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结婚就一定好?低质量的婚姻可能比单身更糟|每周心理学研究 vol.7
在传统观念中,婚姻常被视为人生旅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象征着两个人的结合,也预示着夫妻双方对未来的共同承诺。然而,婚姻的意义和影响又远远超出浪漫的范畴。
本期文章汇总了一些权威期刊上的研究,探讨婚姻对个体的幸福感、健康、性格以及社交圈的具体影响,看看婚姻会如何塑造我们的生活,以及在某些情况下,为何保持单身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
01
婚姻对幸福感
和身心健康的影响
在传统观念上,婚姻通常会被视为生活幸福美满的重要来源,很多人也因此抱着这样的期待步入婚姻殿堂,而从《幸福感研究杂志》(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上的一篇研究来看,事实也确实如此(Grover, & Helliwell, 2019)。
该研究结果指出,婚姻确实能显著提升人们的幸福感,特别是在婚姻生活稳定且持续时间较长时。说明婚姻不仅能给人们带来积极影响,而且这种积极影响也不容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退。
研究特别提到,在中年阶段,已婚人士的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未婚人士,这可能与配偶在应对中年生活压力中提供的社会支持有关。
另外研究也发现,把伴侣处成「好朋友」也有利于增强婚姻带来的正向结果。
将配偶视为最好朋友的已婚人士的生活满意度会显著高于其他人群,从这项结果来看,深厚的人际关系会是提升生活满意度的关键因素,而对于希望增强婚姻满意度及总体幸福感的人来说,加强与伴侣的友情连接可能与履行其他婚姻职责同样重要。
《行为医学年鉴》(Annals of behavioral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并且还强调了婚姻对于身心健康的影响(Holt-Lunstad, Birmingham, & Jones, 2008)。
该研究通过对比已婚和未婚人群,探索了婚姻状态对心理健康和血压的影响。研究采用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和生活满意度调查作为主要的测量工具。研究对象包括已婚和未婚人士,同时考虑了婚姻质量的高低。
研究发现,已婚人士通常会有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并且在夜间血压下降方面表现更好。当进一步考察婚姻质量时,良好的婚姻状态和满意度与较低的压力、抑郁和动态血压显著相关。
在婚姻带来的积极影响上,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是,女方对婚姻的满意度会明显低于男性。
针对这一说法,《婚姻与家庭》(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上一项囊括226个独立样本、覆盖超过10万名参与者的元分析研究提出了不一样的观点(Jackson et al., 2014)。
研究结果发现,性别在婚姻满意度上的差异,虽然显著但效应量极小仅为0.04,表明丈夫和妻子之间的满意度差异仅有7%。且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差异主要来源于临床样本,也就是已经遇到婚姻问题、正在接受咨询治疗的群体,在这其中,妻子的满意度会比丈夫低51%。
相反在非临床的社区基础样本中,研究人员并没有发现显著的性别差异,这可能表明在日常生活中,男性和女性对他们的婚姻关系满意度几乎一致。
从该结果来看,虽然历史案例可能支持女性在婚姻中满意度较低的观念,但至少在现代环境下,传闻中婚姻满意度的性别差异可能并非普遍真理。
在大多数正常情况下,伴侣双方都会以相似的方式来看待他们的婚姻关系。而对于对婚姻不满的情况,可能也需要从具体个体生活的多个方面综合考虑,而非简单归因于性别差异。
说到这里,看起来似乎婚姻百利而无一害,但要注意的是,上述研究结论也仅限于「幸福的婚姻」上。比如在Holt-Lunstad, Birmingham, 和 Jones(2008)的研究中,当研究人员直接比较单身与低质量婚姻的人时发现,血压下降的差异消失,暗示低质量的婚姻可能抵消了婚姻本身的健康益处。
此外,研究也试图探讨社会支持网络是否能为低质量婚姻的人群提供补偿。结果显示,尽管社会支持网络在理论上对健康有益,但它并未能有效缓解不幸福婚姻的负面影响。
这项研究强调了婚姻质量的重要性,并挑战了「只要结婚就一定好」的观念。高质量的婚姻对健康有益,而低质量的婚姻可能与单身无异,甚至更糟。
