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的设计满足了我们什么心理需求?
文:老沈
科技改变生活,从社区、贴吧,到人人网、微博,再到朋友圈,我们不停切换着自己的阵地和小窝,也展现着,不一样的人生韵律。
今天的我们,每天在朋友圈都发生各种各样的故事,那你可曾思考过,朋友圈的背后,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1、初生。——印象管理与沟通的新模式
我们习惯在社交网络中展示自己生活,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分享快乐与悲伤,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回忆。每个人都希望特定的人,看到特定的自己,心理学中“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告诉我们,人们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所形成的印象,以尽量获得对于自身有利的评价和关系反馈。简单说就是,我希望你看到我什么样子,我就给你展现什么样子。
所以朋友圈很体贴识趣地帮你在发每一条状态时,进行可见分组,给想看到的人看到。有的时候,你的分组里或许只有一个人,但你不会发私信给ta,而是选择朋友圈,一方面你只希望ta看到,另一方面,你又希望ta感觉你好像是给所有人看的,这就是朋友圈的厉害之处。
朋友圈在起初就有着另外一个强大的功用,那就是与评论者非好友关系的“游客”,无法看到他人与自己的评论和回复。这就保证了,你在看到各式各样评论的时候,可以更加肆无忌惮地回复,跟朋友逗比,跟相亲对象矜持,跟同事领导呵呵,丝毫不用担心有无关人员看到它本不该看到的评论对话。
2、发展。——补偿心理与情绪发泄
补偿心理中最常见的一种,叫做“缺什么吆喝什么”。“缺什么”并不是说没有什么,而是在乎什么,比如各种鸡汤文,经常给自己加油鼓劲打鸡血的,可能最近状态反而糟糕透了,意志处于濒临崩溃的边缘;比如各种秀甜蜜,炫耀爱情生活美满的,可能恰好面临感情危机,彼此的信任消失殆尽;比如各种吃吃吃买买买,好像每天生活充实丰盈,或许此刻正觉得生活枯燥落寞,感情没有依靠,生活无以为继。
当我们发现生活中有许多自己无法面对和把握的事情时,就习惯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能够抓住的事物上,不断渲染和影响自己,相信自己足够优越和与众不同,从而给自己足够面对生活沧桑的力量支持,聊以慰藉。或许你的生活殷实,家境富裕,却很难拥有交心的朋友,于是你不停地晒豪车、名包名表,世界各地的享受美食美景;或许你的面容姣好,也曾真心爱过,却发现身边的人只不过是贪图美色寻一时之欢,被爱情弄得遍体鳞伤后,你开始晒美颜,秀身材,收获各式各样的赞美与表白;或许你的婚姻美满,拥有一个稳定的家庭,一个疼你的伴侣,一个可爱的孩子,就算是不去努力工作,也可以完全不必担心生活品质,可你慢慢发现两个人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他的距离越来越远,你甚至怀疑他有了新的感情,于是,你开始把所有的情感寄托在孩子身上,慢慢地,朋友圈里可能便充满了自己与孩子的生活,跟孩子的对话。
你发觉只要发把这样的生活放在朋友圈里,你就可以收到各样的赞美与祝福,这般的认可与支持,正是此刻你最需要的。每个人的负面情绪,生活中不想面对的种种伤害与坎坷,总需要有一个出口,而朋友圈,便成为了一个足够安全便捷的垃圾桶和心灵港湾。
3、结点。——矛盾心理与意象对话
当你需要为此刻的感受和情绪寻找一个出口时,你便可以选择唾手可得的朋友圈,发一段文字,配上一张恰如其分的图片,于是当朋友圈状态发送成功的瞬间,自己的状态也就舒爽了大半。然而当状态平复,从感性回归理性,发觉到可能这样的状态内容会影响到某些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判断,便急忙删掉,“前一秒逗比,后一秒后悔”这样矛盾的心情,你是否也曾有过。
每当我们发出一个状态,好像都会有潜在的发送对象,我们会希望谁看到,又或者会希望是对谁说,所以当这个人看到,或者这部分人看到了,这条状态的功能就完成了,为避免影响其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索性就删掉好了;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这个你所期望的人可能会看到,或者根本没看到,但你只要已经发过了,感觉就像是已经对ta说出了该说的话,表达了你想要表达的感受,又或者下一秒你发现事情并不是像你想的那样,那么,这条状态,也可能会被删除掉。
朋友圈给我们的交流和沟通方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或许你会说,按照这样的思路,那岂不是朋友圈里的内容都是虚假的吗——必然不是。就像是你去上班会穿西装,你去打球会穿运动装,去朋友聚会会穿休闲装一样,当我们状态不同,目的不同时,当然需要展现不同的自己。更何况,你穿西装不一定是为了工作,发状态也并不是都表示像上述情况一样充满了背后的含义。只是希望,当你下次自己发朋友圈状态时,可以用心思考下,是不是还有更有效的方式让自己的“状态”变得更好;仅仅期待,当你下次看到朋友更新的状态时,能够不只是赞美和祝福,多一些交心的关爱与沟通,或许,我们的朋友圈,会更美好。
作者老沈微信号:xxklaoshen
想要了解心理咨询和更多原创内容
欢迎关注微信订阅号:Relive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