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校长鼓励学生表白 | 是时候不再回避爱了
文:茗荷丨壹心理创作者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心理公开课(yixinligongkaike)
01
刚开学,就被日本一档综艺节目戳心了。
这档节目叫「学校へ行こう」(中文名为校园封神榜),告白环节是节目的经典环节。
校长先站在屋顶,唱着经典歌曲《愛なんだ》,鼓励初中生们向喜欢的人大声表白。
害怕受伤是不行的!
连校长都这么拼了,学生更是不能输了。连着好几名初中生勇敢地走上了天台,对喜欢的人表白。
有男生有女生,每个人都把埋藏在心底很久的话大声地说出来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年龄最小木村君。
他很有气势,一口气大声说了16个“我喜欢你”,把年轻男孩荷尔蒙爆棚的一面全吼出来了。
当他的女神说了一句“对不起”,他只说了一句“谢谢”。非常干脆地转身离去,下场的时候他哭了。
简简单单的真情表白,却成为了打动观众的一股力量。连天台下的旁观者,都忙着抹泪水。
多久了,我们没有体验到这种纯粹、简单、有勇气的情感,那才是感情真正的样子啊。
我喜欢你,我爱你,仅仅因为是你,无关乎于你的家庭、财产、身份。
我喜欢你,可能是因为你的笑容,你的虎牙,你的声音,你好看的眼睛和脸庞。
我喜欢你,可能是因为你身上淡淡的味道……
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节目可以感知到的是,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甚至是孩子,都非常接受这个年纪的情感,没有否认也没有假装看不见。
这与中国一概打上“早恋”标签的简单粗暴方法相比,实在是让人感觉到难得的温暖与真实。
学校和媒体,以这样的方式,给孩子们好好上了一堂“爱的教育”的课。
在这堂课里面,我们可以看见这样的部分:
喜欢一个人,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爱,需要勇敢地表达
喜欢别人并不意味着对方会喜欢你
亲身体验突破害羞、被拒绝、勇敢表达自我
看着孩子们或是坚定地跟心中的感情告别,或是知道对方有男盆友感到意外,或是被拒绝之后潇洒转身,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学校和媒体策划了一个很有意义的节目:直接去表达爱,体验爱。
02
孩子缺乏爱的教育
可能成为“亲密关系杀手”
看节目的时候,其实是有些汗颜的。
爱是人的本能,也是美好而自然的存在。
从小到大,我们上过各种类型的课程,学了各种各样的知识,但鲜见一门课程跟爱(重点指两性关系)有关。
青春期的孩子,以性成熟为代表承受了一系列生理、心理、行为的突变。此时的性意识开始觉醒,有喜欢的人是非常可以理解的。
可是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对青春期的感情采取的往往是回避、否认或者打压的态度。
“你千万别早恋,影响学习”
“早恋没几个能修成正果”
“别跟那些坏孩子一起,他们只知道谈恋爱”。
青春期谈恋爱的孩子被贴上“早恋”的标签,学校如果发现,就会找家长施压,家长也会诚惶诚恐,跟学校合力来棒打鸳鸯。
其它还在暗恋或者试图想表达的孩子,对自己的情感感到羞耻,渐渐地也只好压抑自己,熬过苦闷的青春期。
学校和家长极力阻止孩子恋爱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
一是怕影响学习,谈恋爱浪费时间和精力。
二是怕产生性行为,甚至是早孕。
从这两方面的担忧来看,确实是有一定道理的,也是全世界父母所共同担忧的。
但青春期孩子的感情又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如果继续按照以前的方式简单的回避或者是镇压,可能会让孩子事后以更大的代价来弥补。
中国的孩子,上学的时候学习大过天,家长们不允许谈恋爱,等到毕业进入社会,就直接开始催婚。
但此时很多成人在亲密关系上的经验十分欠缺。往往在不知道自己究竟适合什么人的情况下,就匆忙地进入了婚姻。然后问题出来了。
无论是生活中还是艺术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大量鲜活的案例:
一个在工作上能够独当一面的人却陷在家庭各种关系的纠缠中感到痛苦不堪。
一个拿了博士学位的人却可以在婚恋中连基本的判断都没有,被骗走好几百万的财产,孤独离世。
我们既没有在父母辈那里继承到良好的相处智慧,也没有从学校的课程中间学习到相对健康的爱的艺术,如果再缺乏恋爱的经历,就很容易成为“亲密关系杀手”。
03
如何教会孩子去爱?
