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玩儿”到底是种什么能力?
作者:舸涵
排版:艺儿
责编:艺轩
来源:微信公众号:白岛岩心(ID:whiteisland_2017)
随着电子产品以及娱乐业的发达,我们可以放松休闲的方式越来越多了。剧本杀、德扑、游戏开黑都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错的选择。
可是老一辈的人总说“玩物丧志”。那么,难道玩耍真的是一无是处吗?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玩耍”,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呢?
01
如何定义玩耍
提到玩耍这个词,大多数人脑海里所浮现的应当不是抽象的理论或术语,而是具体的片段或瞬间,有的人或许会想起与儿时的朋友在院子里你追我赶的场景,有的人也或许会想起在草地上一起编花环的画面,还有的人想起的是自己在游戏中挑战闯关、叱咤风云的场面,玩耍这个词,几乎可以被所有的群体所共享体验,因此其定义也因人而异。
席勒认为“玩是旺盛精力的释放过程”,乔治·桑塔耶拿则将玩耍定义为“人们自愿并且乐于去做的事”,而《Rules of Play》的作者Katie Salen和Eric Zimmerman则将玩耍视为“在相对严谨的框架中的自由活动”。这些定义尽管对玩耍的定义相对宽泛,但我们仍可以归结这些定义共有的特点,《动物玩耍的起源》(The Genesis of Animal Play)一书的作者戈登·M·布格哈特(Gordon M. Burghardt)花了18年的时间,对动物进行了仔细观察,进而给玩耍作了定义:
• 重复的(动物触碰一下某个新奇物体不能算作是玩耍)
• 自愿性:不是强制的或义务的;
• 充满吸引力:很有趣,让孩子感到快乐;
• 无目的:没有功利性也无明显规则,看上去没有意义(实际并非如此)。完全是因为“我愿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认为玩是“浪费时间”;
• 让人全身心投入:忘了时间和自我;
• 包括了即兴创作,自发性和惊喜:往往会产生新的想法、见解和行为;
• 本质上是有益的:它令人愉快,会想一直继续下去。
02
玩耍并不是一无是处
显而易见,玩耍的定义以及大家对于这个词语的第一时间所能激发的想象往往是自由而愉悦的,但玩耍在社会下的印象却驶向了相反的方向。
在老一辈人的眼中,玩耍被视为与规则、服从、学习和工作的对立物。相信很多人都曾有过因为玩耍而遭到家长训斥的情况。事实上,这种对立几乎贯穿于所有国家的初级城市工业化进程。在这一进程中,人们从家庭剥离,进入到工厂和办公室进行专业化的工作,强调明确的目标和井然的秩序,与此特性完全相反的“玩耍”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有些许荒诞,“玩耍”被视为浪费时间的行为。
但随着个体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玩耍的认知开始转变,人们开始探求“玩耍”对于个体成长的重要意义。
精神病学家斯图尔特·布朗(Stuart Brown)在研究查尔斯·惠特曼的枪击案件时,发现“自由玩耍”的剥夺和缺失导致了他对于压力较一般人更加应激且易受伤害。他认为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如果在童年时期“没有玩够”,那么其社交、情感和认知能力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这对于健全人格的形成是非常大的阻碍,我们可以从以下场景窥得“玩耍”是如何使人们从中获益的。
场景A:
孩子们在进行角色扮演,所有的孩子们都更加憧憬扮演正面角色而排斥扮演反面角色,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使游戏可以顺利进行,孩子们需要进行适当的妥协,比如在游戏中大家轮流来扮演角色。这种一致性的达成显然对于孩子社交能力的锻炼助益颇多。(来自佩莱格里尼)
场景B:
90名尚在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分成三组。第一组小朋友可以从一叠纸巾、一个螺丝刀、一块木板、一堆纸夹等常见物品中,挑选4种来自由玩耍;第二组小朋友则被要求模仿工作人员,根据日常方法使用这些物品;第三组小朋友看不到这些日常物品,他们坐在桌前,随机画自己想画的东西。
10分钟后,研究人员要求小朋友们说出其中一种物品的使用方法。结果显示,自由玩耍的孩子说出的非常规的、创造性的使用方法是另外两组孩子的3倍。(来自1973年发表于《发育心理学》杂志的一项经典研究)
