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对象不如意也不愿意分手?
作者:王安琪 雷雳
来源:微信公众号:雷雳和学生们(ID:Leis-Psy)
一段白头偕老的爱情需要经历什么?两个陌生人相互吸引,其中一方选择追求另一方,一旦确认关系,双方开始为这段关系投资,之后又将伴随一系列的选择,将伴侣介绍给朋友和家人、一起度过夜晚、选择同居、订婚或走向婚姻,与对方携手共度余生……而选择与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共同生活难免遇到分歧和冲突,为什么大多数人选择继续推进关系而不是选择终结?
在探讨浪漫关系的复杂性时,研究者分析了人们在爱情中的一个有趣的现象——进展偏差(Progression Bias)。这种偏差指的是,相比于结束一段关系,人们更倾向于推进关系的发展(追求潜在伴侣、同意约会、为关系投入时间和资源),即使这段关系可能并不完美,也不愿选择结束关系(拒绝追求或者分手)的普遍倾向。
进展偏差促进亲密关系
为何人们总是很草率地开始一段恋爱关系?进展偏差挑战了两个传统观点。
首先,它质疑了人们只在感知到被拒绝风险小的情况下才会推进关系的理论。研究表明,实际上,进展偏差比感知到的被拒绝风险更强烈地影响着关系的推进。
其次,它反驳了“承诺是关系更进一步的基础”的观点,指出进展偏差的影响贯穿关系的开始、投入和结束全过程,其影响甚至超过了承诺。
因此,在拒绝风险很高且没有承诺保障时人们仍然愿意立即进入一段浪漫关系中。
我们其实没那么挑剔
找到合适的人约会有多难?一些观点认为,合适的约会对象可能是一生一次的邂逅。研究还发现,人们在选择伴侣时,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挑剔。在一项涉及10000人次的快速约会研究中,40%的人在收到约会邀请时选择同意,这表明人们倾向于“撒下一张网”。另一项研究中,尽管参与者完成了包含超过100条特质类型的择偶偏好问卷,但机器学习方法也无法预测他们最终会被什么特质的人吸引并愿意约会,表明人们在选择伴侣时更容易采取满意决策而非最优决策的策略,即“拒绝最差的”(淘汰那些不符合最低标准的人),而不是“选择最好的”(穷尽一切寻找最理想的伴侣)。
对象不合适?也没关系
即使在意识到伴侣可能并不合适时,人们也往往难以做出分手的决定。一项实验中,当参与者得知潜在约会对象可能并不合适时,他们仍然愿意调整自己的标准,与更大范围内的人约会。这表明,面对具体的个人,即便对方有不符合要求的缺陷,人们还是很容易调整自己的标准,甚至将对方的负面特质纳入自我概念当中。
打破灵魂伴侣的神话
进展偏差还会帮助我们打破灵魂伴侣的神话。研究表明,灵魂伴侣可能不是通过许多苛刻的标准筛选出来的,而是在广泛的潜在伴侣中,经过磨合后可能产生的。这让我们相信,即使没有抱太大希望开始的恋情,也有可能走到最后。
为什么会有进展偏差?
生物进化机制:人们在争夺有限数量的配偶时,相对不选择性可能是比坚持寻找最佳伴侣更具适应性的策略。
还有一种可能激发亲密关系决策的基于生物学的特定机制是迷恋,一旦确定了一个有吸引力的潜在伴侣,依恋和性系统就会强有力地驱使人们在心理上和身体上与那个人变得更加接近。
文化强化机制:在许多文化背景下,对单身人士的刻板印象包括许多负性特质,这让单身群体容易遭受歧视。此外,许多人一想到自己很孤独就会产生对单身的恐惧,常常感到有必要去追求并坚持与浪漫伴侣在一起,即使没有强烈的浪漫兴趣感。
资料来源:Joel, S., & MacDonald, G. (2021). We’re not that choosy: Emerging evidence of a progression bias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25(4), 317-343.
作者简介:王安琪,雷雳。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雷雳和学生们(ID:Leis-Psy),雷雳和学生们 @您能看懂的心理学,全是最近的新发现!
互动时间
面对亲密关系中的“沉没成本”,我们应该怎么保持理智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原作者名: 王安琪 雷雳
转载来源: 微信公众号:雷雳和学生们(ID:Leis-Psy)
原文标题 为何对象不如意也不愿意分手?
授权说明: 口头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