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说:文章整理自壹心理读书会王攀老师解读的《情感勒索》,部分内容有删改)
最近热播的《再见爱人》第四季,你看了吗?
近期黄圣依杨子的话题讨论度,已经完全被麦琳和李行亮覆盖了。
就算没看过节目,你肯定也没少在手机上刷到这对夫妇。
节目中,麦琳一直强调自己是付出型人格,总把老公、父母和孩子排在自己前面。
但同时, 她又一直抱怨李行亮,不满意对方的各种付出。
其实只要麦琳明确地告诉李行亮自己想要什么,问题就很好解决,但这个循环很难被打破。
观察室嘉宾一针见血地指出,她是有意或无意地让自己保持在这种「被亏欠」、「不被满足」的状态中。
这种令人窒息的操纵、以爱为名的绑架,在心理学里被称作「情感勒索」。
美国资深心理治疗师Susan Forward在她的著作《情感勒索》中,首次提出了这个概念。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他人的恐惧感、责任感与罪恶感,来控制对方,达成自己的目的。
每个人的身边,都可能存在这种利用感情或利益勒索自己的人,他们可能是你的爱人、父母、上司或同事、最亲近的朋友……
你最关心的人,最清楚你的死穴在哪里。最亲近的人,会把你拖进最持久的战役。
那么,要如何识别自己身边的勒索者?当遭遇情感勒索时,要怎么做才能避免受到伤害?
走出困境的方法,就在这本书里——
点击领取会员体验卡
免费收听本书!!
↓↓↓
01
“情感勒索”有哪几种常见的手段?
为了帮读者更好地辨别自己是否遭遇了情感勒索,作者在书中概括了4种常见的勒索者,分别是:
施暴者、自虐者、悲情者、引诱者。
他们实施情感勒索的手段,通常有以下4种——
1、施虐
“你要是敢跟我离婚,就别想见孩子了!”
“敢忤逆我,我就让你滚出家门。”
“如果你不借我钱,我们就分手。”
施暴者是情感勒索中最明显的一种类型,特别容易分辨。
当他们受到阻挠时,会用冷暴力或者热暴力的方式,直接把怒火发泄到对方身上。
他们的表达通常充满挑衅意味——“别......,不然我会……”。
他们会明确讲出要求,如果我们不服从,就会威胁我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糟糕。
与施暴者打交道会让我们左右为难。
如果拒绝并坚持自己,就会被施暴者报复;如果妥协或者让步,就会让自己怒火中烧。
2、自虐
“你敢离开我,我就自杀!”
“你要是不肯结婚,我就绝食。”
“你如果不哄我,我就辞职不干了。”
这些都是自虐型惯用的威胁、勒索我们的方式。
因为他们知道,要想操纵他人,最成功的方式就是威胁要损害自己的健康和幸福。
这类人极度渴望被关注,过分地依赖别人,想拉别人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他们最擅长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别人,这样就为自己的要求找到了正当的借口。
自虐者最极端的手段,就是暗示别人自己会自杀,好让别人受到强烈的良心、道德谴责。
如果你为此不得不去顺从对方,那么可以肯定,你已经陷入自虐者的情感勒索陷阱。
3、苦情
“我好难受,看看你让我变成什么样了!”
“我过得这么糟糕,就是因为你不肯帮我。”
“如果你爱我,怎么忍心看我痛苦?”
悲情类型的勒索者,表面看起来很脆弱,不会大吼大叫,但受害者情结却很严重。
他们演技一流,当自己不能如愿时,常常会郁郁寡欢、沉默沮丧、泪眼汪汪。
这样的可怜画面,通常会让你充满罪恶感,但他们就是不说出真正的原因。
制造内疚感最快的方式就是责备,勒索者把自己所有的不幸和问题都归咎于我们:
我心情很差。(这都是你的错。)
我感冒很严重。(这都是你的错。)
我今天工作很不顺。(这都是你的错。)
他们经常让对方来琢磨自己,总认为让对方应该满足自己的需求。
但当你试着去满足他们的需求,你就会发现,他们的欲望根本就是个无底洞。
4、引诱
“想要生活费,那就乖乖听话。”
“只要你听我的,我就会一直爱你。”
“你不是想要升职加薪吗?照我的吩咐做。”
引诱的勒索者是最不易被察觉的。
他们给予我们鼓励,承诺给予我们爱、金钱和事业——用胡萝卜加大棒策略,让我们知道,除非我们唯命是从,否则,就什么也别想得到。
他们的奖赏听起来很诱人,却不过是镜花水月。
我们对奖赏的渴望越是强烈,越容易被引诱者勒索。
在无数次被虚构的奖赏擦肩而过后,我们才意识到自己被情感勒索了。
以上每一种形式的勒索,都会给我们的身心带来伤害。
这四种情感勒索模式,并没有绝对的界限,有的人可能会用多种手段来对我们进行勒索。
在多种手段的情感勒索中,我们的恐惧感、义务感与罪恶感往往会交织在一起,于是更难识别和摆脱陷阱。
虽然大部分的勒索者只是着眼于眼前利益,并非出于恶意和明确的企图。
ta 们中可能有很大一部分人,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对方造成了伤害。
但我们还是需要保持理性和客观,评估彼此的关系,捍卫好自己的边界。
02
什么样的人容易被“情感勒索”?
