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有一个词叫:确认偏误(为什么你会固执己见?)
作者:杨怡
来源:微信公众号:杨博士说心理(ID:ancareyang)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计划周末出游,看到天气预报 “周六有雨”,你会反复查看不同平台的预报,有一个平台显示 “多云”,你就会认定 “大部分预报不准,周六肯定能玩”。
你是素食主义者,当你浏览社交媒体时,你可能更容易注意到那些支持素食主义的文章和评论,而忽视或质疑那些关于素食主义的负面信息。
你觉得你的邻居不像是个好人,他的一举一动都鬼鬼祟祟的,虽然没有什么证据,但你认定了他就是那样的人。
……
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确认偏误”。
那么,什么是确认偏误?该如何避免呢?
今天,我们聊聊这个话题。
01
为什么你会固执己见?
先给你讲个故事吧。
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便观察那人。
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脸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更像是偷斧子的。
总之,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一不像偷斧子的。
几天后,丢斧子的这人在翻动他的谷堆时发现了斧子,第二天又见到邻居家的儿子,就觉得他言行举止没有一处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这个故事,我们都学过,叫“疑邻盗斧”,说的就是“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这种心理学现象。
什么是确认偏误呢?
指的是人们会选择性回忆、搜集有利信息,忽略不利或矛盾资讯,来支持自己已有的想法的片面诠释。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总是愿意看到自己想看到的,相信自己想相信的。
比如,很多家长看见自己孩子早早就学会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就把这当作天才的证据,但其实很可能是确认偏误。
确认偏误的产生有着复杂的心理和生理机制。
从心理层面来看,人类天生具有一种维护自我认知一致性的需求。如果遇到与它们相悖的信息,就会产生认知失调,这种不协调会让我们感到不安和焦虑。
为了减少这种不适感,大脑会本能地选择支持我们已有观点的信息,过滤掉和认知相矛盾的信息,从而维持内心的平衡。
比如,持有不同政治立场的人,会分别关注与自己立场相符的新闻报道和观点,对于对立阵营的言论,即便有理有据,也容易嗤之以鼻,认为对方是在强词夺理。
从生理层面来讲,大脑在处理信息时,为了节省能量和提高效率,会形成思维定式和捷径。
确认偏误就是大脑利用的一种 “认知捷径”,它让我们快速地对信息进行分类和处理,避免了大脑在面对海量信息时的过度负荷。
确认偏误,会让我们局限自己的认知,拒绝接受新的观点和信息。
而在人际关系中,确认偏误可能导致冲突和误解。当我们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时,就容易引发争吵,破坏良好的沟通氛围。
在社会层面,确认偏误还会加剧群体之间的对立和偏见。不同观点的群体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信息茧房中,不断强化对对方的负面认知,使得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总之,确认偏误这种思维谬误,会让一个人变得越来越蠢。
02
3个建议,打破思维枷锁
那么,如何突破“确认偏误”的思维牢笼呢?这里给你3个建议:
1.保持开放的心态
学会接纳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意识到自己的认知可能存在局限性。当遇到与自己观点相悖的信息时,不要急于否定,而是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其合理性。
你要相信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事务是多样性的,自己的知识存在盲区,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思考、自我否定来升级迭代自己的认知。
不要在低层次的认知中形成了闭环。 人一旦处于这种“自满”的状态,就装不进任何新东西了,也难有大的进步了。
2.要转换思考模式
你要由找证据的思维转换成描述事情的思维。前者单纯是为了让自己的想法被验证,而后者是客观的思考问题。
比如判断对方喜不喜欢自己,光看他(她)对自己热情地打招呼来判断,就很容易陷入确认偏误,误以为对方喜欢自己。
要全局思考整件事情,比如自己心仪的对象是不是对其他人也热情地打招呼?他(她)的择偶标准如何?他(她)是怎么评价我的?
在了解这些问题之后再评估对方是否对自己有意思,就会客观很多,也更准确得多。
而不是看到对方打了招呼,微信上聊了几句,就觉得自己被相中了。
3.要区分事实和观点
你一定要分清事实和观点,避难无意义的争辩。
为什么很多时候,你会固执己见?就是因为你混淆了观点和事实,你把个人的观点当成了事实,非要争个对错,论个输赢。
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
事实是可以被证明或验证的,而观点则是基于个人或群体的主观判断。
事实有真假,观点无对错。遇到分歧的时候,一定要基于事实,而不是个人的观点。因为每个人基于人生经历、价值观判断、思维方式不同,同一件事也会有不同的看法。
很多时候,换个位置思考问题,你会有不一样的理解。
培根说:“真正可怕的,并不是那种人人都难以避免的一念之差,而是那种深入习俗、盘踞于人心深处的谬误与偏见。”
确认偏误是一种认知偏差,会让你越来越蠢。如何突破思维枷锁?3个建议:保持开放的心态;从找证据的思维转换成描述事情的思维;区分事实和观点。
作者简介:杨怡,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杨博士说心理(ID:ancareyang),做每个家庭的私人心理医生,为他们提供终生的优质心理服务。杨怡,安肯心理创始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医学博士,截止2024年,已带领安肯心理在线下20多个城市开设线40余家心理咨询机构,国内心理行业领航者。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分享给更多的人,一起传播心理学知识,让世界更美好❤
原作者名: 杨怡
转载来源: 微信公众号:杨博士说心理(ID:ancareyang)
原文标题 心理学有一个词叫:确认偏误(为什么你会固执己见?)
授权说明: 口头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