同样,《社会力量》(Social Forces)期刊上曾刊登过一篇持续12年的研究,结果显示,那些长期处于不幸福婚姻中的人们在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自尊心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下降。尤其是当婚姻持续时间较长时,其负面效果似乎更为显著(Hawkins, & Booth, 2005)。
在这种情况下,离婚人士可能是因为摆脱了不幸福婚姻带来的压力,他们在生活满意度、自尊和整体健康方面对比维持不幸福婚姻的人,反而会有更好的表现。这可能意味着,尽管离婚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后果,但这种改变也提供了重获幸福的新机会。
因此对于那些处于不幸婚姻的人来说,无论是要通过婚姻咨询寻求关系的改善,还是勇敢地做出离婚的决定,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持续的不幸可能会对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长远的伤害。每个人最终都应该为自己的幸福、健康更好的生活质量做出最好的选择。
02
婚姻对性格的影响
人生的重要转折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婚姻也不例外。
《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上的一项研究在调查了169对异性恋夫妻婚后18个月的“大五人格”(The Big Five)变化后,得到了一些有趣的结论(Lavner et al., 2018)。
开放性:该维度讲的是人们对新体验的开放程度。婚后妻子的开放性普遍下降,意味着她们在尝试新事物和喜欢熟悉事物之间更倾向于后者,这可能反映了她们对婚姻生活常态的逐渐适应和接受。
尽责性:该维度反映的是人们的可靠和有序程度。婚后丈夫的尽责性显著增加,这反映出他们在婚姻中学会了更多的责任感,而女性因为尽责性通常高于男性,婚后妻子的尽责性则变化不大。
外向性:由于婚后社交圈的缩小,丈夫在婚后会变得更为内向。
宜人性:该维度指人们与他人相处的融洽程度,宜人性越高越亲和、注重人际关系、富有同情心,宜人性越低则更倾向于坚持自己的方式而不太在意他人的意见。婚后夫妻双方的宜人性都有所下降,但妻子的下降更为明显。因为一般来说女性的宜人性比男性更高,这表明妻子在婚后可能会表现出更多的自我主张。
神经质:该维度呈现的是人们的情绪稳定程度。婚后丈夫的情绪稳定性略有增加(但在统计上不显著),而妻子的情绪稳定性显著提高,推测是婚姻中的承诺对妻子的情绪稳定性有积极影响。
除了性格本身以外,研究还有一些额外的发现。
首先在年龄上,晚结婚的人并不会因为年龄上更加「成熟」而在婚后性格变化上和年轻夫妻有明显区别,说明性格变化可能更多还是由于婚姻导致的。
其次,婚前同居被很多人视为「结婚预演」,但无论是否婚前同居,人们婚后的性格变化都是相似的——除了婚前同居的女性在刚开始结婚时就表现出较高的情绪稳定性。有两个可能的原因:同居会帮助女性变得情绪更加稳定;情绪不稳定的女性,男朋友可能会在同居阶段提出结束关系……
最后是为人父母。至少在研究期间,也就是婚后一年半以内,有孩子的夫妻和没有孩子的夫妻相比,在性格变化上并没有显著差异,所以尽管养育子女本身是一个人生重要转折,但它可能短期内并不会像婚姻那样影响性格。
总之,了解婚姻可能带来的性格变化有助于夫妻更好地应对婚姻生活。意识到这些变化可以让夫妻提前做好准备,更好地适应彼此,从而维持更加和谐的关系。
03
婚姻对社交圈的影响
婚姻除了会影响我们自身,也会影响我们与身边其他人的联系。
《家庭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上的一项研究观察了231对新婚夫妇的社交圈变化。在婚姻初期,夫妻双方都有着相对独立的社交圈,大约70%的社交对象是各自的家人和朋友,而夫妻双方共同的朋友和对方的家人不到20%。
而在婚后的18个月内,夫妻双方的社交圈中会逐渐增加对方的家庭成员,凸显了婚姻在融合双方家庭中的作用,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夫妻双方的社交圈也趋向于成熟和稳定,例如会认识更多已婚和经济状况稳定的人(Haggerty et al., 2023)。
除了上述的共性变化,研究也观察到了一些夫妻双方的差异。
首先男方社交圈中朋友的比例会有所下降,这可能是因为男性友谊通常围绕共享活动发展,鉴于婚姻带来的时间限制,可能会因此导致己方朋友数量的下降,同时婚后家庭关系在男性的幸福感中会扮演更大的角色,因此男方可能更有动机维持与家庭的联系,即便这么做会以牺牲和其他朋友的友谊为代价。
其次女方社交圈在婚姻初期,会比男方包含更多的配偶家人及朋友,因此和男方相比,女方会与配偶的社交圈有更紧密的联系。这可能与女性通常被期待承担更多关系和照料责任有关,但这种更广泛的社交圈并没有使妻子获得更多的积极感受,相反她们可能因为承担了更多的社交责任而倍感压力。
所以综上来看,婚姻不仅标志着一个新的二人家庭的诞生,它同时还引领着更广泛的社交圈的整合。这提醒我们在步入婚姻殿堂、享受浪漫时刻的同时,也要意识到这一人生变化可能带来的自身以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