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陷入“抑郁困境”,家长一定要改变这4种行为 | 世界精神卫生日
作者:宋涵静
来源:微信公众号:心悦如海心理咨询(ID:xinyueruhai)
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
前段时间,我国发布了《国民抑郁症蓝皮书》,其中青少年抑郁症的患病率高达20%。
今年我国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
对青少年来说,他们身处最多的环境是家庭。
然而,这个环境有时对他们却并不太“安心”。
调查发现,69%的学生抑郁与家庭关系有关。
类似的情况在临床咨询中得到验证:很多被抑郁折磨的孩子,因为没有得到养育者的重视和关照,导致抑郁越来越严重。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是改善青少年抑郁极为关键的一环。
当孩子抑郁了,父母要想想自己是否有过这4种行为。
如果有,一定要及时改变,真正帮到抑郁的孩子。
01
家庭教育不统一
有一句扎心却又非常真实的话:
生病的孩子,往往有个生病的家庭。
我的来访中有个初一的男生,他被确诊为重度抑郁。
在对其家庭的了解中我发现:父母教育观念不统一,给孩子造成了摧毁性的心理创伤。
妈妈认为,宽松和鼓励能给足孩子成长空间。但爸爸却相反,他认为男孩需要历练才能成长,因此很严厉。
这两种观点在孩子的生活中四处交战。
比如爸爸觉得,孩子应该抓紧时间写作业。而妈妈却认为,饭后洗碗耽误不了多长时间,还能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
两个人说着就吵了起来,孩子写作业不是,洗碗也不是。
类似有关孩子教育观念的争吵,每天都会上演。
而最致命的是在争吵中,夫妻俩不时会对孩子冲口而出一些伤人的话:
“你为什么每次都不站在我这边”
“你以后别学你妈,一辈子都婆妈不分轻重”
这个孩子长期处于这种撕裂的氛围下,早已力不从心。
让他彻底崩溃的,是爸爸在争执中说的一句话:“要不是天天为了你,我和你妈现在该过得多自在。”
这句话让孩子有了负罪感,他也从此变得郁郁寡欢。
一晚,孩子自残无意中被妈妈发现,事后他被带到医院,确诊为重度抑郁。
家长的教育不统一,并因此否定对方,对孩子来说其实等于在否定他自己。
这会给孩子造成强烈的压力和混乱感,导致他把一切矛头都指向自己,产生抑郁情绪。
夫妻双方的意见统一,才能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抑郁改善的家庭环境。
02
孩子抑郁,但家里一切仍围绕着学习
纪录片《我们如何对抗抑郁》,聚焦青少年抑郁。
我对里面一个叫钟华的孩子印象非常深刻。
妈妈从小就给她定下要考世界名校的目标,因此,对孩子的学习非常严格。
在妈妈看来,孩子的成绩永无止境。
比如:女儿考了班里前三,妈妈会追问前二都有谁。当她考了全班第一,妈妈会接着问年级第一是谁。
在纪录片里,孩子感叹到:“就好像我是一头驴,在我前面吊了个胡萝卜,我在拼命地为这件事而跑。”
她感觉自己根本无法达到妈妈的要求,也因此患上了抑郁。
然而在孩子抑郁后,妈妈的关注点依然是学习,这让孩子每天都过得很挣扎。
甚至很多时候,她的脑海只有一个想法:
“我真的不想活了,我感到现在的一切对于我来说都过于痛苦。”
当时,她抱着不大的期望向妈妈提出休学的请求。
她有一个可怕的念头:要是妈妈像其他家长一样说自己矫情,她就从家里跳下去一了百了。
但庆幸,妈妈终于似乎意识到孩子的不对劲,答应了她休学的请求。
这个决定,也把孩子在崩溃边缘救了回来。
这类情况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如果家长在孩子抑郁后,仍然一切围绕着学习,可能会导致悲剧发生。
因此,当孩子抑郁了,请务必暂时放下对TA学习的要求和强迫。
请理解孩子的无助,接受孩子的情绪,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
03
要求抑郁的孩子“表现正常”
患抑郁的孩子,很多时候会出现“不正常”的表现。
比如TA总是觉得自己很痛苦,终日浑噩没精神、不愿意交流等等……
这时,有的家长会责备批评他们,想纠正孩子这些行为。
但这样做其实是对孩子的另一种伤害。
看过B站一个社会实验,拍摄者用隐蔽镜头记录下患有抑郁的女生被母亲当街指责后路人的反应。
由于母亲演得过于真实,评论区全是青少年对家长的“控诉”。
其中一条高赞评论尤其扎心:
“我把医生证明拿给我妈看的时候,她问我为什么要装病?为什么要臆想自己有病?为什么要让医生写我有病?”