一个人的幸福感,很大程度是跟其处理关系的能力直接相关的。
较之于学业和工作,我们需要让孩子早点学习爱的课程,而曾经缺课的几代人,也需要补课。
可以探索的包括:
(1)看见并接受孩子的情感需求
家长和老师想要侦查和压制青春期情感的原因虽然有观念的问题,但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家长根本不知道孩子怎么想,走到哪一步了。因为我们发现,孩子连普通的事情都不想分享,更何况这种秘密级别的?
想要让一个青春期的孩子跟你分享那些懵懂的情愫,这其实是需要长期功夫的。
只有孩子觉得分享了你能理解并且不加批判甚至是“跟他一伙”他才会觉得安全。
当孩子在幼年跟你分享心底的秘密的时候,如果你一惊一乍,把大人的标签拿来评价,等他进入青春期之后,他就不会再跟你分享。
或许你通过观察发现了孩子的小秘密,不妨侧面告诉孩子,这些都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甚至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她喜欢的对象,让孩子放松下来,不因为恋爱而感到羞耻。
(2)善用恋爱中“求好”心理
因为恋爱,学习成绩下降的有,疯狂逆袭的也有。谈恋爱并不一定影响学习,有时候反而成为孩子成长的助力。
前不久有个爸爸处理青春期女儿情感问题的方式刷爆了朋友圈。
他发现读高中的女儿因为暗恋班长成绩下降之后,没有批评女儿。
他首先选择了跟女儿站在一起,站在男人的角度帮女儿分析了女儿自身的优缺点,坚定地跟女儿“成了一伙”。
然后,为了帮助女儿“追到班长”,他陪着女儿减肥、戒掉垃圾食品,健康作息,并且拾起了荒废很久的古筝。
一段时间以后,本来就很有实力的女儿不仅学习进步了,进入了理想中的大学,而且越来越有光彩,追她的人也很多,女儿信心爆棚,与班长之间的情愫也成为一段美好的、纯纯的情感记忆。
这样的父亲,真的非常难得,懂得青春期情感的珍贵之处,也知道如何巧妙引导女儿更好地成长。
(3)树立和传播健康的性观念
在中国,性一直是讳莫如深的话题,连成人世界都是允许做但不太拿上桌面谈论的。
其实,不光是孩子需要树立正确的性观念,了解性知识。作为父母,我们都需要补课。
性明明跟吃饭喝水一样,是人的一种基本的需求而已。
两情相悦的性关系是亲密、温柔和愉悦的表现,而在传播过程当中,却被打上各种标签。“淫秽”、“羞耻”、“罪恶”、“不好的欲望”等等。
很多人因为性感到羞耻,并不能真实放松地面对自己的需求。
加上从正规的渠道了解不到多少正确的性知识,可想而知,中国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甚至成人是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去开展性行为的。
无论我们多么想避免过早的性行为,但现实是,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人工流产超千万人次,其中25岁以下的年轻女性和反复流产人数都超过半数。
过高的流产率和婚内性不和谐率提示我们,如果再不正视这个问题,会付出更惨重的代价。
每次看到孩子被猥亵浑然不知或是不敢告诉家长,少女堕胎多年后不孕不育,真的感觉好痛心。
较之于我们,其它国家的做法真的值得我们学习。
瑞典自1947年就开始对7岁以上的儿童设计游戏开展性教育。超过90%的青少年第一次性行为的时候会使用避孕措施,少女怀孕率为千分之三,全球最低。芬兰、英国、美国、日本等也都在幼儿阶段就设计了性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内容。
只有我们的成人先把课补好,才可能真正地直面这个缺口,并探索合适的方式去对孩子们传播健康、适宜的性观念和知识。
04
写在最后
真的是时候不再回避爱,不再回避性了。
那些纯纯的情感,那些你我都曾经迷恋过的人和事,即便你再怎么阻止,孩子们都还是会去体验的。
还不如,像节目中的校长一样,真正地尊重孩子这份情感,并智慧地加以引导。
因为爱,掌握正确知识下的体验,就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24小时便利店·暗恋信箱】
少年时代
每次路过教室的那扇小窗
都会偷瞄一眼那个熟悉的身影
幻想着与TA可能的各种场景
第一次的相遇
第一次开口问候
第一次相视一笑
甚至是第一次说再见
打着电筒在被窝
手上的那张浸满汗水的信纸
写了又划掉
换了一张又一张
然而,最终
这些都成为
没有说出来的话
没有递出的情书
一次次的幻想
就这样随着时光溜走了
而你也带着这些甜蜜的遗憾
长大了
24小时便利店
想重新为你圆满
这段记忆中的“未完成事件”
在【评论区】回复
你的暗恋故事 & 那些没有说出口的“我喜欢你”
不留遗憾,大声表白你的爱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