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陌生人,你为什么会“尴尬症”发作?
文|小马老师 公众号:WHU校心协
当你坐在我对面的时候,我总会紧张,浑身不自在…….
我想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感受:在图书馆看书时,如果对面坐着个人,也许你会担心他的目光,不喜欢被盯着看的感觉;在食堂吃饭时,如果对面坐着人,也许会让你感到紧张,担心你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对方所关注的地方;在讲台上pre,注目你的很多,但鸦雀无声…….
此时你的心里也许有那么一句话:“哎呀,好尴尬呀!
曾经有人给我形容过那种体验:“周围人都在盯着我,妈呀,好像被钉在墙上,我感觉我不会吃饭,不会走路了,整个人都僵住了,我傻那儿了……”
这种感觉是什么?这几天我也在搜集一些资料,尴尬如我赫然发现网上一系列关于“尴尬症”“尴尬癌”的帖子如潮水般涌来。
因为表现和原因不同,焦虑的分类也是五花八门。对人的焦虑,大多还是来源于社交上。我的一个好友就经常说自己有社交焦虑。她经常会在公众面前发言而感到焦虑,在意别人看她的目光,在意别人怎样评价自己,总觉得自己在人前表现不好:
“要是我说得不好怎么办,”,“他们的表情好像在说,我很差劲”
我贱贱地回她一句:“放心吧,都在玩手机,没时间盯着你看。”
其实,有时我们把别人的关注太当回事儿,同时也把自己置于舞台中央;其实于人,我们并没有那么值得关注。
很多人都会在意别人的眼光。几年前,一次和北京的朋友瞎侃,聊到北京的公共交通(当然其中充斥着一些不满):
“每次挤地铁,就让我想起我妈灌的香肠,那一截车厢里挤满的人就跟香肠里灌的肉。”
“是呀,来北京工作的人多,上下班能挤上2号线就不错了。”
“挤就挤吧,好不容易有个座,周围都是人,我都不知道眼睛该看哪儿,对视总是怪怪的,总觉得有人看着,老不自在,不过还是得忍着……”
后来这样的情况被智能手机治愈了。
很多人会批评,手机让人和人变得远了,但对于一些社交“过敏”的人而言,无疑降低了他们焦虑的程度。
躲回自己的世界,不用暴露在目光下还是要轻松一些。不过我们在担心什么?目光对视的尴尬?担心被别人看出什么吗?有些时候我们就像是偷了东西的小偷,或是犯了错误的孩子,希望别人看不见我们就好了。
私人空间
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间,这个空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空间,比如自己的房间,自己的办公室,自己的学习自习室等等;也可以是一个不固定的空间,比如身体周围半米,或是更远;当然也可以是心理上的一个空间包含你自己的小秘密。
总之,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立的舒适区,但当这个独立的舒适区遭到威胁的时候,就会引起不安。
例如在一个密闭的空间内,比如电梯,比如车厢,靠得太近会让人感到焦虑,因为个人的空间随时可能会被挤压侵犯,这会让人感到不安,紧张。同样在心里也存在那么一个界限,将自己与其他的东西分开,从而让自己感到舒服,安全。当我们暴露在目光下时,是否会担心自己在人前表现得不好?担心自己的缺点被挑出来呢?
尴尬你的尴尬
为什么会有尴尬存在?借用黑格尔的一句话,存在即合理。那么尴尬的存在到底有何意义。从功能上而言,人际中的尴尬都起源于我们想要在别人面前留下好印象。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同样也是一种形象管理的动力。
放大对自己的关注,会放大尴尬的体验
不过有时候,我们太过在乎他人看到的自己。就好像将自己置身于舞台中央的时候,本身就放大了自己的存在。
当一个人处于焦点的中心时,对自己表演动作肯定会有一些担心:会不会出错?出错了怎么办?我要怎样继续下去?会不会被所有人嘲笑?这样的担心会促进我们更好的管理自己的表现,但过度的担心就会放大焦虑的体验。
你是谁?大家都在关注你吗?你在乎哪些人的看法,所有人?一部分人?
每个人都有缺点,都可能会被人发现,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每个人都有着美好的愿望,希望自己在人前都表现得好,甚至堪称完美。但很遗憾,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凡人如我,都会有些缺点。
既然每个人都会有那么一些瑕疵,何不大大方方的拿出来,藏着掖着反而增添烦恼。
你能承认你有缺点,不那么完美,却依然迷人。
面对尴尬我们大多想逃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人在面对人际交流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我当时就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面对尴尬,你是有多想要逃?逃跑可以通过离开让人尴尬的环境瞬间缓解焦虑,但同时也告诉你两个事情:
1.这样的情景我hold不住;
2.下次还得逃。
其结果就是你不断的采取逃离的方式应对人际上的焦虑。试着一点点地去面对,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至少你还是你,不会因为焦虑、评价而变成另一人。
文|小马老师 公众号:WHU校心协
配图: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