可以想象,留言的这个孩子当时是多么的无力与绝望。
当青少年患抑郁,很多家长看到孩子身上“不正常”的行为就会去指责他们:
“别人为什么不抑郁就TA抑郁?”
“为什么这么小的事,她都能崩溃一整天”
“我那么大压力我都不抑郁,TA就抑郁啦?”
“怎么TA就不能正常点”
你可能也曾忍不住这样抱怨过孩子,但希望看到这篇文章后你要明白:
孩子之所以“不正常”,是因为他们病了,他们被病症左右了。
当孩子的症状没有被理解,只得到指责的时候,他们真正的行为改变并不会发生。你的责备仅仅是你自己的情绪发泄。
所以,面对抑郁的孩子,别总是想着用责备和批评让他们“变正常”。
这反而会把孩子往更严重的抑郁症状猛推一把。
04
把青少年抑郁“简单化”
当孩子向你说“我好像抑郁了”、“我很不开心”的时候,你通常会怎么回应呢?
孩子都希望得到被理解的回应。
但实际上,他们收到的回应却是:
“别那么矫情了,有什么好抑郁的”
“你不要总想些负面的东西就没事了”
“你得动起来,多到外面走走调节一下”
当青少年听完这些话,会让他们的情绪更糟糕。
很多家长不了解抑郁症,甚至觉得世界上根本没有这种病。这种轻视的态度会伤害到孩子。
比如我的一个来访,在孩子确诊后,爸爸仍用自己的理解去对待这个病症。
这位爸爸认为:抑郁就是孩子不想学习的借口,就是在逃避。
而且他的处理方式也很简单粗暴。
于是,这个抑郁的孩子就简单地被定性为不爱学习、叛逆、受不了挫折。并且,孩子越是抵触,爸爸就越是让他投入学习。
爸爸只看到孩子抑郁的外在表现,却不问背后因素的做法,导致孩子抑郁恢复的路上障碍重重。
直到孩子已经出现自残、自杀倾向,爸爸才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带他就诊和接受咨询。
原本可以通过及早的心理支持尽快干预,最后却演变成严重问题。
轻视抑郁的后果,受伤的不仅是孩子,还是整个家庭。
05
以上4种行为,都是家长应对青少年抑郁的常见不当行为。
希望你不曾用过,即使有过,也请尽快停止。
孩子抑郁了,你可能会很担心和绝望。
但反过来想,抑郁虽然是一个困境,同时也是一次机会。
这是一个家长调整养育方式、学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倾听和理解他们世界的契机。
更是我们重新审视夫妻关系、重塑亲子关系的机会。
把握这个机会的关键,是及时让精神科医生、专业心理咨询师介入。
在与孩子工作的过程中,帮助家长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
学会用更科学的养育方式,对待患抑郁症的孩子。
今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发现一些问题。
抑郁症真的很难受,它虽然是心理疾病,但有时的躯体反应也会让孩子很痛苦。
能减轻抑郁带给青少年痛苦的,是家长的理解接纳;是家长停止那些不当行为;最重要的是及时带他们进行心理干预。
只有家长构建好家庭环境这道重要屏障,才能保护青少年更少遭遇抑郁的伤害。
作者简介:宋涵静,厦门大学研究生,15年临床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经验,个人视频号已更新,定期分享心理学养育干货;微信公众号:心悦如海心理(ID:xinyueruhai),心悦如海咨询中心是一所提供高质量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师均毕业于心理学、医学等相关专业,科班出身。80%以上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此外,还有知名三甲医院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生入驻,为来访者提供全方位有效专业的服务。
原作者名: 宋涵静
转载来源: 微信公众号:心悦如海心理咨询(ID:xinyueruhai)
转载原标题: 世界精神卫生日:当孩子陷入“抑郁困境”,家长一定要改变这4种行为
授权说明: 口头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