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关于幸福的陷阱层出不穷,大多数人仍在缘木求鱼
1934年,契克森米哈赖出生于当时隶属于意大利的阜姆港(今克罗地亚城市里耶卡)。
父亲是驻地的匈牙利外交官,母亲是一名家庭主妇,后来在联合国工作。
少年时,成长于战火年代的契克森米哈赖对失去的理解比任何同龄的孩子都要深刻。
因为在10岁的时候,自己的两个哥哥、祖父母、叔叔等亲人都已陆续丧生于战争之中。
同是这一年,西欧的战场上盟军才刚刚拉开反法西斯大反攻的序幕——诺曼底战役。
直至多年以后,在一次瑞典的度假途中,他参加了一场心理学家荣格(Carl Jung)关于人们为了逃避面对真实自我而进行自我欺骗的讲座。
从此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要学习心理学,但在当时的那些欧洲大学里,很少有单独开设心理学这个学科。
于是移民美国,并就读于芝加哥大学,最终在那里获得心理学学士学位(1959年)和博士学位(1965年)。
因发现经历战争创伤的人很少能重建舒心快乐的生活,于是他开始探索幸福生活的奥秘。
1990年,他将集25年之所成的研究成果写进了《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一书。
在该书中,契克森米哈赖首次提出了“心流(Flow)”这一概念,并概述了他的理论,因此而享誉国际。
就在同一年,小他8岁的马丁·塞利格曼也正式出版了《活出乐观的自己》(Learned Optimism),但离两人的正式结识却还有7年的时间。
正如塞利格曼在自传中写的那样,他1997年在夏威夷时才与契克森米哈赖相识,并邀请他与自己一起创建“积极心理学”这个新兴学科。
2000年1月,两人在《美国心理学家》学术期刊上联合发表了《积极心理学导论》,自此标志着积极心理学的建立。
而契克森米哈赖在幸福、心流体验、生命意义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成为了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基石。
01
人何时最幸福
2300年前,亚里士多德便说:世人不分男女,都以追求幸福为人生的终极目的。
我们不仅为了拥有幸福而追求幸福,甚至追求其他目标——金钱、美貌、健康、权力,也无非是我们以为拥有这些就能得到幸福。
虽说如今的自然科学有了很大的进步,人类的心智和知识已超乎前人想象。
但我们对幸福的理解并不见得比亚里士多德更透彻,而对于如何获得幸福,也毫无建树。
契克森米哈赖最初也是想探讨这个古老的问题:人在什么时候最幸福?
如果能够找到解答,或许我们可以调整生活秩序,享受更幸福的人生。
于是他的研究小组发展了一套新的方法来进行调查研究,即心理体验抽样法(ESM)。
在实验中,每位受测者会被要求佩戴一个电子呼叫器,为期一周。
每当呼叫器一响,受测者就要写下当时的感受或心情,以及正在做的事情。
而呼叫器由一台无线电发射机控制,每天不定时地发出8次讯号。一周之后,受测者交回一份流水账式的记录,代表他一生的一段剪影。
最终,研究小组搜集了来自不同职业领域的超过10万份记录,其中包含医生、运动员、艺术家等等。
在这些记录中,多数的被调查者都表达了一种近似的体验:仿佛一股洪流带领着我。
从而意外地洞见了“心流体验”的存在,并凭借这些记录总结了心流的特征和产生的条件。
但这种体验与幸福感又有什么关联呢?
02
幸福的代名词
首先,请花两分钟时间回想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因专注于一本有趣的书或活动而忘记时间流逝?你被其中的故事所吸引,或沉迷于正在做的事情带来的乐趣,而外面的世界仿佛消失一般。
契克森米哈赖将这种心理体验称为“Flow”,即心流,也被译为福流。
所谓心流,就是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并由此获得内心的秩序和安宁的状态。
比如运动、游戏、艺术、爱好,或发展自己的潜能......
心流与平常心态
因为当一个人完全投入某种活动时,就没有余力再去考虑过去、未来,或当前任何不相干的事情。
与周遭的世界有隔离感的自我消失,随之产生的是一种与环境结合的感觉,进入“知行合一”“忘我”的状态。
这被人们普遍认为是一种最为接近“幸福(well-being)”的内心状态,并且与当下紧密相连。
但心流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存在。
而是当你面对高于日常水平的挑战,同时你的能力又足以支撑你应对挑战时,会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
Csikszentmihalyi的心流模型
我们所关心的幸福则在这个过程中所获得的副产品。也就是说,幸福并不是目的。
就像成长并不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的手段,幸福感(Happiness)通常也不是以目标浮现于人们的面前。
连契克森米哈赖自己也不认为他的心流理论完全等同于幸福理论。
但两者之间确实存在着某个联结点,在为我们指引着找寻幸福生活的方向。
03
领航幸福之旅
1990年,塞利格曼通过《活出乐观的自己》一书阐述了他对乐观主义的研究。
契克森米哈赖在《心流:最佳体验心理学》中也提出了“快乐是遗传还是习得”的思考。
两人分别表达了乐观与快乐其实可以通过学习获得。
既然通过学习可以获得,那我们为何不努力去追求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为之努力,只是大多数人陷入了寻求幸福和美好生活的误区中:
如果是身材走样了,他们便开始节食,加入健身俱乐部,或买一套健身器材;
如果问题在于得不到别人的关注,他们便会买一些如何交友的书来看,或参加强化自信的课程。
即便这些方法管用,那又如何呢?通常新的欲望又会出现,最后跟过去一样不知满足。
因为这种“只要......,我就会快乐/幸福”的陷阱层出不穷,诸如更多的钱、顺心的工作、美满的婚姻、舒适的房子、更大的权力......
而这种试图通过达成外界目标来解决内心困境的行为怪圈,无疑是缘木求鱼。
契克森米哈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来探讨我们的内心世界(而不是外部环境)在我们生活幸福质量中的作用。
心流体验的要素构成
他的职业生涯一直在研究幸福,在他看来:
幸福并不受外在事物的操纵,而是取决于我们对外界事物的阐释。
同时,还要依靠个人的刻意培养和维护。
一个人若能充分掌控意识,尽可能创造心流体验,生活品质势必会提高。
虽然他并未声称自己发现了幸福的秘密,但凡是以改善生活品质为目标者,心流理论总能为其指出一条明路。
而那些声称速成的书籍,又或是成功者的教义,都无从传授幸福的秘诀。
如果你正处于上述的陷阱之中,有种种的烦恼和压抑,那你很需要重新思考:未来的生活又如何继续?
继续困于在外界寻找人生的快乐所在,还是为自己塑造内在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