中的消极表现、对冲突置身事外、两夫妇之间不和谐的关系才是根本原因。
由于大卫忙于工作而疏于家庭活动,与卡罗琳的亲密关系日渐疏离,卡罗琳无法面对和解决,便把女儿拉进了夫妻关系中,成为夫妻矛盾的“替罪羊”。
在家庭三角关系中,子女常常充当父母矛盾的“替罪羊”。或是“帮助”父母缓解矛盾,或是代替父母承载冲突和责任,成为父母推卸和逃避问题的“工具人”,从而维护这个家庭表面上的和谐稳定。
所以,当卡罗琳与女儿产生冲突时,也正是她与丈夫之间的关系又出现了某些问题。
02
作者认为,家庭治疗师的一个首要原则,就是要尽力预防某位家庭成员被逼成替罪羊。
所以,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治疗师会“将替罪羊的角色偷过来”。治疗师的身份和立场应该是整个家庭的“代理人”,而不是某个成员的“代言人”。
就是说,在咨询中,治疗师与每个家庭成员的关系会不停发生变动,在不同的时刻会支持不同的成员,发掘不同的问题和解决对象,避免成为某个成员的永远支持者或是陷入某种固定角色。
家庭成员在治疗室里吵架也是被鼓励的。多进行吵架可以将怒气适时发泄出来,把不同的意见想法表达出来,才能避免被压抑和积聚而酿成更大的危险,并且不把愤怒情绪带回家去。
吵架的行为也将家庭成员的个体性呈现了出来,解除相互“纠缠”的“共生”关系。当母女两人和解时,反而产生了一种释然的亲密感,和谐温暖的亲子关系随之产生。
03
在治疗过程中,冲突时有发生——治疗师与家庭成员之间、家庭成员与家庭成员之间。
曾经发生过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正处于叛逆期的11岁大的丹,对治疗师和面谈不屑一顾,常常不配合或是出言挑衅。面对这样的熊孩子,大概谁都想揍他一顿吧。于是惠特克教授就这么干了。
在一次面谈中,惠特克教授对丹终于忍无可忍,将他揪出来,当着全家人的面,两人干了一架,一把年纪的惠特克教授大获全胜。
看到这里,读者也许也跟布莱斯一家一样目瞪口呆。治疗师跟客户打架,不止得罪客户,还违反了行业伦理啊!
但是这场架,也许不能简单地用行业伦理来进行评判。
惠特克教授在治疗过程中觉察到了父亲与儿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存在某些问题。大卫不知道该怎样与儿子相处,丹也不知道该怎样向父亲表达他的需求,两人关系疏远、紧张而别扭。
在这里,跟父亲一样有着权威人物角色的治疗师便成为了丹挑衅和发泄的对象,也就是父子矛盾的“替罪羊”。
通过干架,丹和治疗师的关系得到缓解,丹也老实了许多,愿意拿出更多的真诚来对待面谈。
同时,也是向大卫展示了一种全新的亲子关系模式。此后,父亲与儿子之间打破了隔阂,相处模式发生了改变,两人比以前更加亲近、轻松、和谐。
谁能猜得到这个结果呢?也许高手就是不走寻常路吧。
4
夫妻关系:
外遇的真相
夫妻俩创造出来用以避免面对婚姻问题的策略,同时有可能将他们引向另一种模式,那就是外遇。
01
在布莱斯一家的治疗暂告一段落时,两位教授接待了另一对夫妇约翰和埃莉诺。他们的危机是——丈夫有了外遇。
夫妻关系是整个家庭的核心关系,也是引发其他家庭关系危机的根源,是最需要优先进行解决和稳固的一种家庭关系。
但是,我们却习惯于将原生家庭中的成员形象投射到伴侣身上,原生家庭的关系和曾经带给我们的创伤和体验也被带了进来,深刻影响着夫妻关系,引发许多婚姻问题。
我们在寻找婚姻伴侣和结婚初期,往往会将对方理想化甚至是“父母亲化”。
在潜意识里,我们会将自己对父母的期待或童年时未被满足的需求转移到伴侣身上,期望对方能代替父母来帮助自己解决一些问题、满足情感上的需求,完成“母爱抚慰”的过程。
02
随着婚姻生活的发展,我们可能会发现,伴侣无法完全契合自己的需求,无法扮演完美的父母角色,由此产生了失望和怨恨。
