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玩手机指南:玩得越爽,成绩越好
作者:
来源:微信公众号:Take It Eeeeasy(ID:gh_4d2b714c6a4a)
近期,小tie在后台收到这样一则留言:
@匿名
小tie,马上要期末了,下学期就是高三了,但是我却一点都学不进去,总是控制不住玩手机,明知道自己不应该这样,可还是沉浸在手机里,我该怎么办啊?
现实生活中,很大一部分人在快乐地玩手机的同时,却又感到自责。结果就是学得没效率,玩得也不尽兴,不仅耽误正事,还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
“都怪手机,没了它我就能好好学习了!”
但,学习效率低真的是因为手机吗?
01
学霸“脑腐”程度 VS 我的“脑腐”程度
01爱说网络流行语
据牛津大学统计,2023-2024年,“脑腐”一词的使用频率增加了约230%。
越来越多人发现,自己一旦离开网络用语,就像失去了“嘴替”一样。
面对不想做的事情:“我补药xxx啊”
对待惊讶的事情:我嘞个豆啊
当遇到不在乎的事情:如何呢?又能怎?
如果有人不说网络用语,可能会觉得:这人也太正经了吧~
发现有人get不到梗,第一反应是:你不上网吗?
无论是面对面聊天还是打字,网络用语已然悄悄成为社交的“时尚单品”。
有些学霸也冲浪,甚至网速还比你快,为什么Ta们的脑子看起来依然好使?关键就在——说网络用语的频率。
网络用语改变的,不仅是口头表达,还有人的思维逻辑。就拿写作来说,你会发现,同样是一篇作文里的遣词造句、引经据典,有的人生搬硬套,有的人则把自己的思想融入其中。
图 | 超脱
流行语用久了,会把大脑“宠坏”。长时间看单刀直入、搞笑无厘头的东西,当看到深奥冗长的句子时,自然会产生一种“每个字都认识,连起来就看不懂”的感觉。
“文字的崩塌只是表象,思想的崩塌才是内里。”
有意识地控制自己说网络用语,是对低质信息的不妥协,也是对思维逻辑的保护。
02当断则断 VS 被手机黏住
在《脱口秀大会》中,选手庞博谈到自己会感到莫名的焦虑,这时候只需要召唤一套必要的流程,所有毛病都能迎刃而解:
把手机掏出来,随便划拉两下屏幕,最后长舒一口气。
一旦解锁手机,就像开启了潘多拉的魔盒,五颜六色功能各异的app,精心设置的信息流界面,精准拿捏猎奇心理的大字标题,外面的花花世界让人“有去无回”。
但凡意志力、自控力稍微弱一点,就像唐僧掉进了妖精洞。
图 | 错过你的那些年
相比沉迷手机无法自拔,成绩优异的同学们把手机视作辅助学习的工具,查资料、搜题、看班群通知。而Ta们不会被轻易分散注意力的秘诀就是:拥有“即刻停止”的能力。
学习有心流(Flow)状态,玩手机也有。“即刻停止”说的就是在察觉自己要上瘾时,一刀斩断心流,立马退出软件,把手机丢得远远的,在“犯错”之前及时制止自己。
02
为什么有人越玩手机,成绩越好?
01玩手机不是影响效率的主因
“都是手机害的!”
“没了手机,自然万事大吉”
类似的话听得耳朵都要长茧了,手机也在骂声里背下了一口又一口黑锅,是时候为它正名了!
其实,任务分配顺序不合理、睡不够、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环境、光照、当时的情绪状态等等,都可能是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
图 | @我偏要呢
在你认为是手机干扰了学习时,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不是手机让人注意力不集中,而是人在注意力分散时,恰好手边有一台手机。
有一个检验的好办法,学习前把手机放到离你最远的位置,看看自己能否保持理想中的专注。然后大概率会发现,学习的时候,好玩的东西原来不止手机。
02越爱玩的人,学习能力越强
爱玩的本质是对“新刺激”的渴望。
脑科学研究表明,接收到新鲜刺激时,人脑的前额皮层会被唤醒,从而加快大脑的运转速度。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在教室上一天课会让人觉得疲累。大脑长时间接收课堂的“重复刺激”,在枯燥的重复中逐渐变得僵化。
爱玩手机的人,可能不是不求上进,而是大脑对新刺激的需求比常人更高。
日复一日的学习无法提供更多新刺激,只好通过刷视频、打游戏,在每一次下滑上拉、战局输赢中获得刺激感。
03
学霸都在看的玩手机指南
01和手机保持忽远忽近
天文学上有一个叫洛希极限(Roche limit)的概念:当卫星围绕行星运转时,如果二者之间的距离越过了洛希极限,强大的潮汐力便会将卫星撕得粉碎。
学习和娱乐之间,也有一道忽远忽近的“安全距离”。
“忽远”指的是在学习的时段里只做和学习有关的事情,自控力差的小伙伴,尽量避免依赖电子软件学习;
“忽近”指的是学习间隔安排10-20分钟的娱乐时间,时长之内可以尽情玩你想玩的,时间一到即刻停止。
在学习——娱乐——学习的循环中,和手机的距离保持忽远忽近,既不会因为一整天没玩感到心痒痒,也能避免拿起来就放不下的情况。
02多巴胺戒断
每一次下滑屏幕,都是一次未知的新鲜刺激,在这个过程中,人体的快乐阈值和多巴胺水平表现得像忽上忽下的心电图。
一旦下一次刺激达不到阈值,就会觉得无趣,转身寻找新的刺激点。
同样,手机玩久了,也会觉得没意思。
“当快乐能被准确预知时,它带给我们的愉悦感也会大幅降低。”
没打开小说短剧前,你基本可以预料到接下来是被虐哭还是气笑。长此以往,再猎奇狗血的东西,想要让人动容也很难。
图 | 超脱
切断无用多巴胺的源头。
多巴胺戒断(Dopamine Detox),指在一个时间范围内避免做刺激多巴胺的事物。
比如每周设置一天“戒多巴胺日”,在这一天,不看网文、关闭手机提示音、不喝奶茶、不吃垃圾食品。
多巴胺戒断不是和快乐绝交,而是舍弃超出正常水平的“无用兴奋”,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
写在最后
手机作为体外“情绪器官”,哪怕只是解锁后划拉两下,也有抚慰内心的奇特功效。
但正如大家所说:“我看的不是手机,是焦虑。”
比起玩手机后疯狂后悔,更重要的是找到真正让你焦虑不安的东西,寻求合理的舒缓压力的途径。
让手机只是手机,让自己回归自己。
作者简介:TIE。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Take It Eeeeasy(ID:gh_4d2b714c6a4a),中学生都在关注的心理疏导公众号,你来吐吐苦水 我来加糖去冰。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分享给更多的人,一起传播心理学知识,让世界更美好❤
原作者名: TIE
转载来源: 微信公众号:Take It Eeeeasy(ID:gh_4d2b714c6a4a)
原文标题 正确玩手机指南:玩得越爽,成绩越好
授权说明: 口头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