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说:文章整理自壹心理读书会贺洁星老师解读的《月亮与六便士》,部分内容有删改)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向往的福地,那块向往的福地就像悬挂在空中的一轮皎洁的月亮,高高在上。
壹心理读书会的朋友,你好,我是心理咨询师贺洁星。
今天想邀请你一起读的,是高分经典文学作品《月亮与六便士》。
这本书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最出名的一部长篇小说,它宛如一道划破黑夜的闪电,给当代社会和读者带来了深刻且持久的影响。
阅读此书时,我经常扪心自问:月亮与六便士,我会如何选择?
这可以说是本书最重要的主题:
“六便士”是英国价值最低的银币,充斥着现实与生活的铜臭味;而“月亮”作为洁白无瑕、不可触及的象征,代表着诗和远方。
这也是我的来访者们常常会问到我的问题。
最初,他们会带着情绪等各种心理问题来到咨询室,但一般进行到咨询的后半部分,我们探索的主题常常就变成了“我要活成什么样子”。
作为人生的终极话题之一,各位心理大师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弗洛依德说,精神健康的人,总是努力地工作及爱人;
荣格说,每件促使我们注意到他人的事,都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
埃里克森说,生活中若没有相互依靠,便毫无意义;
弗兰克尔说,即使处境无望,在劫难逃,我们仍可以从中找到生命的意义……
所以,你看,其实每个人对于“活成什么样子”,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也就有了不同的人生。
有的人,选择了现实的六便士,而有的人,则追求远方的的月亮,还有的人,两者兼顾……
《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正是通过作者毛姆犀利而细腻的文笔、书中不同人物的生活方式,引发了读者深刻的反思——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究竟该如何平衡自由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点击领取会员体验卡
免费收听本书!!
↓↓↓
01
无视地上的六便士,
只追求月光
在《月亮与六便士》中,第一视角“我”眼中的斯特里克兰奇特的一生是这样的:
40多岁的他一直在伦敦做证券经纪人,有一个富裕和美满的家庭:妻子艾米漂亮,爱慕虚荣,两个孩子健康快乐。
这个阶段的他确实赚到了钱,但活得死气沉沉,恰如他给他人的印象——无趣。
但就在他们婚后的第17个年头,他突然离家出走去了巴黎,抛弃了在外人看来很好的事业和家庭。
就在人们以为他的出走是因为有外遇的时候,人们发现的事实却是:他原来只是为了画画。
在外人看来,他简直疯了,他的妻子也怨恨他。
他的生活变得窘迫,几次险些因饥饿和疾病而死,也很少有人会欣赏和购买他的画,但他都不在乎和关心,他只想画画。
走上热爱的绘画之路后,他开始焕发了生命力。
他体内似乎有一种非常强大、足以压倒一切的力量,和之前作为证券经纪人时已经判若两人。
释放了自由野性的一面后,他会吸引到很多女性,去个酒吧都倍受青睐。
但不稳定的生活,也让他的绘画生涯走走停停。
唯一支撑他不断追寻的就是“天上的月亮”——艺术的纯粹之美。
尽管过得穷困潦倒,但他仍坚持游历和绘画,最终流落到了南太平洋的一座孤岛。
在塔希提岛上,他同17岁的土著居民艾塔结了婚,生活终于有了保障。
回归了简单纯粹的自然生活后,他得以心无旁骛地作画,最终成功创作出了一系列惊世杰作。
甚至疾病缠身双目失明后,还画出了自己心中的最神圣的作品。
最终,他因为麻风病离世,妻子艾塔听从他的遗愿,烧毁了他最后的作品。
可以说,斯特里克兰的一生,就是对“无视地上的六便士而只追求月光”的一生,他即使穷困潦倒,也只关注一件事:绘画。
他最终画出了一个人面对天地混沌初的喜悦、敬畏、神性、灵性,他创造了一个世界,看到了它的美好。
他想追求的东西已经得到了,死去时没有任何遗憾。
02
“做你喜欢的事情,
哪怕你现在已经80岁了”
书里主人公斯特里克兰的原型,其实是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保罗·高更。
高更1848年出生于法国巴黎,年轻时做过海员,后来成为一名股票经纪人。
1873年,也就是26岁时,他开始学画练习,36岁时,他毅然辞去证券交易所的职务,成为了一名职业画家。
在38岁那年,他与妻子分居,带儿子返回巴黎。
后来,把儿子送到寄宿学校之后,他就开始在小镇上生活和作画。
43岁时,高更日益厌倦文明社会而一心遁迹蛮荒,太平洋上的塔希提岛成了他的归宿,但他并未完全与社会隔绝,一直保持着与妻子的通信。
他在岛上曾和塔希提一位14岁的少女同居,还面临着物质的贫困与精神的孤独,终年紧张工作,身体健康状况也很差,甚至在小女儿艾琳因肺炎死亡后,他服毒自杀未遂。
但仍然坚持绘画和写作,也产出了多部代表作,最终在1903年去世。
这也让我想起了摩西奶奶。
她在78岁开始学习绘画,101岁才举办个人画展。
其实她在年轻时就很想画画,但那时家人和朋友都告诉她:“你太不现实了。”
后来,她生了十几个孩子,四十几岁就当上了外祖母,六十几岁就成了曾祖母。
直到77那年,她觉得自己时日无多,才终于决定完成内心的愿望,在去世之前画一些画。
在她78岁时,终于完成了人生中第一幅画。
101岁那年,她在纽约市的一家艺术画廊,举办了个人画展。
人生的最后十年里,她的一些画作市场售价高达10万美金一幅。
有趣的是,在摩西奶奶100岁时,日本有个年轻人问她:“该不该为了自己热爱的写作而辞掉外科医生的工作?”
