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dline越近,拖延越严重?背后原因并非“犯懒”这么简单 |每周心理学研究vol.13
本期导览:
应对拖延的两个小技巧
想要身心健康,那就多看体育比赛吧
与叛逆子女沟通,父母的一个举动至关重要
01
拖延并非「犯懒」
而是大脑决策过程的「缺陷」
我们可能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任务截止日期迫在眉睫,但我们却莫名其妙刷起了手机,或者开始整理平时绝不会收拾的房间。
拖延经常被人们简单归结为「懒惰」,但根据马克斯·普朗克生物控制论研究所的最新研究,拖延背后可能还有着更为复杂的因素,而不仅是动力不足(Chebolu, & Dayan, 2024)。
研究认为,拖延的核心问题在于决策过程的「缺陷」。我们的大脑天生会评估不同选择的利弊,而这个过程中又会倾向于能即时满足的选项。比如追剧能带来当下的快乐,完成困难任务能带来未来的解脱,虽然完成任务更重要,但因为等待时间太长,我们还是会不自觉地选择现在就去追剧。
从进化的角度来说,在充满不确定的环境中,优先考虑当下会是合理的做法,但在现代社会,这种偏好可能会阻碍我们长期目标的实现。
除此之外,研究还探讨了导致拖延的两种情况:低估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以及为了不面对失败而采取的自我保护。
在第一种情况中,低估任务所需时间的人倾向于在「再不动手就来不及了」之前尽可能专注在即时满足上,因为心态上会认为「反正还来得及」,不如趁现在先「享乐」。
对于任务时间的偶尔误判可以理解,但如果习惯性低估任务所需时长,设定早于最终期限的个人截止日期可能会有所帮助。
在第二种情况中,缺乏信心、害怕失败,会让人们倾向于回避挑战,并让当下的即时满足显得更加诱人。这时,引入短期奖励,或许可以使长期或者困难的任务变得更具吸引力。
例如利用番茄工作法(25分钟全身心投入工作+5分钟休息)将工作分割成一个个可管理的时间段,设定固定的休息时间,可能会让工作更容易推进。
此外,创造一个有利于自己专注的环境,尽量减少干扰,可以防止我们在开始任务后中途放弃。
当然,减缓拖延的过程也需要适当的「自我宽恕」。
纠结于过去的拖延不仅不利于当下的努力,还有徒增压力与内疚,让自己负重前行。学会原谅自己,至少还能减少负面情绪带来的负担,为后续的效率提升铺平道路。
02
观看体育比赛
有益于身心健康
观看体育比赛就像坐过山车一样,既有激动人心的高潮,也有让人失望的低谷,而且过程让人紧张揪心。虽然这听上去让人压力倍增,但从结果来说还是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的。
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近期的一项研究,分析了来自英国7000多名成年人的数据。结果发现,观看体育比赛与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关,而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人,通常身体也更健康、更长寿(Keyes et al., 2023)。
有趣的是,这些好处也不仅限于现场观看比赛的人,通过电视或网络观看比赛也对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无论是在比赛现场还是家里,观看体育比赛频率越高,生活满意度也就越强,抑郁情绪越少。
尽管上述结果只是相关性而不是因果性,无法证明观看体育比赛能直接带来「心理收益」,但从理论上讲,它确实会有积极作用。从社会认同理论的角度来说,成为某个群体的一部分,比如一群热爱同一球队的球迷,能够带来归属感。这种群体身份能够提供情感支持,进而提升幸福感和满足感。
当你支持的球队获胜时,在为球队成功感到自豪的同时也会有「沾光」的心态,获得情感上的收益;而当球队输球时,人们则倾向于「与失败者撇清关系」,避免负面情绪的影响。无论哪种情况「都不亏」。
而与他人一起分享这份体验,一起欢呼、一同惋惜,也都能加强群体内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进而让你的生活更加幸福和充实。这种心理上的积极影响,最后也会作用于身体的健康发展。
03
想让子女更听话?
首先要做这件事
对于父母来说,和青春期的叛逆儿女顺利沟通往往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而针对这一问题,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近期的一项研究成果或许能给我们一些「解题思路」。
研究团队调研了194名18至25岁的年轻人,这些参与者回顾了父母在情绪管理方面的建议,并评估这些建议对自己的帮助程度。研究还探讨了这些建议是否影响了他们的情绪应对能力以及与父母之间关系的质量(Newman, & Davis, 2024)。
结果显示,那些感受到父母支持个人自主性的参与者,不论父母的建议是否经过他们的主动询问,都会觉得这些建议有帮助。相反,那些感受不到父母支持的人,往往更容易忽视未经请求的建议。
具体来说,这里的自主性指的是父母在设定明确规则的同时,也鼓励青少年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情感。父母认可孩子的情感需求,尊重他们逐渐独立成长,而不是用「我说了算」的态度来打压孩子的意见。
因此对于父母而言,想要和子女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让孩子听取或了解自己的建议,首先要做的并不是思考「如何灌输理念」,而是要反过来通过认真倾听并认可孩子的感受,来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只有建立好对孩子自主性支持的基础,父母的意见才能收到重视,哪怕孩子并没有主动来寻求建议。
以上就是本期的文献分享。关于下一期的研究主题,如果大家有什么感兴趣的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