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学习好的尽头,真的是抑郁症吗?
作者:
来源:微信公众号:Take It Eeeeasy(ID:gh_4d2b714c6a4a)
这次过年回家,闲聊中得知,学生时代几位名列前茅、甚至顺利考上清华北大的同学,毕业后却难以适应社会,最近患上了抑郁症,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生活。
学习好的尽头,真的是抑郁症吗?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快乐的学霸啊?
01
学习VS抑郁
暂时没有数据显示,学习好与抑郁症之间有明确的关联,甚至,在普遍秉持「分数为王」的学生时代,学习好,作为能力出众的衡量标准,会让学霸们在学生时代人缘更好。
只是,进入社会后,当学习成绩不再是唯一的能力衡量标准时,一些在追求高分时不自觉养成的习惯,可能会导致后来的抑郁情绪——
01 「卷」,无休止「内卷」
很多学霸都会被大家戏称为「卷王」。
12点宿舍熄灯,TA们总能带着小台灯继续刷题到2点再入睡。
考研一战二战已经失败了,TA们也一定会选择三战不上岸不罢休。
一方面,这样的行为可以被定义为「目标明确」「完美主义」。
另一方面,这样的执着,也意味着TA们眼中,对成功的定义较为狭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只有社会价值普遍承认的「高学历」「体制内」才是唯一值得追求的人生目标。
研究发现,对社会价值的遵从会增加亚裔个体的成就动机,但他们在更容易取得成功的同时,也更多感受到抑郁情绪(Wang et al., 2022)。
对个体而言,把人生当作择优录取的游戏会让人身心俱疲。
当人生在自己完美主义的执念下,赛道越来越少,竞争越来越激烈,学霸们叹息着「生活好累」「无论如何也过不上想要的生活」的次数只会越来越多。
图|网络
02 忽略了学习以外能力的培养
并非所有学霸都是只会埋头刷题的「书呆子」,但在过分追求「高考分数」的学生时代,「情商」「逆商」往往在孩子成长中被很多家长忽略摒弃,进而催生不少「高分低能」的悲剧。
只提高了考试分数,却没有学会如何在成绩优异的同时谦虚随和,不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
只算对了数学题目,却没有学会如何在没有算对题目的时候,温柔地对待出现失误的自己。
于是,走入社会后——
因为非黑即白的价值观,情商低而不自知,沟通频频出现问题,无法保证项目的正常推进;
因为脆弱的心理防线,无法正确面对逆境,容易在错误的归因方式下陷入习得性无助。
当人际关系频频碰壁,当面对挫败时内心不够强大,难免容易出现失落、低沉的情绪。
图|网络
03 过度在意他人评价
相较于学渣,学霸们更有可能在疲于追求他人夸奖的过程中,丢掉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忽略了自己的真实内心。
诸如「别人家的孩子」的夸奖,既是正向反馈,也是一种条件价值:因为足够优秀,所以显得更加可爱。
可能让学霸们陷入这样的思维逻辑——
「只有优秀,我们才值得被爱。」
无形中接受了这样有条件的爱,可能会让学霸更难形成独立的自我评价体系,更加依赖他人的积极评价。
过度在意他人的评价,一味听从外界期待,戴着「面具」生活——当每一次的光鲜亮丽、笑容满面都是自己勉力维持的伪装,当「面具」背后自己的真实情绪长期得不到宣泄,会逐渐丢掉「面具」下的自己,也容易陷入抑郁情绪。
图|弱点
02
怎样才能成为快乐的学霸?
01 放弃执念,人生是旷野
「永远坚持,随时放弃。」李诞在小红书的直播中经常这样劝说。
长大后,我们才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是父母师长苦口婆心的激励。
现实的世界里,努力有用,但努力并非能够做成任何事。
因此,太过执着于结果,拒绝「最初的梦想」之外的任何一种可能性,反而可能更容易受到打击,也更容易陷入习得性无助。
而所谓Plan B思维与退而求其次,并非「爱而不得」的遗憾结局,也并非碰壁后丢失了少年意气的懦弱退缩,而是随着心智的成熟,发觉「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后的开阔心境。
少了破釜沉舟般学习的悲壮感后,学习不再是「头悬梁锥刺股」的痛苦经历,而是能够有所喘息,得以松弛的自主选择。
这样,反而能够调整出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调整出更加轻松的姿态拿下高分。
图|网络
02 世事洞明皆学问
读书,很重要,但从来不是唯一重要的事情。
总有一天,每个人都需要离开象牙塔,进入丛林般的社会。因此,很多能力,即使考试不考,也应该在学生时代得到培养。
情商教育——人终究是社会的动物。懂得处理人际关系,懂得体察他人情绪,不仅能够在学生时代减少人际关系带来的困扰,也能在进入社会之后,更好地沟通合作,提高工作效率。
学会保持友善:多多换位思考,多多照顾他人感受;学会提供情绪价值:真诚地夸奖,悄悄地鼓励,积极地回应,辐射正向情绪……才会逐渐发觉,那些「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般独处时无法体会的快乐。
逆商教育——作为「与自己打交道」的学问,逆商的提高,更有助于认识自己,认清人生。
学会正确归因,不再在失败后一味地责怪自己,避免陷入习得性无助的状态;设定合理目标,从而能够源源不断地获取正向反馈;学会关注积极变化,在积极的心理暗示中让一切发生皆有利于自己……才会逐渐愈挫愈勇,磨练出越发强大的内心。
03 建立独立的价值判断体系
高考之前,优秀似乎是学生在「择优录取」体系中唯一正确的生活解法。
但脱离了学生身份,仍然秉持着「择优录取」的思维,未免扁平化了原本可以波澜壮阔的人生。
看到诗和远方,看到形形色色的人生,会在更大的世界里,看到「人生不止一种打开方式」「这个世界因为多元所以灿烂」。
在与不同的声音对话中,才能磨练出的更加独立与清醒的自我思考。
多察觉自己的感受,大方拥抱自己的热爱,敢于在「应该」与「想要」的选择中,坚定地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
当建立了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体系,内心的力量越发坚定,不再过多依赖他人的评价,也就越来越能拥抱内核稳定的人生。
图|内心强大的美女白川
写在最后
其实抑郁症与学习成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学霸可能既会玩又会学,学渣也可能在学习差的同时也备受排挤、霸凌。
学生时代的天之骄子毕业后无法正常融入社会这一现象的背后,其实更值得关注的,是那些对个人成长更重要,却在应试理念下常常被忽视的教育——找到自己,成为独立的个体。
做一个好奇知识、好奇世界的鲜活的人,而不是在机械模仿下异化为一个疲于刷题的机器。
学会快乐地学习,学会成熟地步入社会。
以上。
作者简介:笔名:文笙。mbti:INFJ,星座:7月巨蟹座,擅长领域:骂醒文学、学霸观察日记、MBTI博士。介绍:一位偷偷看遍tie后台6w+心里话的小编。人生理想:相见永远有期。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Take It Eeeeasy(ID:gh_4d2b714c6a4a),中学生都在关注的心理疏导公众号,你来吐吐苦水 我来加糖去冰。
互动时间
对于成为一个“快乐的学霸”,你有什么感想或者方法分享吗?欢迎来评论区留言分享!
原作者名: 文笙
转载来源: 微信公众号:Take It Eeeeasy(ID:gh_4d2b714c6a4a)
原文标题 难道学习好的尽头,真的是抑郁症吗?
授权说明: 口头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