这种对象错位的期待使得夫妻关系变了味,也影响了夫妻之间的性关系。伴侣既要扮演亲密爱人,又要扮演父母,“父母亲化”让性关系沾染了“乱伦”的意味,性爱活动也带上了禁忌和负疚感。
当夫妻两人的性关系出现问题,亲密关系疏离,夫妻之间缺乏能量和刺激但又束缚着双方,使婚姻关系陷入僵局,了无生气,夫妻两人产生了冲突和焦虑。
于是,其中一方有了外遇,向外寻求情感和性爱的满足。外遇使出轨方打破了性禁忌,带来刺激感和自由感,重新体验到能量和活力,也为死气沉沉的婚姻展示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新“范本”。
外遇似乎是夫妻两人无法解决矛盾时,其中一方“默许”另一方向外寻求帮助的一种行为,而第三者则成为了夫妻矛盾的“替罪羊”。可以说,外遇是夫妻二人共同“密谋”而成的。
无论夫妻在外遇事件中被激活了什么新能量,外遇行为对家庭和夫妻关系的伤害是巨大的,它所产生的伤口难以痊愈,成为家庭永久的伤疤。
5
父母关系:
原生家庭的“魔咒”
家庭基本冲突的来源,均源自夫妻原生家庭的不安全感。
01
在布莱斯家庭个案中,随着治疗的深入,大卫和卡罗琳两夫妻的关系中存在的不和谐问题逐渐被暴露出来。双方在婚姻里的表现,背后是多年前各自在原生家庭里体验到的父母的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的表现。
大卫的父亲与母亲的关系独立而疏远。同时,父母也习惯了忽视大卫的意愿,代替他安排好一切。大卫不知道该如何与父亲相处,让他有所重视,于是通过努力工作来证明自己。卡罗琳则有一个容易暴怒和挑剔丈夫、干涉子女的母亲。
于是,当夫妻间出现问题时,大卫倾向沉默回避,用工作逃避冲突;卡罗琳则感到沮丧挫败,将怒气发泄在子女身上。
他们俩直到成年、走进婚姻后,也没有学会如何在父母面前做真实的自己,反而将以前体验到的父母的关系模式带进了自己的婚姻中,以同样的模式对待伴侣和子女,进行代际传递。
02
父母之间如何建立亲密关系、进行情感交流,如何对待子女、教养子女,都是在向孩子进行亲身示范。原生家庭就像一个“魔咒”,在默默地影响着新一代的家庭关系模式。
原生家庭带给子女的创伤和不安全感、焦虑感,便成为新家庭夫妻冲突的根源。这些未能疗愈的创伤使得夫妻之间对对方产生一种幻想,希望对方能够给予救助和抚慰,成为自己的“心理治疗师”。
解铃还须系铃人。了解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后,治疗师邀请了大卫的父母过来一起参加面谈。
经过面谈,老布莱斯夫妇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行为对子女的影响,大卫和卡罗琳也终于解开了心结和误解,愿意正面面对夫妻矛盾,不再逃避。
结 语
布莱斯一家在经过一年半的家庭治疗后,终于终止了治疗。布莱斯夫妇有了新的生活目标和追求,重新找回了自我;三个孩子也各自在新的家庭关系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每一个家庭都是一个强大的生态动力系统,心理治疗只不过是其发展路上的一次助力。
当家庭成员在承载家庭角色的同时能够做自己,拥有真实的自我和强大的人格,家庭才能构建出健康稳定的结构和关系,焕发出内部的生命力,然后自然成长。
还想查看更多相关内容?鲸选会员满足你!六大心理地图,囊括你想了解的所有领域。
打卡式学习,定制式互动,音频文章播客,你想要的学习形式全都有!
点击链接查看更多~http://t.xinli001.cc/eMnY
原创:微格尔青
责任编辑:一只梨
© 用户在壹心理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和评论),著作权均归用户本人所有。文章转载/侵权,请联系邮箱:content@xinli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