情感勒索是一曲双人舞,不是独角戏,没有受害者的积极参与,勒索者就无戏可唱。
这并不是说勒索是由受害者引发的, 而是指受害者允许了情感勒索的发生。
有时受害者甚至都没有意识到,勒索者的要求是不合理的。
或者受害者明知道对方在勒索自己,但是就是无法抵抗,因为勒索者施加的压力激发了受害者的内疚感或恐惧,也担心拒绝对方会导致关系破裂。
如果受害者有以下特质,就会更容易被勒索者控制:
①过度需要他人认可。
②过分害怕他人生气。
③不惜代价的维持和平。
④容易为他人负过多责任。
⑤频繁质疑自己。
只要你有以上任何一种特质,就容易陷入被勒索的境地。
受害者容易被勒索,往往由于是他们身上有容易被触发的“情绪键”。
这些“情绪键”就是我们的弱点,是由我们的性格特征、敏感性以及早年的经历共同塑造的。
当生活中的某些事件勾起了我们的痛苦感受时,我们就会尽可能地回避这些反应,从而给情感勒索者留下机会,利用我们的弱点攻击和控制我们。
当情感勒索者向你施加压力时,你会不会:
道歉?试图跟对方讲道理?争吵?哀求?改变或取消重要的计划或约会?屈服并希望这是最后一次?投降?
你是否发现很难或根本做不到:
坚持自我或者面对所发生的事情、设定界限,以及让勒索者知道他们的行为是不能接受的?
要是你的答案中有一个是肯定的,那么你就在为勒索者铺路了。
你也许认为,只要我们不理睬,或者不对别人讨厌的行为大惊小怪,这样的行为就会消失。
但是,只要我们没有直截了当地表示拒绝,就意味着我们传递出这样的信息:“你的方法很有效,请接着做。”
情感勒索是建立在一系列试探的基础上的。
如果习惯了在小事上妥协,屈服于压力,就相当于在鼓励勒索者的行为。
长此以往,我们会越来越难难摆脱勒索者的魔爪,离自尊和幸福感也会越来越远。
03
当你被情感勒索时,
除了结束关系还能怎么做?
有时候,即便你清晰地识别出来自己正在被情感勒索,也很难做到直接干净利落地离开。
因为那个人可能是你最亲的父母、最爱的伴侣。
那除了结束关系,我们还能怎么办呢?
书中总结了四种非常有效的沟通策略,帮助你在紧要关头用更有智慧的技巧,取代旧的行为模式,改善彼此关系,走出情感勒索——
①第一种策略,非防御性沟通。
当我们面对的勒索者用威胁和指责来实施他们的意图时,通常会下意识地争辩:
比如:“我并不自私,自私的人是你;你的要求是多么可笑;你为什么不理性一些”等等。
这些都是防御性沟通,而非防御式沟通要求我们在面对压力时,不为自己做任何辩护与解释,比如:
①让你生气,我很抱歉。
②你的想法很值得深思。
③我理解你的心情。
④在你更冷静的时候,我们谈谈。
最没有防御性的一句话是“你绝对没有错”,哪怕你没这样想也建议你这么说,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处理情感勒索时,非防御性沟通对任何阶段的任何人都很有效,能迅速让对方冷静下来。
②第二个策略是——化敌为友。
当情感勒索陷入僵局时,邀请对方一同解决问题以转移话题是有帮助的。比如:
①你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这一点对你这么重要?
②你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吗?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会更好?
③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善彼此的关系呢?
我们还可以使用“好奇”这个工具,邀请对方和我们一起思考,比如:
①我想知道如果……会怎么样?
②我想知道你能否帮助我找到一种……方式?
人们不喜欢被攻击,而很愿意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缓解关系中的紧张和冲突。
③第三个策略是——条件交换。
当希望对方改变行为时,自己也要改变。
这个策略对情感勒索的最大好处是,排除了把“改变的负担完全放在某一个人身上”的认知。
在交换中,有所得就有所舍,所以也就没有损失者。
你可以多使用条件式沟通,然后作出条件式妥协,比如,我做得到的话、那么你也要如何......类似这种双方都有妥协付出的非防御性沟通技巧。
使用条件交换的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打破僵局,双方可以试着聊一聊、相互倾听和协商。
只要有机会和对方在一起,就要用你们之间的协议约束勒索者。
④第四个策略是——运用幽默。
幽默是人们之间联系的纽带,用幽默的方式向勒索者表明态度,可以缓解双方的情绪和紧张的气氛。
比如,面对一筹莫展的苦瓜脸,可以说:天呐,奥斯卡欠你一个奖杯,你应该得最佳苦瓜奖;
或者在面对唉声叹气的时候,可以说:我特别喜欢你结尾时的那一声轻叹,等等。
运用这些策略之后,我们还需要及时对效果进行评估,对行动和策略进行调整修正。
如果能坚持这些策略,直面情感勒索而不是向它屈服,那么不论结果如何,我们都会成为一个更坚强、更健康的人。
写在最后
正如Susan Forward在这本书的结尾所说:
“一旦你使用这些策略勇敢地面对情感勒索者,而不是选择屈服或逃避,不管结果如何,你都会成为一个更强韧、更健康的人。”
摆脱情感勒索,不只是逃离泥沼,也是重建一个更好的自我。
如果你身边的朋友曾经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情感勒索,不妨把这篇文章转发给Ta 。
愿我们都可以摆脱爱给我们套上的“枷锁”。
点击下图
领取壹心理读书会vip7天体验卡
即可在首页进入读书会
免费收听本书
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
作者:心理咨询师王攀
编辑:Moon
图源:Pexels
End.
© 用户在壹心理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和评论),著作权均归用户本人所有。文章转载/侵权,请联系邮箱:content@xinli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