我们或许不能从这两个场景中得出完整的因果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玩耍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人们的身心发育是有益的,且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03
如何看待玩耍(无意义)
“玩耍”对于我们的意义,如果仅从“他能带给我们什么好处”的角度来描述,或许反而错解了“玩耍”本身,也过度简化了我们的生活。
如果我们仅仅以现实的收益来衡量“玩耍”,显然他在短时间内所能够创造的价值并不比得上一次实习、一次劳动、一次学习,这些拥有着明确目标的事情。
我相信所有人在应对焦虑的过程中都听到过这样的建议:“不要太过于在意目标的达成,我们只需要享受过程就好啦”,但是这种“永远面向目标和结果”的态度却是的的确确地在侵略着很多的事,就像我们之前所分析的,“玩耍”所能够带来的益处,何尝不是面向着目标与结果,但我们“玩耍”的初衷,却往往是为了那一份体验感,譬如在游戏中我们能享受到现实生活中难以收获的无畏感、团队作战的快感、不同场景的刺激和体验感、完全沉浸的专注感以及与朋友嬉笑打闹的满足感。
玩耍当中当然有“目标”的达成,就像捉迷藏中躲藏和寻找的目标,追赶游戏中抓捕和逃跑的目标,剧本杀揭开谜底的目标,推塔游戏中追求胜利的目标,但这些目标并不涉及现实的利益。一款优秀的游戏的目标,往往只需纯粹的努力去夺取,并且其反馈极具吸引力,我们能够直观的看到自己的努力所得的成就,哪怕这个过程艰苦、重复、需要耗费体力和脑力,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快乐。
游戏的全过程如海绵置于海水一样,无休止的获取饱胀的满足感,我们在玩耍中的心态也往往是现实所不能及的乐观,就像我们如果在追赶游戏中被抓住,我们并不会觉得受挫或无望,而是会十分亢奋地期待下一局游戏的开启,或是淡然地选择其他合适的的游戏。
显然,我们并没有完全丧失积极的可能性,至少在玩耍中,我们能够细腻地体会每一次行为的所带来的情感,相比现实无法达成目标而可能带来的负面情绪的循环,我们在游戏里获得了太多充沛的快感。
因此,玩耍的对立面并不是工作、学习或是这些能够产出现实收益的活动,而是消沉和抑郁。
但是,尽管玩耍的目标是没有内在价值的,我们能够从中体会到纯粹的乐趣和快乐,但它似乎也在被“他能带给我们什么好处”的思想侵蚀着,我们仍在纠结“玩耍到底有没有用”“玩耍是不是在浪费时间”“为什么我在玩耍之后会有没有学习的愧疚感”“我好像不能纯粹的玩耍了,我总是希望能在里面学到些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在这些困惑背后,我们指向的仍然是那个问题——“他能带给我们什么好处?”
我们还是渴望事情的结果,渴望这些结果能够以现实的方式得以反馈,但玩耍是不具有内在价值的,它不能给予我们现实的成果,如果我们仍然用这种角度去对待玩耍,我们将会一直陷入“有价值”和“无价值”的无解困境中,在玩耍时渴求有用的价值,在现实中渴求体验式的快乐,满足感一直匮乏着,情感一直负向循环着,无助和痛苦如同头顶飘荡的幽灵。
话至此处,其实我们应当如何看待玩耍的问题已经有了结论,玩耍本身是没有内在价值的,如果你在玩耍中渴求着价值的获取——
在电影院看电影时不能自我控制地观察字幕有没有生僻的单词
唱歌时刻意找找英文歌学学英语
静静看着湖水时脑子里强迫自己想出几篇关于湖水的诗词
这种想法难道不是和小学愉快的春游之后老师下发“游后感”的作业的举动有着十足的相似点吗?
所以,请纯粹地享受玩耍吧,不要把他当作工作或学习的对立,也不要总是企图在其中挖掘某些现实的价值和结果,那只会带来痛苦。玩耍的伟大在于他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如果目的比行为重要,那他就不是玩耍。
而至于玩耍是不是在浪费时间,这当然取决于自己。如果你将结果的产出和所谓意义的获取视为生活的唯一价值所在,那么玩耍当然是浪费时间,它不仅不能带给你纯粹的快乐,还会带来无休止的负疚和困扰。但如果你不是,请接纳玩耍的无意义,也请接纳很多事就如玩耍一般,无法带来你所期望的结果。
我慢慢明白了我为什么不快乐,因为我总是期待一个结果。
看一本书期待它让我变得深刻,
吃饭游泳期待它让我一斤斤瘦下来,
发一条短信期待它被回复,
对别人好期待被回待以好,
写一个故事说一个心情期待被关注被安慰,
参加一个活动期待换来充实丰富的经历。
这些预设的期待如果实现了,长舒一口气,如果没有实现呢,自怨自艾。可是小时候也是同一个我,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看蚂蚁搬家,等石头开花,小时候不期待结果,小时候哭笑都不打折。
他们不该被生命里剥夺存在的合法性。
找到你最清晰、最快乐,最玩耍的图像吧,将它和你生活的每分每秒联系起来,我想你会有一个更好、更有力的生活。