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了很多没用的东西又不扔掉,可能有心理疾病
收礼物很快乐,淘到自己喜欢的宝贝也很开心。收集和储藏物品是人类一种普遍的行为。
but
和大多数人类行为一样,收集或储藏物品的行为表现也可以从正常的适应性行为过渡到病态的行为障碍。
心理学研究者把这种病态的物品收集或储藏行为及其所引起的心理行为问题定义为囤积障碍(hoarding disorder,HD)。
2013年出版的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thefiftheditionofDiagnosticandStatisticalManualofMentalDisorders,DSM一5)把囤积障碍从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和强迫性人格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OCPD)中独立出来,作为一种新型的精神疾病。
我们小的时候,都有收集过一些喜欢的物品,我小时候喜欢收集小人书。其他的小伙伴有收糖果的包装纸、漫画书、玩具等。
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学会收集东西呢?
儿童开始收集或储藏物品的行为出现在25~27个月之间,一直持续到6岁左右。
那么其他年纪的人们,谁最喜欢收集东西?
同样,在成年人群体中,特别是老年人,也发现了类似的行为,如新闻中经常报道,部分老年人常收集各种物品,甚至是生活垃圾等。
在我小区每天都可以看到一些老爷爷老奶奶翻垃圾桶收垃圾收纸皮,我不知道他们是为了卖钱,还是为了收垃圾,或者两者都有。
进化论怎么解释人类的收集行为
这种典型的行为可能是个体进化过程中保留的结果。在人类的进化历程中,物品被剥夺是经常发生的,收集和储藏生活所需的物品,大大提高了人类成功生存和繁殖的几率。
囤积一些自己喜欢的玩具、古董、书籍,变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倒是也无可厚非。但是,囤积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并且不扔掉,会不会有问题?
心理学家怎么看“囤积”
弗洛伊德老爷子认为“金钱的囤积是粪便保留的一种象征性表达”。有点扯啊,但是感觉无法反驳。
真正对“囤积”进行研究的是心理学家Frost和Gross,他们首次明确提出了囤积的定义,并把囤积行为及其所引起的结果概括为强迫性囤积(compulsive hoarding)。
主要包括3个症状或行为:
过度获取和不能丢弃大量看似无用或没有价值的物品:
居住的地方堆满了物品,以至于这些地方不能发挥正常的功用;
因囤积而感到显著的痛苦,并导致心理和行为功能上的损害。
那么囤积东西,会有什么问题呢?
囤积问题在人群中比较常见,并严重影响个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
自己收的东西被人变换了位置或丢失会诱发患者强烈的负性情绪(焦虑、抑郁等)体验
收的东西堆积太多,可能引发家庭、邻里冲突等人际关系问题
产生环境卫生问题,存在火灾隐患这些都可能给个体、他人甚至整个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