她的回信是一张明信片,上面画了一座谷仓,并附有一段话:
“做你喜欢的事,上帝会高兴地帮你打开成功之门,哪怕你现在已经80岁了。”
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叫渡边淳一。
我们也知道,后来渡边淳一成了名扬世界的大作家,出版了《失乐园》、《光与影》等50多部长篇小说。
我想说的是,无论你身处什么样的境地,年龄、受教育程度、外界环境如何,你依然都能为自己的人生做主,选择自己想要活出的人生。
03
34岁转行进入心理行业,
我踏上了英雄之路
现实里,很多人会纠结该追求“六便士”还是“白月光”。
其实,只有踏实地迈出第一步去试试,随后才能知道,这是不是你想要的人生。
在咨询中,我遇到的来访者也有类似的问题。
无论是职业还是情感问题上,他们会问经常问:“老师,我该追求哪一个?”
但他们往往很难行动起来,迈出第一步,反而会让父母帮自己做决定。
其中部分人,就直接听从父母的意见,按照父母给自己规划的方向走下去。
直到自己又浑浑噩噩地活了几年甚至几十年之后,感受到岁月的流逝,才有些遗憾:我要不要从此刻开始追求理想?
但那时却发现自己已经丧失追求理想的勇气了,只能将就生活,尽管内心其实还一直留有遗憾:
“我明白循规蹈矩未必不是幸福。但血气方刚的我想踏上更为狂野不羁的旅途。”
这个遗憾,总会在午夜梦回之时,让自己意难平,又因为无力改变现实而内耗,生活在“囚笼”里,想动又动不了。
你有这样的遗憾吗?遗憾的形成,恰恰是因为我们把自己人生选择的自由交到了别人手中,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别人的人生。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能过自己设计的人生,就只能等着过被别人安排的人生。
所以,我在咨询中也常常会问来访者:“如果你都没有开始,你怎么知道它是不是你的真爱?”
无论是我还是我的来访者,当我们开始迈出了探索自己自由人生的第一步,哪怕它不是那么完美,就像一个“探照灯”一样,我们就开始逐渐能够知道——
“我想过什么样的人生,忍受不了什么样的人生。”
越往前走,我就越能多看清一点儿,这条路就越来越清晰了。
因为,人生是自己设计和行动探索出来的,而非想出来的。
我读完此书,也非常感慨。
其实绘画只是斯特里克兰追求灵魂之美的一种方式,这也就像我对美好心理学的追求。
我现在仍然会思考:我原来是一名资深的网络编辑,工作也不错,“六便士”不成问题,但为什么我仍然会选择在34岁转行进入心理行业,从头开始?
我想,也是因为,我看见了“月亮”的那种美好。
那种美好吸引我乐在其中,会让我在每一次咨询和讲座实践中惊叹人性的力量,在每一次学习中理解人性的深刻,在每一次体验中感受到纯粹的美好。
我至今都还记得,在我34岁时,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如果当自己临死躺在床上回忆自己这一生,我会因为没活成什么样子而感到遗憾或后悔?
当时脑海里冒出来的唯一的想法就是:没有成为心理咨询师,哪怕这条路探索失败,我也能安心。
所以,为了追求我的白月光,我就踏上了这趟勇敢的活出自己的英雄之旅。
此后,每当我遇到困难有犹豫、彷徨或者想要放弃的时候,我都会回忆自己之前的这个决定,并轻轻地对自己说:
“亲爱的,你已经在做了,大胆去做吧!因为,行动其实就是享受”。
渐渐的,我就发现自己越来越能活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这个她,智慧,善良,温柔,勇敢,无畏,坚定,平静而喜悦。
写在最后
其实,“月亮”并非比“六便士”更重要,更有价值。
自由与现实并不是对立的,两者之间没有鄙视链。
这部作品可贵的地方就在于,提供了一个更有深度、更加成熟的眼光,去思考真正的自由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别让选择成为一种自我绑架,体验才是通向自由之途。
最后,我想问你一个问题:
假如到了弥留之际,回顾你的一生,你会因为没活成什么样子,而感到遗憾或懊悔?
来评论区和我分享吧。
点击下图
领取壹心理读书会vip7天会员卡
即可在首页进入读书会
免费收听本书
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
作者:心理咨询师贺洁星
编辑:Moon
图源:Pexels
End.
© 用户在壹心理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和评论),著作权均归用户本人所有。文章转载/侵权,请联系邮箱:content@xinli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